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
(郑州财经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对立德树人尤其是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实际,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学习西方文化,取其所长,为我们所用,增强文化自信,向世界介绍中国、传播中华文化,将中华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英语;立德树人
新时代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坚持显性思政与隐性思政教育统一,挖掘不同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方位育人、全面提高人才素养的主要渠道。高校教育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步伐,积极建设教育强国,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一,要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尤其是要学习、宣传和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尤其是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二,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的问题,是人生一切问题中最根本的、首要的问题。人生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方向,人生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实际生活。人生观就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实际生活。
第三,要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第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强调坚定“四个自信”,其中就包括坚定“文化自信”。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是值得传承的,比如说古代先哲关于道德修养所讲的“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等,对于塑造人的品格有不容否定认的积极作用的。
一. 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中的运用及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大学英语与“课程政治”的整合,结合课堂和课外活动,实现时空“教育”的拓展,积极推进“课程思政”的英语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本人在大学英语Unit 3 Life and Money的教学中,与实践有效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三观。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的积极讨论,学生们深刻地意识到了,金钱很重要,但金钱不是万能的,我们要学会有效地利用金钱。在大学英语Unit 4 Phography and War的教学中,学生在积极的讨论中认识到了战争的残忍以及对无辜人们的伤害,从而拥护世界和平,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在立德树人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时代价值。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使英语教学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更加丰富的内涵。如果说最初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让青年学子了解世界,那么,如今的大学英语教学负有更大的使命担当,即让青年学子们充分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使其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增强文化自信,向世界介绍中国、传播中华文化,将中华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二.“课程思政”体系下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学习英语具有较强的功利性,主要是为了过级、考研、求职、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等目的,在平时的学习中缺乏融会贯通,甚至出现“机械学习”的情况,个人发展是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要动机。这导致大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与思政学习脱节,从而也间接导致大学英语教学存在课堂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脱节的现象。
(二)从教师角度来看,由于多数大学生学习应有的动机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导致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偏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课外文化知识的拓展。主要表现在:课堂教育注重语言知识的传输,忽略了英语学科本身所具有的“文化性”;课堂教学中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造成了“教师为主导、教材是重点、成绩即目的”的不良现状。
(三)如何将课程思政非常自然地引入到外语教学中是目前的一个难点。如果引入的十分生硬,与所将课程毫不关联,势必引起学生的反感。
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大学英语教学在重语言教学的基础上,也要重视育人育德,使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
三. 解决方法与建议
(一)教师观念方面:首先,英语教师除了语言知识的教学以外,还应增强育人育德意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融入德育,避免出现“重教学轻德育”的不良现象;其次,作为新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师,应主动关注“课程思政”这一时代潮流,深入学习研究,增强课程育人意识,切实将“课程思政”这一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实现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二)教学内容方面:以教材为根本基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正确思想价值的引领;除了语言知识的教学外,还要丰富课程内容,体现大学英语语言教学的文化性,深入挖掘大学英语教材中所蕴含的文化知识,同时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机融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内容,有助于传播优秀中国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同时增加中西文化对比内容,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教学过程与教学方式方面: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具体体现在大学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训练过程中,同时各个过程的教学内容都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第一,“听”和“说”相结合,“听”作为输入过程,还要有输出——“说”。精选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时事政治、新闻等作为课堂“听”的材料,然后鼓励学生将听到的内容“说”出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听说技能,又能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觉悟。第二,“读”和“写”相结合。选择有关英语国家的思想政治文化内容的外文材料,在外文材料的选取上要严格把关;阅读外文材料后,总结所读内容,形成读书笔记。第三,“译”分为笔译和口译。挑选准确反映思想政治教育或者反映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内容的文本材料作为翻译材料进行书面翻译和口头翻译。外语教学的一线教师可以集体学习,备课,集大家的智慧把课程思政引入到外语教学中。对外语一线教师进行培养,让教师深刻的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提高教师的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同时进行思想政治学习。
(四)激发学生对大学英语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如此,对大学生亦是如此。那么,如何激发自主意识比较强的大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呢?目前,对学生评价的主要依据是考试成绩,这种评价机制不够全面,打击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甚至有些学生在考试中作弊,并不能真实客观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本人认为应该加大过程性评估的比例,减少考试成绩在评价中所占比重。这样一来,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
四. 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能够使学生“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当代青年学子要坚定文化自信,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弘扬时代精神,既要立足本国又要面向世界,即把中华传统文化以及现代文化的创新成果继承下来,传播出去,发扬光大。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高校在英语课堂教学之中将“课程思政”作为立德树人的手段长期地、多维度地加以探索和实践。
作者简介,刘玲,1982年6月出生,汉族,籍贯:河南郑州,郑州财经学院,讲师,研究方向 :二语习得以及外国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