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肖依
四川省南充市涪江路小学校 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将生活情境融入到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就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这样就能够实现新课标对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进行结合,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是一门贯穿与学生学习生涯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至关重要。[1]由于数学知识有着十分强大的逻辑性,对于小学生而言有着一定的难度与强度,因此教师就将现实生活融入到数学知识当中,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是一门来源与生活的学科,从而降低一定的学习难度,开阔学生的视野。
一、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确保学生一整节课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在导入环节融入生活化的知识,为学生简历一个生活化的情境,从而帮助学生快速的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展开有效的数学学习。
例如在进行“认识钟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周一的行程表画出来,说明几点起床,起点上学,几点上第一节课。然后通过问题引导:大家是怎么知道自己起床的时间是几点的呢?不论学生回答什么,教师都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将时间的来源归结到认识钟表上。通过将学生的真实作息,来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对钟表进行认知。
二、生活情境讲解,启发思路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有很多数学原题使不符合现实生活的规律的,因此很多学生在进行这一类的数学题的解题过程中,就会产生很多疑问。[2]例如一道很经典的游泳池管理员进行一边放水一边接水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并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因此教师就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来为学生进行习题的改编。
例如,XX同学在家上网课,发现手机只剩了5%的点,于是开始一边充电,一边上网课。充电是速度为每分钟充电1%,上网课的耗电为每分钟0.5%,求XX同学多长时间能够把手机充满。通过这样的形式,就能够帮助学生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与数学进行关联,打破传统为了情景化而设计情境的尴尬局面。借助学生在上网课时的真实场景,将知识与生活进行联系,从而通过生活化的情境来帮助学生进行思路的梳理,从而掌握数学知识。
三、生活情境回归,知识迁移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当中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也要注意,学生善于发现生活当中的数学,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现实生活当中,既能够完成数学知识的迁移,就能够帮助学生回归生活。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妈妈的梳妆台,从而寻找一个妈妈化妆品的包装盒进行“美化”。学生需要首先在平平无奇的化妆品盒子上包装上彩纸,然后再进行装饰的粘贴。包装彩纸就需要学生知道该长方形的化妆品盒子的面积是多少,才能够帮助学生选择出合适的彩纸大小。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借助“长方形面积”的公式,来对化妆品盒子每一个面进行测量和计算。在提交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带来自己的成品以及自己的成品,与自己测量和计算的数据,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这样的形式就能够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现实生活当中,感受数学知识为系那是生活带来的便利。
四、结束语
总之数学的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够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将生活中的情境,融入到学生的数学学习当中,使生活与数学的学习相辅相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战丽静.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2020(35):149.
[2]孙翔宇.借助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新课程,2020(3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