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兰根
广西来宾市第八中学 546100
摘要:书法作为弘扬我国物质文化的重要课程,通过学习书法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其养成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因此身为一名高中书法教师,应深刻的认识到书法教学对于学生的重要性,运用书法当中的文化,为学生渗透良好的核心价值观念,以便于激发学生对于书法的兴趣,提升对于书法的专注度。基于此,本文就探讨高中书法课堂中书法文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并结合这一问题进行了以下阐述。
关键词:高中书法课堂;书法文化;教学实践
一、文字学文化在高中书法课堂中的实践
(一)文字学文化基本知识教学
首先,书法是由于字体的不断的演化,最后形成的文化,也是文字学演化的一个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文字学的发展轨迹,如甲骨文到草书,草书到楷书等过程,为学生详细的介绍我国文字学的发展的历史,并结合书写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训练,以便于感受每种字体之间存在的联系。对于书法的训练,学生需要从字体的笔画开始练习,其次还应熟知文字的偏旁部首的起因过程,例如“提手旁”与“足字旁”等。为加强学生对于文字的认知,教师可将仓颉造字的经典案例为学生进行展示,使学生感叹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进而了解每个文字的创造,对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除此之外,教师也可通过动画的形式为学生进行讲解,以便于学生能初步的认知文字学的基本知识点。
(二)繁体字、异体字书法课堂教学
对于练习过书法的学生而言,书法练习离不开繁体字以及异体字的掌握,因此,教师针对我国历史中的繁体字为学生进行展示,期间教师可制作繁体字、异体字与现代汉字的对照表,让学生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以此为参照,进而将这二者进行灵活的转变,例如干(乾)等。其次,学生也可以下载网络上流行的书法字典,重在查阅资料,以便于加深对于繁体字以及异体字的学习。
二、中国文学文化在高中书法课堂中的实践
(一)中国文学文化关乎着课堂教学
对于书法学习,高中生应理解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书法文化内涵,进而了解不同作品的不同境界,从而使自身的书法文化不断提升。例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等,这样的作品都是我国书法文化的瑰宝,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书法文化学习时,应充分的理解各朝代文学作品中的理论文献,进而体会到文人作品的精华所在。通过学生对于我国古典文学书法的学习,使学生能深刻的理解书法与文学之间存在的关系。
(二)中国文学应用于书法课堂
教师在开展书法课堂教学时,应善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时常的帮助学生总结一些优美的文学作品写在黑板上,切记每天的内容要不一样,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优美的文学作品,进而感受古代语言的魅力,教师也定期的举行书法比赛,以便于提升文学作品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在书法创作上最终要的落款,上款与下款存在的形式有很大的区别。总之高中生想要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就应不断的进行积累,从而在书法课堂中不断的进行练习与实践。其次,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存在着大量的诗词歌赋,它们的主要来源是生活,学校也可结合学生对于中国文学的理解,定期的开展校园活动等。再者教师可带领学生去参观当地的文学馆,体验当地的文学色彩。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将中国文学文化与书法进行联系,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魅力。
三、文房用具在高中书法课堂中的实践
(一)文房用具文化书法教学
文房用具是构成书法的四大要素,即笔墨纸砚,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此类知识时,可将这四件物体的起源讲述给学生,以便于学生了解基本的文化知识。为加强学生的记忆力,教师可采用概念法进行教学,例如中国四大名砚等,让学生自行的查阅资料,进而掌握文房四宝的实质性知识。文房四宝制作历史悠久,针对于工艺的把控也极为严格,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也可将著名的实物为学生展示,从而使学生学习更多可用的知识。
(二)文房四宝应用于课堂教学
中国古人对于书法的创作异常的讲究,除了常见的宣纸外,还存在着毛边纸等,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的纸张使用的特点。此外学生还需要掌握毛笔的规格,以及毛笔的制作过程,或者各个材质的毛笔都有什么特点等等;对于墨汁的调和也属于书法的技巧要领;不同的地方所生产的砚台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砚台的制作材料也存在许多不同。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应尽可能让学生多尝试、多体验,进而使学生逐渐的掌握文房四宝的使用文化。文房四宝是我国古人的智慧所在,也是写好书法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对此格外的注重,从而加强学生的书法文化知识。
结束语:综上所述,教师在为学生渗透书法文化的过程中,应具备实质性的理论依据,从书法的起因到发展过程一步步的为学生进行讲解,以便于激发学生的书法兴趣,唤醒练习书法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应不断的拓展自身书法文化的储备,强化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以便于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书法体验。
参考文献:
[1]刘元良.从文人书法到文化书法——当代书法创作现象的人文思考[J].四川戏剧,2016(6):47-50.
[2]常敬宇.维护书法艺术的优秀传统坚守中国书法的文化品位[J].汉字文化,2012(006):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