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7期   作者:陈亚
[导读] 在新课改的带动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理念和方法都得到了相应的转变,可以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使得教育在实际的开展中焕发出崭新的生机和活力
        陈亚
        (浙江省慈溪市沧田实验学校 浙江 慈溪 315326)
        摘要:在新课改的带动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理念和方法都得到了相应的转变,可以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使得教育在实际的开展中焕发出崭新的生机和活力。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教学的开展中多多尝试,才可以为教育的开展开辟新的天地。因此,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的实际开展中,也可以适当的引入参与式课堂,以此来获取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成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策略分析

        前言: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所谓的参与式课堂一般情况下就是指将以生为本做到导向鼓励学生在课程中积极参与和实践的一种新型模式,和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非常相符。所以,在当前,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参与式课堂。使得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不断的展现,使得学生可以在局限的课程中有所收获。
一、引导举一反三,构建参与课堂
        现代教育更加倡导学以致用。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的开展中不要将教育停滞在理论层面上,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在参与和实践中不断的内化和运用,使得学生在课程中做到理论结合实践,达到理想的课程开展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应该适当的放手,应该找寻到自己在教育中的定位,努力为学生创造和谐和开发的环境,使得学生在课程参与的过程中积极动脑,使得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得到不断的加深。例如,在讲解“分数应用题”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在这一部分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某个题型是比较经典的。如和去年相比,某企业今年的年产量上升几分之几,去年企业产量为?在对这样的题目进行解答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适当的放手,不要让学生固定在某个解题模式上。而是可以让学生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举一反三,不断的展现自己的灵活思维,借助以往的知识经验探索更多的解题方法和对策等。这样就可以使得课程在构建的过程中更加活跃和生动,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生成更多的自信和体验感。
二、设置动手操作,构建参与课堂
        小学生天性活泼,并且在思维模式上形象思维占据主导思维[1]。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的开展中应该丰富课程模式,不要一味停滞在口头讲解上,力求达到理想的课程效果。所以,在参与式教育模式的导向下,教师在课程实践当中就可以为学生设置动手操作的环节和活动。

可以引导学生摆脱教师的依赖,在亲身体验和参与的过程中获取到知识,使得学生获取到成就感,让理想的课程实施效果得到不断的实践。例如,在讲解“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过程中,在实际讲解的过程中某位学生可能出现疑问:“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在问题出示完毕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预留时间,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模式先猜测。在这之后教师就应该展现自己的作用,可以为学生预留相应的工具,让学生以集体模式参与到“装沙”实验当中,对自己的猜测进行实践和验证,最后教师再让学生自己对结论进行总结。在这样的模式下可以使得学生在课程参与的过程中展现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参与和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始终展现出较大的热情。使得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让最终的课程效果得到不断的提升。
三、加强合作探究,构建参与课堂
        在数学教学的实际开展中,要想使得参与式课堂得到创设,就一定要在课程中将合作探究模式引入进来[2]。这样才可以凸显学生在课程中小主人的位置,使得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得到实现。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加强探究情景的创设。如,教师可以在多媒体的支持下在大屏幕上为学生播放老牛正在吃草的画面。在这之后,教师就可以进行问题的设置:“已知牛绳长为x米,牛最多能吃到多大范围的草呢?”让学生在问题的带领下积极思考和分析,转化到圆面积的探究上,使得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得到加深。
四、巧妙设置活动,构建参与课堂
        为了深化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设置实践活动,使得理想的活动效果得以实现[3]。例如,在讲解“射线、直线”等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提前为学生准备相应的实物,比如地平线、电筒等,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开展实验,对射线和直线进行探索和研究。使得学生在课程中加深知识研究,深化学生在课程中的积极参与,使得学生在活动中获取到知识和技能,达到理想中的课程教学实施效果,使得参与式课堂的构建价值得以展现。
        结论:总之,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的实际开展中积极构建参与式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使得学生的学习空间变得更加自主和开放,达到理想的课程实施效果。所以,在课程构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举一反三、设置动手操作、加强合作探究、巧妙设置活动,使得学生在课程中实现深入参与,达到理想的课程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月成. 培养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加强小学数学基础教育[J]. 读写算,2020,(25):33+35.
[2]李万银. 浅析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 名师在线,2020,(25):11-12.
[3]李彩虹. 关于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途径探究[J]. 考试周刊,2020,(76):68-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