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新生儿女婴尿标本采集方法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1期   作者:韦晓红 曾灿
[导读] 研究分析对新生儿女婴采集尿标本时实施改良式采集方法的意义。
        韦晓红   曾灿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新生儿女婴采集尿标本时实施改良式采集方法的意义。方法:从2019年02月-2020年02月期间在我院新生儿女婴中随机选取182人,随机分成两组后分别使用常规尿标本采集方法和改良式尿标本采集方法进行尿标本采集,比较分析两组研究对象尿标本采集一次性成功率的差异,进而分析改良式尿标本采集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常规采集方法组和改良式采集方法组各自91例研究对象中分别有47例和87例一次性采集成功,分别占比51.65%和95.60%,相比之下,改良式采集方法组一次性采集成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常规采集方法,对新生儿女婴采集尿标本时实施改良式采集方法能有效提升一次性采集成功率,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新生儿女婴,尿标本采集,改良式采集方法,一次性采集成功率
尿液检查是临床上应用较多的常规检查之一,其中尿液标本的正确采集关系到尿液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对于新生儿女婴而言,尿液采集受到新生儿生理结构、尿量变化大、不配合等因素的影响,其尿液采集工作较为困难,成功率低一直是新生儿护理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前新生儿尿标本采集以自行排尿为主,其尿量变化较大,且新生儿多动,给采集标本带来难度,此外,新生儿尿标本采集所用集尿袋的反复粘贴不仅可能导致其皮肤受损,也不利于尿标本的收集,影响诊疗[1,2]。本研究随机选取新生儿女婴182人,根据所采取尿标本采集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采集方法组和改良式采集方法组,每组均包含91例研究对象,统计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尿标本采集一次性成功率的差异,探讨改良式尿标本采集方法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儿科2019年02月-2020年02月期间新生儿女婴182人,分成常规尿标本采集方法组和改良式尿标本采集方法组,其基本资料如表1所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规避了抽样误差对结果的干扰。


1.2尿标本采集方法
本研究中改良式尿标本采集方法使用一次性3L小儿集尿袋、自粘性透明敷料、无菌棉球、无菌手术剪、纸尿裤等工具。两组研究对象采集标本时间均为清晨,尿标本采集前,均进行会阴部清洁,并用棉签擦干。常规采集方法步骤如下:撕开集尿袋保护层,开口下缘与研究对象肛门前方、大阴唇下缘皮肤对齐,两边与大阴唇两侧皮肤对齐,进行轻轻按压,贴紧皮肤。集尿袋开口注意避开肛门,防止受到大便污染。改良采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撕开准备的自粘性透明敷料外包装袋,对折透明敷料,根据新生儿女婴会阴部和肛门的宽度、距离等情况,将透明敷料剪出一个椭圆形,使得椭圆形大小略小于集尿袋袋口大小,而后撕开透明敷料的粘胶保护层,沿着研究对象会阴部和肛门凹陷部位贴紧透明敷料,轻轻按压,保证下缘和四周均能够紧贴皮肤,将集尿袋粘于透明敷料,具体步骤方法参考常规粘贴方法,最后在集尿袋入口处置入1粒无菌棉球,让棉球吸收尿液。采集尿液标本期间,加强护理巡视,采集尿液标本完成后,及时取下集尿袋,将棉球中的尿液收集于试管中送检。其中改良式尿标本采集方法注意将透明敷料连同集尿袋一并撕下。
1.3评价指标
本研究中评价尿液标本采集方法效果的指标为采集一次性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体重等计量资料的比较分析运用两独立标本t检验。一次性成功率等计数资料的比较分析使用χ2检验。检验水准设定为α=0.05。
2 结果
常规采集方法组中有47例一次性采集成功,占比51.65%,改良式采集方法组研究对象中分别有87例一次性采集成功,占比95.60%,高于常规采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尿液检查对于肾脏疾病的诊断意义重大,主要检查尿液的颜色、物质种类等各类指标。尿液标本的采集直接关系到尿液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诊疗的进程,因此科学的尿液标本采集方法能够极大提升新生儿护理工作的质量。新生儿女婴由于膀胱发育不完全的原因,排尿尿流较小,集尿较为困难,其排尿后,尿液易从生理凹陷处流出,给采集尿标本增加困难,当新生儿清醒时,其活动容易集尿袋与皮肤粘贴不牢,导致集尿袋脱落,从而无法成功采集尿液。改良式尿标本采集方法更新使用自粘式透明敷料,可根据需要,任意裁剪其形状,使用较为方便,具备一定的透气性,无致过敏材质,不仅减少粘贴时新生儿皮肤的不适,同时粘贴面积较大,粘贴也更为牢固,即使新生儿活动也不易脱落,从而能够提升一次性成功采集尿液标本的几率[3-5]。本研究中使用改良式新生儿女婴尿标本的采集不仅实现了采集效率的提升,也较好的保证了新生儿皮肤的舒适护理,无出现过敏、潮红等不适现象。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常规采集方法,改良式采集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新生儿女婴采集尿标本的一次性采集成功率,可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玉萍. 改良式小儿尿袋在新生儿女婴尿液标本采集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 21(013):1503.
[2] 高云. 集尿袋口放无菌棉球留取新生儿尿标本的临床护理[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3(002):P.116-116.
[3] 胡玉萍, 吴万云, 周芳芳,等. 改良式集尿袋在新生儿女婴尿液标本收集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3):136-137.
[4] 钱敏, 韦弘, 刘艳林. PDCA循环在新生儿尿标本采集中的应用研究[J].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16, 002(011):P.122-124,128.
[5] 刘虹. 改良式新生儿女婴尿标本采集方法的效果观察[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8, 000(007):135,137.
作者简介:韦晓红,性别:女,学历:本科:毕业于:广州医学院,现有职称:护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