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7期   作者:高敏
[导读] 小学是学生真正接受教育和成长的最初阶段,在小学,学生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都是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的
        高敏
        黑龙江省克东县第一小学 164800
        摘要: 小学是学生真正接受教育和成长的最初阶段,在小学,学生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都是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的,其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一件意义深远的工作,这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的文化水平,更是对将来更高阶段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的教育学科,其不仅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都是人们离不开的一项基本技能,学习数学也能有效的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以及启发智慧。介于此,本文将简要表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积极意义,也为怎么样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出一些看法建议,以及能够对小学数学教育工作有所作用。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独立思考能力

        引言:  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对优质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而优质的人才不仅要有超高的个人专业能力,也需要有强大的独立思考能力,以满足现代社会对行业的创新要求。在现当代的学校教育中,学校还是运用陈旧的传统教育方式,把教师放在教育的中心,学生要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来学习,教师也是以学生完成作业学会教师所讲的内容为标准,对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不太重视,而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而数学本来就有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教师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这项能力,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新的知识,也应该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遇到问题能独立思考解决的能力。

一. 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积极意义
1.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师能不能顺利的展开教育工作,学生能不能有效的学会教师所讲的知识,其实和学生对这门科目的热情是有很大关系的,学生对一门课程有非常大的兴趣,他才会更愿意花费精力去学习,也会更加专注的去听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切身感受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喜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热情,毕竟兴趣才是人们学习的最大动力,这可以有效的把学生对数学枯燥的解题过程的印象,转变成收获知识获得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遇到难题时也不是只会一味的依赖老师的讲解,而是会形成先独立思考解决的习惯,这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让教师的教育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展开。

2. 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现代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着很严重的教育问题,教师和学生的重要关系没有深入的思考,以教师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成长和提高,教师不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现在大部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有些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并不是很高,在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节奏后,有不懂的也不敢询问教师,久而久之,学习成绩就一直下滑。所以,教师应该充分秉持生本理念的原则,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进行教育和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讲解新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思考和运用新知识解决数学难题,从而为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提供有力的保障,学生也能更容易的独自学习和解决问题,时间长了,学生也会培养出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这也为将来学生进入中学后冲刺中考和高考打下有力的基础。

3. 可以整体增强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
        无论是哪个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都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是根据所学能够解决更大的难题,是能够有效的进行独立思考后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尤其如此,在高速发展的经济催动下,现代社会的进步也越来越快,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对优质人才的需要和要求也越来越多,企业对刚出校门的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更为看重。

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优良习惯的最初阶段,学校更应该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投入更多的精力,加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能让学生更顺利的学习数学,严谨是数学科目的特点,逻辑思维能力和增长智慧都是学习数学附带的好处,这对于学生学习其他科目也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也可以让教师更有效的进行德育教育的工作,这样,学生的知识和个人的道德品质都能够更好的发展,进而提高整体的综合素质。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当前的学习成绩,也可以为学生升入初中高中后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提高有力的保障,更可以让学生未来成为社会中真正需要的综合素质型优质人才。

二. 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看法建议
1.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成习惯
        课堂上是教师与学生直接对接的时间段,教师一定要运用好这个时间,不能一直任由自己长篇大论的讲课,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性思考,在引导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学习上的困难,针对这些困难做出有效的教学变化,让学生能够通过独立思考后切实的解决遇到的困难。比如,在学生学习四则运算时,教师可以出一些相对复杂的混合型题目,让学生当堂解答,在学生解答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不要直接进行讲解,要在一旁引导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的思维顺着解题思路进行思考,以学生独立思考为重心。

2. 课下创建小组相互学习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课下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数学的学习和讨论,毕竟学生与学生之间更容易交流,交流之间也更加自信无拘束,以小组的形式学习数学,学生之间也会自然的形成一定的竞争性,这更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热情,这不仅能有效的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增加学生的自信,进而让学生能更主动也更顺利的进行独立思考。

3. 教师与家长沟通进行生活中的实践
        小学数学的学习不能一味停留在知识理论上的学习,更要注重于生活实践相结合,毕竟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学习、工作、生活中都离不开数学的应用,所以,教师可以联系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让家长在生活中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教导。比如,家长去超市购物的时候可以带上学生一起,让学生对物品的价钱标签先进性记忆,然后让学生对所购买的物品进行统合计算,然后在与结账后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整个过程家长要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计算。这不仅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也能从中体会到一定的乐趣。

4. 教师和家长要善于鼓励式的教育方式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无论是课堂上的引导,还是课下的学习小组,亦或者是家长的实践教导,都需要教师和家长的鼓励,在学生解答数学问题出现错误时不能直接进行责骂和批评,避免学生出现对数学反感的情绪,毕竟学校和家长的期望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和提高,并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鼓励式的教育方式更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心理,比如,学生在解决数学难题出错时,教师和家长要先对学生正确的思路或步骤进行表扬和肯定,然后在引导学生的解题思路走向正确的方向,这样不仅达到了教育学生的目的,培养了学生思考的能力,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家长的耐心和关怀。

        结语: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在人生中初期的成长时间段,不管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是为了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学校教育工作者都要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工作作为重要任务。教师在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教导和家长生活中的实践教导都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也能增加学生独立思考的自信,而教师和家长的鼓励对学生的成长更是关键。

参考文献:

[1]孙杨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69.

[2]王建红.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20,18(17):134-135.

[3]徐业刚.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4):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