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婧璐
扬中市人民医院 急诊输液室 江苏扬中 212200
【摘 要】目的:对语言沟通与诱导技巧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在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接收的100例静脉输液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各50例,对照组对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对患儿实施语言沟通与诱导技巧方案,将两组患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情况以及静脉输液后一分钟及以内停止哭泣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对比后,研究组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一分钟及以内停止啼哭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较大差异,P<0.05,对比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过程中实施语言沟通以及诱导技巧可以有效提高注射成功率,对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及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语言沟通与诱导技巧;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临床效果
静脉注射是一种医疗方法,护理人员通过该种方法将药液、血液以及营养液等液体物质直接注射到患者静脉中[1-2]。当对学龄前儿童实施静脉输液时,由于年龄较小,很多患儿在注射过程中容易出现恐惧及激动心理,导致穿刺失败机率增大。而静脉穿刺失败不仅对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危害,而且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对患儿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有效提高患儿依从度[3]。本文主要是对100例静脉输液患儿进行研究,表明实施语言沟通与诱导技巧方案具有显著效果。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100例静脉输液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选取时间均在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研究组中男性患儿28例,女性患儿22例;年龄在3-5岁,平均年龄为(3.22±0.85)岁。对照组中男性患儿26例,女性患儿24例;年龄在3-6岁,平均年龄为(3.43±0.76)岁。对比两组患儿的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组间差异不明显,对比结果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对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具体护理内容如下:在输液前,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儿基本信息,并将患儿及家长信息进行核对,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研究组对患儿实施语言沟通与诱导技巧方案,具体实施内容如下:护理人员需要时刻观察患儿情绪变化情况,并实施针对性的沟通及交流措施。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提高家属的配合度,从而对患儿实施有效心理疏导。(1)分散患儿注意力,提高患儿依从度。在对患儿实施静脉穿刺前,护理人员应拉近与患儿之间的距离,通过简单的语言、动作或表情等帮助患儿分散注意力。比如,护理人员可以模仿经典动画片里卡通人物的语气以及动作等,激发幼儿兴趣,从而转移注意力。(2)加强对患儿的引导与鼓励。很多患儿由于年纪较小,对静脉穿刺存在一定恐惧心理,护理人员需要对患儿提出适当表扬,缓解患儿的紧张心理,必要时刻可以给予奖品鼓励。(3)积极采取诱导主动的方式。护理人员应帮助患儿熟悉静脉注射环境,保持乐观态度与患儿沟通,拉近与患儿之间的距离,将被动配合变为主动配合,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1.3观察指标
对患儿静脉注射后停止啼哭情况(1分钟及以内、超过一分钟)进行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静脉穿刺成功(一次成功、超过一次成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做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停止啼哭率及穿刺成功率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对比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结论
由于学龄前儿童年纪较小,对静脉穿刺存在很大恐惧心理,导致穿刺成功机率缩小。多次穿刺不仅会降低静脉穿刺效果,而且会降低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对患儿康复起到一定阻碍作用[4-5]。近年来,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的医疗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人们对护理水平的要求逐渐提高。在穿刺过程中对患儿实施语言沟通与诱导技巧可以有效拉近患儿与护理人员的距离,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儿的配合度。除此之外,可以缓解患儿在穿刺过程中出现的紧张及恐惧心理,提高静脉穿刺效率。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对患儿实施语言沟通与诱导技巧后,患儿的静脉穿刺后停止啼哭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较大差异,P<0.05,对比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实施语言沟通与诱导技巧方案具有显著效果,不仅可以提高患儿静脉注射后一分钟内停止哭啼率,而且可以增加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穿刺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各院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薛冰.心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和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A3):20332-20333.
[2]赵熠,符晓婷,胡肖伟,田丹,张敏,董璐.儿童静脉输液流程优化与风险控制初探[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6):195-196.
[3]贾云丽,曾振英,魏晓丽.语言沟通与诱导技巧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78):15365.
[4]易燕,谭赟,周金平,徐婷.经血管超声仪对儿童静脉输液留置针穿刺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0):1811-1814.
[5]徐晓艳,扈爽,解秀仿.心理行为干预用于门诊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效果的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03):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