加强急诊规范管理防止医院感染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1期   作者:魏丽容
[导读] 探讨定点综合医院急诊科在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的规范化管理,减少医院感染。
        魏丽容
        茂名市人民医院   广东 茂名525200
        【摘要】目的:探讨定点综合医院急诊科在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的规范化管理,减少医院感染。方法:总结我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急诊规范化管理经验,确保急诊工作的正常运作。结果:通过加强规范性管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急诊就诊患者  人次,无一例因在我院就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结论:定点综合医院规范化管理是防止医院感染的关键;科学培训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严格的督导检查是防止医院感染的保证。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规范化管理;医院感染;定点综合医院

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确认存在人传人现象 ,且潜伏期具有传染性 ,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中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密闭、不通风场所可能存在气溶胶传播风险,需加强预防和隔离处理。急诊是医院感染主要途径之一。做好定点综合医院急诊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是保证医院工作正常运作、急诊患者就诊和治疗的关键,现将我院急诊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规范化管理、感染控制的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1 急诊的特点
   1.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急诊工作量  统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我院2020年1月20到2020年3月6日急诊工作量为 13220人次。
   1.2 急诊人员特点 急诊是医院人员流动最多的区域之一,是健康人群与不同疾病患者之间接触最多、最集中的场所,大量的急诊工作量是医院传染的危险因素。
   2 加强规范化管理防止医院感染
   2.1 领导重视,积极防范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如其来,引起医院、急诊领导重视,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急诊科领导组织动员,认真传达落实政府及医院的有关精神,组织学习《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疗方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转运》、《加强预检分诊的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文件精神,领导亲自抓一系列规章制度的落实。
   2.2 加强督导检查,规范防护 由科主任及护长、各片区组长组成督导小组,每天对急诊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督查各片区工作人员测量体温;督查患者的预检分诊、防止漏诊;督查各片区清洁消毒工作;督查医护人员按规定正确操作,做好防护工作;督查分诊人员要详细采集OTCC,发现可以病例,做好防护后,送病例到发热门诊就诊;督查各片区按上级相关文件的正确落实;督查各诊室就诊情况,疏导急诊就诊秩序,以减少急诊发生感染。
  2.3 加强工作人员防护 院前和急诊各环节的医务人员应当根据实际患者的不同,采取以下四种不同级别的防护措施,所有医务人员均应严格做好手卫生(六步洗手法)和相应消毒,手消毒可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或75%乙醇等)揉搓1-3min。所有操作应当在通风良好的房间或环境中进行,房间中人数应限制在患者所需护理和支持的最低数量。
 2.4 加强规范化培训 医务人员穿脱口罩、工作服、隔离衣或防护服等防护用品时,应严格按照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穿脱防护用品需按流程反复培训。
2.5规范急诊诊疗 急诊医生及护士应认真学习并熟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防治措施,了解全国、全省及所在地市的疫情变化,通过系统培训或自我学习,及时更新相关知识。所有急诊就诊的患者医生诊治前均应先经过预检分诊,患者就诊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接诊医生应一诊一消毒(包括手卫生、听诊器等诊疗物品)。结合新型冠状病毒特征、流行病学史及诊断标准和临床分型,在病史收集时,应特别强调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病学史,所有就诊患者,尤其发热及呼吸道症状患者,除外收集常规诊疗信息,必需再次详细询问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相关的流行病学史,随后安排相应诊疗项目如血常规、胸部影像检查等。
2.6 规范入院流程 疫情防控期间,急诊拟收入急诊综合病区或其他病区住院的患者,应常规排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即入院治疗前,应先做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排除后方可安排入院;紧急入院患者必须安排单人单间,医务人员按疑似病例进行防护;为患者开展急诊紧急手术必须按照疑似病例手术进行处置,医务人员按疑似病例进行防护。
2.7 规范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人员要求急诊标本采集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的重要环节。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至少达到一级防护要求,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防渗隔离衣,即按三级防护要求穿戴防护物品;标本采集种类采集的临床标本包括病人的上呼吸道标本(如咽拭子、鼻试子等)下呼吸道标本(如深咳痰液、肺泡灌洗液、支气管灌洗液、呼吸道吸取物等)、粪便/肛试子标本、抗凝血和血清标本等。为提高核酸检测阳性率,应当尽量采集病例发病早期的呼吸道标本,留取痰液,实施气管插管时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标本送检应由专人执行,运送人员穿戴一级防护用品;标本采集方法鼻咽拭子:采样人员一手轻扶被采集人员的头部,一手执拭子,拭子贴鼻孔进入,沿下鼻道的底部向后缓缓深入,由于鼻道呈弧形,不可用力过猛,以免发生外伤出血。待拭子顶端到达鼻咽腔后壁时,轻轻旋转一周(如遇反射性咳嗽,应停留片刻),然后缓缓取出拭子,将拭子头浸入含2~3ml病毒保存液(也可使用等渗盐溶液、组织培养液或磷酸盐缓冲液)的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
2.8规范化环境、物品和污物消毒 空气消毒急诊区域应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并根据气候条件适时调节。有条的可采用此外线灯照射消毒,无人时持续用此外线灯照射消毒,每天至少消毒2次,每次照射消毒60分钟以上。采用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的诊间,建议持续开启空气消毒机;环境、物体表面和诊疗用品等的清洁消毒  急诊诊室内的物表每天至少2次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诊室、候诊区的地面每天至少2次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拖地,作用时30分钟后用清水拖干净。重点注意门把手、水龙头等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急诊卫生间每天用浓度为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衣服、被褥等纺织品  在收集时应避免产生气溶胶,建议均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理。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若需重复使用,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 分钟;或先用有效氯5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 分钟,然后按常规清洗;或采用水溶性包装袋盛装后直接投入洗衣机中,同时进行洗涤消毒30 分钟,并保持500mg/L 的有效氯含量;贵重衣物可选用环氧乙烷方法进行消毒处理;污染物(患者血液、分泌物和呕吐物)  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有效氯5000mg/L~10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干巾)小心移除。大量污染物应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盖, 或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有效氯5000mg/L~10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浇在吸水材料上,作用30分钟以上(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干巾),小心清除干净。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粪便和污水  具有独立化粪池时,在进入市政排水管网前需进行消毒处理,定期投加含氯消毒剂,池内投加含氯消毒剂(初次投加,有效氯40mg/L 以上),并确保消毒1.5 小时后,总余氯量达10mg/L。
2.9 规范化急诊新型冠状肺炎死亡患者的处理 疑似或确诊患者死亡的,对尸体应当及时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用3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0.5%过氧乙酸棉球或纱布填塞患者口、鼻、耳、肛门等所有开放通道;用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由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点火化。患者住院期间使用的个人物品经消毒后方可随患者或家属带回家。
3.加强规范化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3.1 规范化管理是防止医院感染的关键 作为医院新型冠状病毒防治前哨的急诊科,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遭遇和阻击的重要窗口,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和早控制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卡点作用。根据国家和省卫生健康委已发布的相关文件和指南,现就急诊医护人员防护、院前急救、急诊预检、急诊抢救、急诊输液、急诊留观和监护室的各个环节应对和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重点工作,规范各区域的工作流程。规范化管理就是要求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各项工作流程和各种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这也是我院作为定点收治医院至今未有一例急诊工作人员感染,无一例患者在急诊就诊感染。
3.2 科学培训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培训能够增强医护人员责任感,使医护人员都掌握最新诊疗方案及自身防护知识,消除恐惧心理,采取规范的防护措施,有效防护。所以做好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3.3  督查检查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保证  成立急诊督导组对工作人员增加防范意识、规范落实各项制度流程起了重要作用,使每个员工都体会到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各项工作必须程序化、制度化、标准化,保证规范化管理按常规进行,将医院感染控制到最低化。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2020年3月3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WS/T 511—20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3]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2020年1月22日。
[4]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009年5月25日。
[5]Normile D.Infectious diseases: Up close and personal with SARS[J].2003,5621(5621)
[6]姜素椿,魏华,王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医院感染的防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401-403
[7]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M].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20: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