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应排
国电宣威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本文紧扣火电企业燃料验收环节,提出智能化在燃料验收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最终实现燃料验收采样、制样、化验、计量等关键环节自动化无人化,根子上解决燃料验收环境恶劣、技术设备落后、廉洁风险高等难点痛点问题。
关键词:智能化;火电企业;燃料;验收
一、引言
目前,燃料成本占火电企业生产成本约70%,燃料验收管理已成为火电企业管理的重点。在火电企业传统的燃料验收管理模式中,运煤车辆入厂、计量、采样、制样、化验、样品传输储存等环节均需人工直接操作,样品人为干扰因素多,人力物力投入、劳动强度大,技术装备、管理手段落后粗放,廉政风险、管理成本高,管控难度大等诸多难点问题。从企业成本管理的角度来看,未来加大燃料验收科技投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将是正确决策。火电企业推进燃料智能化建设在燃料验收管理中的应用,可以革新管理模式,从根子上解决燃料验收诸多难点痛点问题。
二、燃料智能化的建设应用
燃料智能化管理系统是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科技手段,把分散的燃料设备与业务环节统一起来,实现燃料验收全过程管理信息化、自动化,作业过程无人为干预,管理数据自动生成,传输、存储全过程实时监控,达到燃料管理规范化、工作标准化、信息集成化、设备自动化、过程可视化的目的。
燃料智能化的建设主要解决常规燃料接卸验收模式中,入厂煤的采样、计量、制样、样品传输等环节的人工直接操作、体力劳动强度大、作业廉洁风险高等问题。建设范围一般包括:入厂汽车/火车/轮船煤采样机、全自动制样机、采样机与全自动制样机的连接装置、智能存样柜、气动传输装置、集中供气系统、视频监控门禁管理系统、管控中心平台、燃料智能化集中管控系统等。通过集中管控系统,与现场各自动识别装置系统、采样设备控制系统、全自动制样设备控制系统、智能存样系统、样品气动传输系统、化验网络管理系统、燃料mis管理信息系统等实现数据接口通信,值班人员在智能化管控中心操作工位即对采样、制样、送样、存样等相关设备及红绿灯等附属设施实施远程控制来实现各环节无人值守。
早在2009年,国电电力燃料管理部就联合科研单位着手研发燃料智能化系统,将所属火电企业东胜热电作为燃料智能化建设试点单位,创新地以“汽车来煤入厂验收无人值守系统”为突破口开始研发,2010年成功投运,开启了全国首套燃料验收无人值守的先河,颠覆了以往常规的、守旧的、粗放式的燃料管理模式。 2013年3月,该公司首创研发全自动制样系统,整合煤样破碎、缩分、烘干、研磨、装瓶完整制备流程,实现了6mm全水样、3mm存查样、0.2mm分析样的一体化“全自动制样”制备流程,为人与煤样隔离打下了基础。
目前,国电电力所属火电企业全部实现燃料智能化全覆盖,燃料验收入厂、计量、采样、制样、送样、存样、磅单打印等环节均实现自动化、无人化、可视化的管理。解决了燃料管理中存在的三大难题:一是创新管理与技术应用,实现燃料计量、采样、制样等工作自动化、标准化,提升管理水平,解决燃料管理手段落后的难题;二是自动采集与传输燃料数据信息,实时掌握入厂煤的数量、质量、价格,解决燃料信息不实、不真、不准、管理效率不高的难题;三是集成布置、集中管控燃料业务流程,实现关键环节无人值守、无缝对接、实时监控,解决燃料管控难度大、风险高的难题。
针对解决燃料验收采制化最后一公里化验环节实现自动化、无人化问题,国电电力已在所属单位首创试点“无人值守智能自动化验系统”,综合应用了物联网、现代传感、工业自动化、人工智能等技术。目前,该项目调试、试运行效果较为理想。
三、燃料智能化建设要点
建设一套高效、适用,与本企业相适,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智能化集中管控系统,需要把控以下几方面:一是牢牢把握基建期、把好质量关,一定要安排燃料相关标准、制度知识面广,专业技能强、业务素质高的人员负责,把好设备采购、安装工程质量关;二是充分利用好试运行期,优化完善系统功能。一般情况,在系统运行初期,管控系统只具备基本的操作和常规信息的展示功能,需要建设企业燃料专业人员结合本单位历年燃料管理风险点、内外环境、供煤方式、煤源结构、接卸流程、各部门职责分工等因素,最大程度通过优化系统流程、完善功能等技术控制措施堵塞漏洞。
在此说明几个通用的系统关键功能,1.管控系统操作日志的完善,系统能适时记录登录管控系统用户信息、登录电脑IP、时间、登录系统后所点击浏览的任何功能模块、各操作人员发出的任何操作指令、编码、数据修改、车辆信息处理等等。2.采制样过程信息数据的完善,在采制样结果查询里完善了批煤采样单元量、所采样品的重量、集样桶号及对应的卸样桶号、卸样时间等重要的关键信息数据适时记录。3.采制样编码打印功能的完善,为防范全自动制样机人工上料制样编码打印错误导致的系列隐患,在采制样编码打印界面增加了打印人员、时间、次数等重要信息。4.为有力打击煤质掺杂使假,在管控系统增加了各种入厂煤样、货场样、抽检样维护功能,把外来煤样、货场样、卸煤现场抽检煤样、存查煤样全部并到智能化管控系统进行维护制样化验。5.针对采样设备各输送皮带溢煤难以清除问题,可在各输送机皮带两侧增设煤流挡板、底面增加集煤抽屉、中底部增加集煤溜管,彻底解决了皮带溢煤、余煤自动清理问题。
目前,就已建投运燃料智能化的火电企业来看,入厂、计量、采样环节自动化、无人化运行比较稳定。影响投运率的主要瓶颈普遍是全自动制样机煤种适应能力弱、样品出料指标偏差大等因素,问题的关键还是设备运行维护、定期试验、筛分等工作未做到位;人员结构和能力不适应,原从事燃料验收工作的人员由于知识结构和技能不足,对系统、设备尤其是科技含量较高的全自动制样设备结构原理未学深悟透,维护和消缺工作过度依赖项目承包商,队伍的培育不能较好较快地适应新型的智能化管理需求。
四、燃料智能化建设应用带动的效益
1.经济效益,传统的燃料验收各环节均需要员工手动操作,劳动强度较大,工作环境恶劣,而燃料智能化管控系统上线运行后,一是撤销了运煤车辆入厂、采样、计量、制样等人工操作岗位,节约了人力资源。二是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快了入厂煤采制化各环节速度,既保障了煤炭的验收质量,又避免了一些额外的燃煤成本,节约了时间成本和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随着燃料智能化的发展、成熟、推广,一方面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科技信息人才和团队,为提高自动化煤质检验自主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火电企业燃料验收转型发展提供了战略性、前瞻性的知识储备和科技支撑。另一方面,火电企业在燃料管理方面作为先行者,取得的大量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破解长期困扰火力发电企业的燃料验收管理难题,将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会影响力。
3.廉政效益,传统的燃料管理模式在煤炭入厂的采样、制样、化验环节中,主要工作由人工完成,存在人为干预风险。燃料智能化管理利用技术手段,实现燃料验收“人与样品隔离”,有效解决监管漏洞,大大降低廉政风险。
五、结论
燃料智能化是当今火电企业燃料管理需求与现代化技术发展有效融合的产物,本文基于火电企业燃料验收管理现状,提出建设燃料智能化的必要性,为火电企业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水平、创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勇.火力发电企业燃料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 市场观察, 2016(S2).
[2] GB/T19494.1-2004 煤炭机械化采样 第一部分:采样方法.
[3] GB/T19494.2-2004 煤炭机械化采样 第二部分:煤样的制备.
[4] GB474-2008 煤样的制备方法.
作者简介,胜应排,1984年3月9日,汉族,研究方向:火电企业燃料管理,就职于国家能源集团国电宣威发电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