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艳
重庆市巫山初级中学 重庆 404700
内容摘要:
中学生健康意识是当今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而在生物教育教学中开展健康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研究生物教学对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生物教学的健康教育作用,才能真正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之一:使每个学生学会健康地生活。
关键词:初 中 生物教学 健康意识 培养途径
在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着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生物课堂教学目标局限于发展学生认知能力,忽略学生的健康教育;教学内容脱离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忽视学生的健康需求。而初中生物学在很多方面都和健康教育渗透在一起,关键就在于教师如何在自己的教学中去发掘、去传递。改变教师的教学现状,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将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积极影响。
教师在生物教学中,按照初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通过教学活动、教研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健康意识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转变学生忽视健康的观念;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当前健康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生活中影响人们健康的三大疾病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些疾病往往是在成年期发生的,但是许多与之相关的不良生活习惯,却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学生经常不吃早餐偏爱吃油炸食品;有的学生染上吸烟、饮酒的不良嗜好;有的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和矫治。这些都有可能影响到学生的现在和将来的健康。因此,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转变学生忽视健康的观念尤为重要。
在教学中,尽可能利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注重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组织学生“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学生通过完成健康调查表,进行自我检测。感受到“健康”这一概念涵盖的范围,理解维持心理健康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健康生活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健康问题,转变学生忽视健康的观念。通过“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教学,让学生认同个人的生活方式与健康密切相连。吸烟、酗酒、吸毒、染上网瘾等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并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的健康意识。
二、挖掘生物教学内容,构建学生关注健康的理念;
(一)、了解心脏血管,懂得救护原理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难免磕磕碰碰,如何包扎止血甚至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挽救生命。学生要具备必要的救护技能和自救常识,都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健康知识。初中生物课本就通过相关心脏、血管的介绍给出很多在日常生活中实在应用的救护技巧。
例如 “输送血液的泵一—心脏”一节中,我在讲述心脏时就穿插心肺复苏、包扎止血等救护方法。告诉学生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有人因心脏问题晕倒或者流血不止时,应该怎样做出应对行为呢?首先让学生观看视频心肺复苏的技巧方法并逐一解释原理:二者都是用外力短暂替代心脏实现“人工呼吸”和“胸泵”,从而达到急救的目的。
利用知识穿插的方法将生物学中的健康知识普及应用开来,不再单纯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理论,而强调利用生物学知识保护自己的健康。
(二)、熟悉营养物质,注重合理膳食
目前,由于很多家庭饮食结构不合理或有些孩子自控能力不强,对油腻、膨化食品偏爱有加、暴饮暴食,对蔬菜或者粗粮就挑食厌食,不予理睬,久而久之,对肠胃和身体机能都有损耗。其实,过多地进食肉类会让他们因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和脂肪而身体肥胖、免疫力下降。初中生物学就介绍了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物质的功能,学生可以利用在课上学的知识,纠正和完善自己的膳食体系,做到健康饮食。
如讲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时,因为学生的膳食结构还是存在问题,喜欢吃什么就多吃,不喜欢吃就少吃甚至不吃,我利用营养金字塔,并积极与大家讨论:怎样进食才合理健康呢?是不是要反思一下自己的饮食状况呢?在课堂上即兴互动的教学,使得学生对合理膳食的理解更深刻,逐步在生活中提高健康意识,进而做到不挑食,不偏食,营养均衡,远离疾病的困扰。
(三)、结合生理知识,开展青春期性教育
初中学生处在青春期,学生心理和生理都在走向成熟,“第二性征”渐渐呈现出来。有些学生可能由于不了解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而变得很慌乱又羞于表达,甚至由于不自知而影响学习,因此要摒弃传统的那种“谈性色变”的观念,积极健康地进行青春期的性教育。
如 “人的生殖”一节 ,我看出很多学生都非常羞涩,问题回答得较少,大家还是处于比较“闭塞”的状态,而这节的知识对青春性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我用“你是怎么来的吗”引入,再播放 “生命起源”的视频,内容是以动画形式描述从精子、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然后一步步在子宫中慢慢发育成个体的生殖过程,让学生能大致对于“性”有基本理解,再进行详细讲解,效果比较好。学生放开很多,课堂互动多了,讲课也比较容易。
在“青春期”一节的学习中,介绍了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引导学生注意青春期的身心健康。针对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所遇到的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如谈恋爱、离家出走等,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表意见,归纳出青春期遇到重大问题时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采用“实话实说”的形式,让学生分析自己在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变化,共同讨论如何应对,一起找到健康度过青春期的方法。
(四)、洞悉身体器官,学会健康自查
身体各器官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生命体得以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心、肝、脾、肺、肾是人身体中最重要的五大器官,它们的正常运转是健康的前提。生物教学中做到让学生熟悉各个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健康自查。比如在 “人体器官”教学时,就摒弃以前那种满堂硬灌的教课模式。学生扮演了“模特”和“医生”的角色,通过类似游戏式的交流完成了生物器官的教学。虽然,这些“诊断”不见得专业,但是这一节课构建了和谐、民主的课堂,只有让学生无压力的教学氛围,才能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灵活运用,学会健康自查。
三、利用多种教学活动,养成学生健康生活的行为。
通过学习“合理营养”,按照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不同,要求每位同学为家人设计一周的营养食谱,既考虑到能量的供给,又要照顾到家里不同年龄人的营养搭配。学习了“预防传染病”,学生们自觉担当起家庭卫生监督员的角色,讲究环境卫生,科学预防疾病,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保护家人的健康。
在“用药和急救”一课中 ,学生通过模拟场景,学会用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出血止血等急救知识救助伤者,在模拟中学习保护自己,救助他人的技能,在自己和家人面对相似的危险情况时, 利用自己所学的生物知识,冷静的处理问题。
在学习“脑的结构和功能”时,让学生了解“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让学生意识到大脑是人的高级司令部,人体的各种活动以及生理功能,都需要在大脑的控制下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要求学生能做到自控,遵守课堂纪律,遵守校规校纪,抵制网隐,抵制烟酒,拒绝毒品。
进入初中后,学生会面临学习和生活,生理的困惑,老师可以设置课外专题活动。如:“青春期生理卫生”,“传染病防治”,“安全教育”等专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寻找答案,教师做指导,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正确的了解健康知识,学会保护自我,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总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时,只要从学生、教材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生物教学的健康教育作用,才能真正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之一:使每个学生学会健康地生活。
参考文献:
1、陆嘉琴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实践与体会 生物学教学,2013(5)
2、梁燕 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 生物学教学, 2007(3)
3、杨守菊 生物教学人文论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