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质量问题及控制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李秀芳
[导读] 摘要:文章结合自身的工作总结,简要就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质量问题进行了总结,从而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质量控制措施,以供建筑施工人员参考。
        广东佳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511500
        摘要:文章结合自身的工作总结,简要就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质量问题进行了总结,从而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质量控制措施,以供建筑施工人员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产生,混凝土施工技术得到了不断优化和改进,部分施工单位加强相关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大大提升的混凝土质量,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对于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强度、防水、耐久等各方面的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加上施工工序较多,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将会导致整个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出现下降,将不利于工程的顺利开展。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避免质量病害的出现,提升整个建筑结构安全稳定性。
        1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质量问题分析
        (1)麻面问题。在建筑施工期间,混凝土未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浇筑养护会导致麻面问题的出现,对于工程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在建筑混凝土结构中出现大量的麻面将会导致建筑表面平整度降低,也会导致裂痕问题出现的概率大大增加,对于建筑外观以及结构性能产生严重影响,如果麻面大量出现在建筑的主体部分,甚至会影响建筑的载荷承受强度,影响建筑的安全性能。
        (2)钢筋暴露。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果对钢筋处理不到位也会引发钢筋暴露问题,这也是建筑施工中一个常见的问题。钢筋暴露将会导致裸露的钢筋与空气发生反应进而出现锈蚀问题,在锈蚀过程中会不断破坏周围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而且随着锈蚀的不断深入,最终会对建筑结构产生严重危害。。
        (3)裂缝问题。混凝土施工中最常见影响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裂缝问题,裂缝将会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产生严重影响,导致建筑难以承受相应的负荷,其使用周期与抗震性能等都会受裂缝干扰而下降。在混凝土施工期间加强过程管控,及时发现并处理结构裂缝,避免裂缝累积对建筑结构产生严重危害。
        2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控制要点
        2.1 施工准备
        (1)前道工序必须经检验合格。同时应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模板如有缝隙,应填塞严密。(2)混凝土拌合浇筑设备必须充足和完好。各工种人员落实到位并安排好轮班人员。(3)混凝土标号、设计配合比、外加剂等挂牌齐全。(4)提前与混凝土搅拌站商定混凝土强度等级、配合比、坍落度要求、初凝时间、供货量及现场配合事宜等。
        2.2 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控制
        (1)材料要求
        水泥:混凝土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P.O32.5水泥配置。
        粗骨料:连续级配石子,粒径为5-25mm。
        细骨料:要求符合国标现行规范《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采用Ⅱ区级配中砂(细度模数:2.5~3.2);通过0.315mm的筛孔的砂不少于15%;级配良好。
        水:城市供水网中的自来水。外加剂采用高强减水剂。
        (2)配合比要求:提前委托实验室做好砼配合比的设计和优化工作,并根据砼的运输方式及现场气候条件和现场实用条件分别设计。普通砼塌落度为7~9cm。原材料的规格、产地等发生变化时,必须重新进行试配。
        2.3 混凝土配备
        (1)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情况下,水泥用量取低限值,以减少混凝土收缩;
        (2)合理掺入的优质粉煤灰,以延缓凝结时间,提高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
        (3)采用复合高效外加剂,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并在保持通常坍落度情况下,降低水用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2.4 混凝土拌和
        混凝土拌和需要严格按照确定的配比进行,在过程中对各类材料的含量进行严格控制,对材料的添加顺序以及次数进行严格把控。通常而言,在投入原材料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一次或者两次投料。一次投料在操作时需要将粗集料、细集料以及水泥依次投入并集中拌和,而二次投料则是在将水泥拌和的基础上将粗集料以及细集料依次投入。相对而言,二次投料的方式比一次投料拌和的混凝土具有更高的强度,而且二次投料这种操作方法更加经济,可以有效降低所需水泥的用料。
        2.5 混凝土泵送
        施工人员需要在泵送混凝土之前使用水将泵管浸湿,同时通过砂浆将泵管浸润,避免泵送混凝土的过程中出现泥浆损失的情况。在这一过程中,施工人员也需要对砂浆进行严格管控,避免在泵送过程中将其混入到浇筑构件的内部。混凝土泵送施工经验表明,施工人员需要结合温度或运输距离对混凝土的坍落度进行调整,正常情况下需要使其低于180mm。在卸载混凝土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持续对混凝土进行搅拌,避免混凝土无法通过输送缸,产生堵管问题。泵送过程中需要保持连续性,一旦出现中断情况将会增加堵管发生的概率。
        2.6 混凝土浇筑
        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结合建筑工程概况对浇筑的用 量、时间、运输情况以及构件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出一个最佳的浇筑 方案,确保人员可以按计划有序开展浇筑工作。浇筑施工人员振捣操作可以通过插入式的振捣器来完成,在过程中需要分层开展浇筑与振捣工作,确保浇筑厚度满足要求,避免出现下层混凝土凝固前尚未浇筑完上层 混凝土的情况。
        2.7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12h后,松动墙、柱模板的螺栓,使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脱离2—3mm,在墙、柱上面架设带孔的塑料管,接通自来水连续浇注,以造成隔气保温的养护条件,降低混凝土水化热高峰时的温差。混凝土拆模后,墙柱表面喷洒养护液或挂麻袋浇水避免混凝土内部失水。
        3 施工中质量管理
        (1)在浇筑工序中,应先按柱子混凝土强度等级浇筑柱、梁、板接头。同时在浇筑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振捣的均匀性和密实性,混凝土拌和物运到浇筑地点后,应立即浇筑入模。
        (2)浇筑过程中,各专业需派专人负责各自项目的质量保证,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洞的稳定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立即采取措施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另外,对于混凝土来讲,其会随着间歇时间的增长而导致其弹性模量增加,从而会在其表面出现裂缝。所以,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要对间歇时间予以合理确定,并注意运用现代化的浇筑工艺,以此来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满足施工要求。
        (3)施工缝位置,应原则上在设计后浇带或沉降缝上。如遇紧急情况需留施工缝时,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中间的l/3范围内。施工缝的表面应与梁轴线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斜槎,施工缝用木板或钢丝网挡牢。
        (4)做好工程全过程管控。在进行建筑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加强管控以规避各类突发的问题事件。比如,施工期间发现设计要求无法在现场实现、材料供应无法满足正常施工需求、设备故障导致施工中断等问题。在监督管控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安排人员对材料用量、工艺流程等方面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并通过专业设备对混凝土质量进行检测,避免出现无法验收通过的情况,确保建筑工程建设工作可以平稳有序完成。
        4 结语
        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作,其质量管理的好差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建设的正常进行。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仅要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对于承重部位的混凝土施工,要确保混凝土达到标准的强度,并根据不同天气、气温条件下合理地进行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以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另外,由于混凝土施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施工单位应按先设计、后施工的程序施工,加强对整个混凝土施工过程的控制,以保证工程质量与使用安全。
        参考文献:
        [1]孙鹏.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J].当代旅游:下旬 刊,2019(10).
        [2]李国宾.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J].山西建筑,2019(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