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增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甘浚镇西洞学校 734019
摘要: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带动下,社会对人才也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单凭良好的知识能力已不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新课标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结合实际,注重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然而纵观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的应用能力现状却并不乐观,尚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急需教师积极探索并有效解决。一切数学知识均源自于生活,最终也将被运用在生活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以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生活经验着手,积极构建良好的生活化课堂,让学习活动变得更加丰富,是学生对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形成一定的认识,进而能够主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获得应用能力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能力;现状;策略
前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应用能力指的是借助数学思维以及数学知识等观察并分析社会中的现实问题,自主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从而强化对知识的认识,形成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的学习精神。想要实现对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笔者多年来刻苦、积极的探究,构建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堂,对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真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很难将复杂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因此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并帮组学生丰富学习活动,从而真正实现对知识的学以致用。教师要将数学应用渗透在每堂课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升其应用能力。
一、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现状
首先,学生缺乏对知识的应用意识。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缺乏良好的应用意识是当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现阶段而言,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并为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仍然以讲解理论知识为主,而忽略了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致死学生严重缺乏实践应用能力。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很难理解抽象性较强的数学知识,从而知识课堂教学效率始终得不到提升。
其次,学生自主性得不到发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并未充分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性,致使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受到了严重的制约。长期以来,教师由于担心学生自由散漫、注意力不集中,会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采取灌输式的手段开展课堂教学,致使学生学习过于被动,进而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始终无法被充分激发出来。
最后,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活动。由于小学数学教师并未积极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致使教学中严重缺乏实践内容[1]。而一些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单凭教师一味的讲解,很难使学生消化并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缺乏良好的应用意识,不仅不利于其认知并运用数学知识,同时也阻碍了其基本技能的有效形成。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积极探索并研究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应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应用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积极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实践内容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实践内容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应用能力的重要前提。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主要源自教材上的知识,所以,需要教师积极挖掘教材中适合学生是实践应用的知识,寻找每个章节中的实践知识点,从而强化学生应用意识,使其切身体会到数学知识散发的魅力以及学习的乐趣。
例如,当课堂教学进行到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教材中关于“速度与路程”这部分知识的内容的时候,速度、时间以及路程的在生活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师在挖掘到此知识点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围绕上学的路程、速度以及所需时间等进行举例,使学生能够切身参与到知识的在发现中。如果骑车的速度为15千米/小时,步行的速度为5千米/小时,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3.5千米,分别需要用多久才能到学校?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对知识进行解释,对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通常使其自主思考带来的结果,所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师非常重要的责任。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借助问题教学法通常能够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率[2]。
例如,当课堂教学进行到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教材中关于“分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的内容的时候,为了能够充分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小亮生日,爸爸妈妈为其买了一个大蛋糕。在切蛋糕的时候,小亮说:“虽然今天是自己的生日,但爸爸妈妈养育我非常辛苦,所以要把多的蛋糕分给爸爸妈妈,给他们1/4,自己分1/2,他这样分对么?”学生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并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各抒己见。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构建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生活化场景开展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由于生活是数学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与生活事件相结合,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以此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3]。以“商品折扣”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在超市打折促销的场景,并运动学生参与其中。在这一特定的场景中,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对知识进行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有效提问,如一件夹克衫的原价是200元,八折出售是多少钱?通过这样的问题,能够使学生将所学问题用于解决身边事物中,增加了数学与生活的关联性。
结论: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教师以科学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在教学中,小学教师应当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主性思考,并且在教学中采用科学的方法为学生创建合理的生活学习场景,让学生能够在具体实践当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从而获得应用能力提升。这样,才能够使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升,也能够使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得以更为深度的优化。
参考文献:
[1]张曜东,张福连.转化数学知识 增长数学能力——转化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1):145.
[2]黄淑英.在“思”“说”“做”中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06):98-99.
[3]张淑霞.学数学,用数学——谈小学数学的“实践与应用”[J].学周刊,2019(2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