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士儿科静脉输液治疗知信行现状调查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1期   作者:王绍平
[导读] 门诊输液属于医院的重要服务窗口,而小儿静脉用药已经成为了患儿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王绍平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康巴什部(儿科)  内蒙 鄂尔多斯  017010
        摘要:现如今,我国医学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通过构建儿科护士儿科静脉输液知信行调查问卷,在青岛市三级甲等医院调查儿科护士对儿科静脉输液的知信行现状,分析导致儿科护士儿科静脉输液知信行方面差异的影响因素,提出加强儿科护士儿科静脉输液的可行性干预方案。
关键词:儿科护士;儿科静脉输液;知信行
引言
门诊输液属于医院的重要服务窗口,而小儿静脉用药已经成为了患儿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患儿具有天生好动、易哭闹、配合度低等特点,因此静脉输液过程中受到了更多的影响因素的干扰,导致护理工作的难度相对较髙,护理安全隐患也较多。在本次研究中,对儿科门诊护理人员进行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儿科门诊护士自身状况与静脉输液影响因素密切相关
本调查显示,儿科门诊护士的年龄、工作年限、学历、职称均工作量因素、身体因素得分呈正相关,与心理因素、技术因素、性格因素、影响因素总分的得分呈负相关。说明年龄越大、工作年限越长、学历和职称越高的护士,越注重工作量因素和身体因素对静脉输液工作的影响;而年龄越小、工作年限越短、学历和职称越低的护士,越认为心理因素、技术因素和性格因素对静脉输液工作有影响。它提示有必要关注影响儿科门诊护士静脉输液的以上各方面因素,加强业务学习、技术操作训练及心理卫生保健知识学习,注重培养自身素质,提高业务水平。同时要制定规范的门诊静脉输液流程、合理的人力资源配备,安排休息,减少护士职业倦怠感,从而减轻影响儿科门诊护士静脉输液的不良因素。
2儿科护士儿科静脉输液治疗知信行现状调查
2.1儿科护士静脉输液知信行问卷
①儿科护士静脉输液知识部分:知识部分共31个条目,分为评估、操作、并发症预防、并发症处理四个维度;答对1个条目记1分,答错1个条目记0分。知识部分满分31分,最低分0分;②儿科护士静脉输液信念部分:信念部分共17个条目,包括护士对《规范》的掌握和执行的信念2个维度;采用Liker5级评分法,主要分值含义如下:“非常同意”赋值5分、“基本同意”赋值4分、“不确定”赋值3分、“基本不同意”赋值2分、“非常不同意”赋值1分。信念得分越低,表明护士对输液管理信念越差;③儿科护士静脉输液行为部分:行为部分共28个条目,分为静脉输液操作、职业防护、知识培训3个维度;采用Liker5级评分法,主要分值含义如下:“一定会”赋值5分、“一般会”赋值4分、“不一定”赋值3分、“一般不会”赋值2分、“一定不会”赋值1分。行为得分越低,表明护士对输液行为规范性越差。
2.2实施多学科合作管理
①静脉治疗巡查:各护理单元静脉治疗联络护士每天巡查患者静脉输液通路选择是否合理?静脉治疗情况、静脉导管的维护情况、输液工具的选择,听取患者对静脉治疗方面的意见,统计当日静脉输液例次、各输液工具的使用数、高危药物使用例数及静脉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遇到穿刺困难及药物外渗病例,及时请核心组成员会诊处理。②横断面调查:团队成员每月第2周和第4周星期三到各护理单元对静脉治疗质量指标进行横断面调查,并按照各项质量标准进行评分。每月进行汇总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各护理单元静脉治疗联络员落实。

③重点监控和临床指导:静脉治疗组长每两周对全院护理单元进行一次大查房,深入到患者床边;巡查时结合各联络员上报的数据,对重点问题给予现场指导。每季度在全院护士长会议上对静脉治疗质量进行总结分析汇报,评价各病区静脉治疗质量指标达标情况,并提出整改措施。同时将季度检查通报推送到科主任、护士长微信群,检查结果纳入绩效考核。
2.3成立咨询专家组
从事儿科护理、护理管理等专业工作10年及以上;中级及以上职称、本科及以上学历、熟悉专家函询法;工作或研究领域与本课题研究内容相关;愿意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建议或帮助。根据有关报道,专家人数以15~50人为宜。因此,结合Delphi法的原则和研究的实际需要,经组织研究小组进行头脑风暴法进行讨论,初步确定本次研究专家咨询人数为16名。16名专家是分别来自儿童医疗、护理及管理专家。
2.4制订多学科合作制度
①护理部提供医院常用易引起静脉炎的药物名单,药学科查找药典结合药物说明书,汇总各种药物的PH值、渗透压,根据《规范》《2016美国INS静脉输液治疗指南》要求,结合医院现状与医务科沟通,制订《静脉输液通路合理选择临床路径》,明确规定药物名称、使用时间、选择通路,信息科成员建立PICC置管患者信息数据库和常用化疗药、血管活性药使用报表。②制订输液困难预案:非急诊患者责任护士联系PICC门诊专职置管护士结合患者治疗方案等综合评估后置入不同类型PICC导管,急诊患者由当班护士评估行颈外静脉置入留置针或通知急诊班麻醉医师紧急置入CVC导管。③成立医院多学科会诊小组:对超声引导下置入PICC导管有困难的化疗及长期输液患者,由PICC专职置管护士发出会诊申请,护理部主任牵头,邀请CVC置管医生、介入科、超声科成员进行讨论,确定最佳静脉输液路径。
2.5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力度
在调查中发现,许多患儿家属担心在输液时不能够一次穿刺成功,因此需要加强对小儿输液护士的专业技能培训力度。定期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要求所有新进护士或者低年资护士参加由医院统一组织的培训,着重加强护士对输液基本操作、小儿静脉输液注意事项及常用药物的药理性质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将输液知识及穿刺技巧纳入年终的考核之中,对于在考核中表现优异的给予适当奖励,而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则给予进一步培训。加强培养护士的良好心理素质,每一次穿刺均需要有十足的把握,不可盲目实验性进针。加强护士的责任意识,切实让护士对输液的各个环节加强重视。护士要加强对患者在输液期间的巡视力度,时刻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异常反应,及时通知医生做相应的处理。做好和患者的沟通,对于患者提出的需求及感觉不适的症状,立刻上报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结语
本文围绕儿科护士静脉输液的知识、信念与行为,通过Delphi专家咨询法构建儿科护士儿科静脉输液知信行调查问卷,对青岛市二级以上医院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护士进行调查;通过分析不同基本信息的儿科护士在儿科静脉输液知信行各维度的差别;提出加强儿科护士对静脉输液的可行性建议与对策,为加强儿科护士静脉输液的规范操作提供理论支撑,为儿科护士静脉输液的相关培训提供依据,并有效提高儿科静脉输液护理质量,保障患儿的静脉输液安全。
参考文献
[1]伍晓莹,张宵宵,陈小鸽.儿科患儿家长静脉输液安全需求调查[J].护理学报,2009,16(2):18-19.
[2]袁琳.细节护理在儿科门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11(3)1539-1540.
[3]李艳红,计敏利.实施《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对保障输液治疗安全的影响[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5):125-128.
[4]罗艳丽,胡艳杰,谭其玲,等.护士对于《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的知信行现状调查[J].华西医学,2017,32(7):1-5.
[5]邱道禄,邓敏.细节护理对于提高儿科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8):115-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