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秀 刘晓鸿 陈春梅
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NICU 223600
【摘要】目的:分析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临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例,给予患者全方位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焦虑情绪SAS评分和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患者经精心护理痊愈,无后遗症。护理后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焦虑情绪SAS评分和生活质量QOL评分优于护理前, P<0.05。结论: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经精心临床护理之后,其凝血功能情况改善,焦虑情绪减轻且生活质量改善。
【关键词】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常见的血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肢体疼痛、肿胀、浅静脉曲张,甚至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其发病率在国内外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常因各种疾病卧床不起,且有一些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如手术治疗、血液高凝状态、心肺等全身性疾病,因此下肢深静脉血栓在老年患者中尤为常见。溶栓治疗已成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规治疗方法。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抗凝、溶栓和手术治疗[1]。急性期适合手术治疗,病程小于3天者宜行逆行取栓术,病程3~10天者宜顺行取栓术。但由于对该病认识不足,大部分患者来医院治疗已超过10天,因此抗凝溶栓成为主要治疗手段, 动静脉联合溶栓可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分析了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临床护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例,女,56岁。
1.2方法
全方位护理干预:
①心理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引起的下肢疼痛和肿胀,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影响其生活和工作。此外,本已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的肢体需要进行静脉穿刺和输液,应向患者介绍疾病和溶栓治疗的相关知识,打消疑虑,耐心地向患者讲述下肢血液循环的特点和这种治疗的原则,并以热情的态度,熟练的技术操作,减轻患者的恐惧,更好地配合治疗。
②体位护理:急性发作后10-14天内绝对卧床休息,包括卧床排便,不热敷,按摩患肢,避免血栓脱落。将患肢抬离心脏高度20-30厘米,稍微弯曲膝盖,并在膝盖下垫一个宽软的枕头。不宜对患肢进行剧烈活动或伸展运动,防止血管损伤,导致疾病复发。每天伸屈足背几十次,每次3-5分钟,以促进下肢静脉返流是可行的。
③健康教育反复讲解卧床休息的必要性,让患者认识到卧床休息的重要性,主动进行绝对卧床休息。建议患者进食低脂、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水果和蔬菜,保持肠道通畅,避免因强迫排便而增加腹部压力,影响下肢静脉返流和导致血栓脱落;避免尼古丁和酒精导致静脉血管收缩。
④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护理。为了保证手术顺利完成,护士需要准备好导尿管。滤器应根据患者需要和X线片结果选择,并放置在肾静脉下方2-3 cm处的长鞘内。对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测,观察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面色的变化,建立静脉通道,预防血栓脱落引起的肺栓塞。
⑤下肢深静脉造影的护理。在形成溶栓前,需要与患者沟通,了解是否有碘过敏症状,询问药物过敏史,帮助患者进行碘化验。术前用拇指按压足背外侧穿刺点10s,及早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⑥经导管溶栓的护理。帮助主治医生确定股动脉或股静脉,留置溶栓导管,用适当大小的外科薄膜固定导管,用(2000u:20ml)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然后封管,最后结合个体化治疗方案注射适当浓度的溶栓药物,注意控制注射速度,同时实施相应的氧疗,密切监测患者的尿量和生理反应。
⑦出院指导。(1)合理饮食,应适量富含维生素、粗纤维的低脂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引起腹压升高影响血液回流。(2)适当运动,急性期后适当运动以减轻体重,降低血脂、血糖、血压、血液粘度,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防止血栓复发。(3)保护患肢免受损伤和冷刺激。(4)绝对戒烟,防止吸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刺激血管收缩,影响静脉反流。(5)引导正确使用顺序减压松紧袜。避免穿紧身衣或吊袜带,以免影响下肢血液循环。(6)做好出院指导,严格按医嘱服用口服抗凝药物,观察大小便颜色、皮肤粘膜颜色,每周复查一次血常规和出血凝血时间。出院后3~6个月到门诊复查,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1.4统计学方法
在SPSS22.0软件中,计量样本取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患者经精心护理痊愈,无后遗症。护理后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焦虑情绪SAS评分和生活质量QOL评分优于护理前, P<0.05。如表1.
3讨论
下肢静脉血栓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非常严重的影响。全方位护理是一种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有效护理方法。它主要是对繁琐的护理工作进行重新整理和整合,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设计,进而起到全程统筹作用,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2]。
DVT溶栓治疗的关键是早期完全溶栓。我们利用动静脉联合溶栓,实现局部高浓度灌注治疗。溶栓过程中重视健康教育和护理,避免了肺栓塞、出血等并发症,取得了良好效果[4-5]。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多数患者没有首发症状,表现不准确。这就需要护士熟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明确其风险,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识和认识,密切观察病情,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根据临床表现的早期判断,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恢复水平[3]。否则,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肺栓塞。下肢深静脉中的大栓子脱落会完全阻断肺功能,并迅速导致心脏骤停。由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致命性,以及诊断的难度,综合评估和预防成为护理患者的关键。经过患者的精心护理和积极配合,本组患者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经精心临床护理之后,其凝血功能情况改善,焦虑情绪减轻且生活质量改善。
参考文献:
[1]郭洪启,李军,高照,张鹏.导管溶栓与经足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比较[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09):1221-1223.
[2]龚秸明,杨其鹏,卫志庆.置管溶栓与传统外周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7(12):104-107.
[3]徐国建.介入导管直接溶栓与静脉溶栓并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对比研究(英文)[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5,24(04):402-406.
[4]钱多.深浅静脉联合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0):74-76.
[5]黄书立,黄万里,谭玉婷.动静脉插管双路冲击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8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2):579-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