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18期   作者:郑红
[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育在各个科目的教学中都占有重要作用,
        郑红
        长春市树勋小学  吉林长春   130000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育在各个科目的教学中都占有重要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育成了语文教育中的重点内容。但是小学语文朗读能力还处在很低的水平,就需要小学语文老师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创新,以此来帮助学生们提高朗读能力。这篇文章指出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给出了部分解决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小学生朗读能力;策略探讨
        
        首先,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课的时候,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们把课文大声的、有感情的、流利的朗读出来。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也可以使学生们加深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这对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提高有重要作用。第二个方面,语文老师在引导学生大声朗读的同时,学生们对不认识的字和词语进行查阅,这样有利于学生们积累词汇;在大声朗读的同时加上自己的感情,那么就会给同学们制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对学生们学习兴趣的激发也有积极作用。
        1 目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忽视朗读教育,学生没有足够的朗读时间
        目前课程改革虽然在不断推进,但是很多老师仍然受着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教学理念成了朗读教育的绊脚石。因为传统教学理念下老师们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汲取,很少有老师会注意到朗读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故而老师们没有对学生的朗读时间做出具体的计划,学生们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朗读课文。有一部分老师虽然对朗读能力的认识有所提升,并且也越来越重视朗读的作用,但是由于教学大纲中没有明确要求,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很少备有关朗读的教案,照这种情景发展下去,学生们的朗读时间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
        1.2 朗读内容不丰富,没有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
        朗读内容不够丰富,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在当今的朗读教育中,朗读内容大多数都是课本中的内容,这些内容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已经读过,因此,在课堂朗读的时候部分学生就没有什么朗读兴趣,长此以往将会导致学生不重视课堂朗读,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朗读时,而失去朗读兴趣的学生将会选择做别的事情,这样也将导致语文课堂学习效率的降低。第二个方面,有的语文老师为了应付教学任务,会在课堂上选择朗读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朗读课文,因为这样朗读的环节可以很快的完成,在这样的朗读模式下,老师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却没有让大部分学生练习朗读,这对很多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第三个方面,部分老师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文章的理解和学习上,组织学生们进行对课文的朗读,即使课后有任务要求也只是让学生们自主朗读。


        1.3 缺乏科学的朗读评价,学生很难提高朗读能力
        当今的教育属于素质教育,老师们很少批评和打骂学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评价也都是含蓄的,老师对学生朗读的评价让学生很难理解透彻;从另外一方面来讲,当前我国语文老师对学生的朗读评价内容过于片面,导致学生们难知道自己朗读的效果,对朗读能力的提高没有积极意义。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2.1 创设朗读教学情境,增强学生阅读情感体验
        小学生的思维一般都很奇特,有着和成人不一样的思维和想象力,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则可以抓住这一特点设置情境教学。老师可以依据文章的内容播放一些与此相关的歌曲,视频,图片,语句等来给同学们制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语文老师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篇文章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们播放一些有关西沙群岛的图片和视频,然后寻找几位学生把课文分段的有感情的朗读出来,虽然学生们都没有去过西沙群岛,但是通过老师播放的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和视频学生们也会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从而让学生们充分的了解到中国地大物博以及西沙群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2 注重朗读评价,让学生读得更精彩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他们在学习中不能对学习内容进行深思,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在学生朗读的时候应该及时的对学生的朗读效果进行全方面的认真的评价,以此来让学生们知道自己在朗读时哪些地方读的好,哪些地方读的不好,以便及时的修正自己朗读时所遇到的问题。老师在评价时也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分类评价,对于朗读读的好的学生可以有高的要求,相反,对于朗读能力差的学生,语文老师不可以对其制定太高的目标;老师在评价的时候也应该注意用词与态度,切不可伤了学生们朗读的积极性。比如说语文老师在教学《香港,璀璨的明珠》这节内容时,挑选学生朗读之前可以对文章进行分析,告诉学生们这篇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引导学生们读出作者对香港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2.3 家校联合,鼓励学生多进行朗读
        朗读是阅读的一种形式,朗读不仅可以让学生扩充知识面,而且对于以往学过的知识还有巩固的作用,因此,家长和学校老师可以联合起来,鼓励学生多阅读。在学校时,每个班级最好设立图书角,在每节课上课之前语文老师组织学生们从图书角中抽出一本书来讲台上朗读三分钟;在家时,家长要起到带头作用,尽量收起手机,多读书看报来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的语文朗读能力的提高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老师应该摒弃以往的传统教学理念,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不断创新。只有这样,小学生的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才会得到有效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探微[N].当代教研论丛,2019(2).120-130.
        [2]郁广其.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M].中国校外教育,2018(34).153-161.
        [3]林清.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教育观察.2018(18).123-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