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颖娟
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急救医疗站 江苏盐城 224100
摘要:目的:分析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胸痛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于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在我院急救的胸痛患者66例进行分组研究,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干预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其中33例对照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急救干预措施,33例干预组患者均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分析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及护理效果情况。结果: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中,干预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护理效果对比中,干预组在院前急救、急诊抢救以及住院等时间对比中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胸痛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院前急救、急诊抢救以及住院等时间,提高急救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胸痛;院前急救;护理干预
胸痛是较为常见且容易危及生命的一种病症,而造成胸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气胸、心包炎、心包填塞和食管破裂等,严重胸痛者情况危急,患者极可能在短时间内猝死[1]。因此,对胸痛患者在院前开展急救工作尤为关键,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胸痛患者的生存率。鉴于此,本研究针对胸痛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基本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经患者家属同意后,本研究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在我院急救的胸痛患者66例进行分组研究,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干预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其中干预组有19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年龄最小者34岁,年龄最大者79岁,平均年龄为(50.87±3.76)岁;对照组有18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年龄最小者36岁,年龄最大者77岁,平均年龄为(51.21±3.73)岁;两组的基本资料对比统计结果P>0.05,差异不明显,因此具有研究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干预措施为常规急救护理,护理内容为:在收到患者家属拨打的急救电话后,即刻赶往现场,按医嘱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建立静脉通道,并立即给患者吸氧和做心电图,并立即送医院救治。
干预组:干预措施为院前急救护理,护理内容为:
(1)急救前的指导干预指导,在收接到患者家属拨打的急求救电话后,调度人员先大致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特征进行了解,于短时间内召集相关人员立即通知医护驾人员出车,途中再次拨通患者家属电话,叮嘱患者不可活动,需原地静卧,并保持镇定。
(2)急救时的护理干预:抵达现场后,①立即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胸痛的部位、程度及性质,②立即医护配合完成心电图,医生将心电图检查结果,拍图片上报胸痛中心微信群,并打电话联系胸痛中心医生,③同时护士根据病情给氧、测量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避免在右侧手臂穿刺,以方便行Picc治疗。④根据胸痛中心医生会诊结果,给予不同的处理:若考虑急性心肌梗死,护士遵医嘱予患者口服心梗急救包(阿司匹林300mg嚼服,替格瑞洛180mg),若需要行PCI,120医生与家属沟通,同意后,绕行急诊和CCU,医护人员直接送至导管室。若需要行溶栓,120医生与家属初步沟通,送至急诊,与急诊医护交接。若考虑非急性心肌梗死,送至急诊,与急诊医护交接。并让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为了解患者心功能变化,及时进行心电图监测和低流量吸氧等项目,并根据心电图监测结果和血氧检测等确定患者的病情;为了方便后续能针对性进行急救,迅速建立好静脉通道。
(3)病情观察要点:神志、面色、胸痛的部位、性质、程度、生命体征等。
(4)安全转运:合理摆放救护车内物品,避免行驶过程中物品坠落,砸伤患者,拉好床档,上下救护车时,护士在担架床旁守护,避免坠床。让驾驶员平稳快速驾驶,避免急刹。急救转运的护理干预,现场急救完成后,将患者轻轻的,平稳的运至急救车内,使患者保持平卧位,并系好安全带;让患者头部偏向一侧,确保呼吸顺畅,嘱咐司机注意车速平稳,再电话通知相关医务人员做好急救准备,缩短救治时间。
(5)通知急诊做好抢救准备、交接护理干预,患者安全到达医院后,急救护理人员需清楚的将患者基本情况及现场急救情况交接给相关医务人。
(6)到达急诊,与急诊护理人员详细交接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症状、生命体征、采取的急救措施等,并签字。
(7)护理人员书写出诊记录。
1.3判定指标
统计患者的急诊抢救、院前急救及住院等时间;问卷调查本次护理的满意度,非常满意:大于或等于80分,满意:大于或等于60分且小于或等于79 分,不满意:小于或等于59分。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软件SPSS22.0,对患者的急诊抢救、院前急救及住院等时间以及满意度进行统计,满意度的计数资料用X2检验,n(%)表示;患者的急诊抢救、院前急救及住院等时间的计量资料用t检验,±s表示,结果P<0.05,则表明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3讨论
胸痛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症状起因主要包括胸壁病变、支气管与气管病变、肺与胸膜病变、心血管病变、纵隔与食道病变、腹部脏器疾病等。而心血管病变是胸痛最常见的起因之一,且该种疾病引发的胸痛发病快,致死率高,因此,采取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可适当缓解胸痛患者病情,降低病死率。之前临床多采用常规急救干预,但都无法降低该病的风险性,对售后十分不利,而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从急救前的指导、急救时的护理、转运护理以及交接护理进行有调理、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为患者的治疗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可提高急救成功率[2]。
本次的66例胸痛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中,对照组在护理满意度对比中均显著低于干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在院前急救、急诊抢救以及住院等时间对比中,对照组显著高于干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该结果与叶景华[3]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见,实施院前急救干预护理可有效的提高急救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综上,对胸痛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院前急救、急诊抢救以及住院等时间,提高急救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侯志辉,安云强,高扬, 等.不同胸痛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基于冠状动脉CTA的对比分析[J].放射学实践,2020,35(8):1015-1019.
[2]柳晓琴,王水娟.针对心理弹性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1):136-138.
[3]叶景华.急性胸痛患者院前急救的方案及效果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5):140-14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