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关注文化与生活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7期   作者:黄欢心
[导读] 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
        黄欢心
        广东省河源市第一小学
        摘要: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自2001年课改以来美术课程一直坚持“关注文化与生活”的理念,事实上美术课程不可能脱离文化且与社会生活密切相连,在全球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关注文化与生活是美术教育的必然趋势。美术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亦是人类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故此,本文对美术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关注文化与生活展开探讨,旨在提高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的视觉经验,构建健康的人生价值系统。
        关键词:美术教学;关注;文化;生活
        美术是造型艺术,也是社会文化的造型载体。美术学科是学校的教育科目,美术学习并非只是一种单纯的技能及技法的训练,还是一种文化学习,它赋有育人的重要任务和基本功能。因此在具体的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运用各种社会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将好奇的目光多点停留在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文化中,细心思考耐心品味美术与生活交融产生的艺术美,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地域、历史、文化,感受人的情感、价值观的差异性,从而接受各种优秀文化的熏陶,达到培养塑造人性的目的。
        一、通过典型的教学内容进行引导
        新世纪的互联网通信技术及全球化浪潮促使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快速发展,民族之间的文化界限越来越模糊,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越来越充分,然而实际上并非所有文化都适合学生去学习,所以美术教师在选择或设计教学内容时,必须要有意识地注重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比如,岭南版三年级下册《剪团花,巧装饰》一课,教师可用讲述法和典型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由南北朝的对猴团花作为切入点,向学生介绍对猴团花是中国古代早期的剪纸作品,距现在大约有1600年!所以说剪纸是我国古老的艺术,值得庆幸的是这门艺术在历史长河中从未中断过。剪纸不仅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也有与其他工艺技术进行结合运用,民间印花布印染、皮影戏等,都吸收了剪纸工艺的表现形式。学生通过这节课既学习团花剪纸的方法,又了解到剪纸艺术的历史发展、风格流派、地域习俗等基本知识,体会艺术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特点。
        再如岭南版第四册《象形文字的联想》一课,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述甲骨文的神秘传说,运用各种形式展现我国最古老的文字是多么有趣味性和智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独特的汉字美及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向学生介绍现代中外经典艺术作品,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


        二、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
        所谓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为达到特定教学目标采用的语言、行为、手段、程序和教学技巧。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是互相存在的,教学方法始终服务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就美术课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等方法唤醒和激活美术创作的灵感,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如在岭南版第八册的《编织乐园》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多媒体展示编织作品、演示编织方法,指导学生设计编织工艺小品,并组织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小工艺品在校园的跳蚤市场拍卖,拍卖所得款项捐给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或老人,也可以作为其它的公益资金。这样将美术与生活紧密相联系,能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学有所用,提高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美术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三、通过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行引导
        学习环境是直接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外部环境,是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和促进能力生成的外部条件。美术学习行为同样会受到学习环境的影响。作为学校美术老师,应该主动承担起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的责任,把学校的美术室或班级精心布置,比如在室内或室外贴上一些中西方优秀艺术家的经典画作,并附上该艺术家的真实人生成长经历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使学生在日常的欣赏过程中,既提高审美眼界,又得到正能量的传递和美的熏陶。美术教师还可以定期开展“艺术节”、组织美术比赛,重视展示优秀的学生美术作品,让在校的学生获得更多感受成功的喜悦体验。
        再如美术教师可以传统节日为主线,开展系列活动:热闹元宵做花灯猜灯谜、清明节慎终追远画手抄报、浓情端午制香包、团圆中秋做月饼、九九重阳孝长辈、小年冬至识年糕、吉祥新年写春联贴年画等等。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美术老师应时节组织系列活动,能有效地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各地习俗,这些习俗构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孝文化及其他优良传统,对爱国教育和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美术不仅仅是文化的载体,还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不可能脱离文化并且与社会生活密切相连,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更加关注如何引导学生把美术知识学习与弘扬传统文化相结合,让文化通过美术课程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真正学会在生活中学会发现美创造美。



参考文献:
1.尹少淳、段鹏《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美术》[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3。
2.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9。
3.高巍.《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研究及其实践应用》[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5.12。
4.庞丹丹、苏珊《节日与习俗》[M].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教育出版社,2016. 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