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猛
曲靖马龙供电局, 云南 曲靖 655100
摘要:配网自动化技术作为网络技术与配网系统的整合,助推我国配网机制朝着信息化方向良性发展。文章通过探析配网自动化技术及配网管理,以期助推我国电力产业与时俱进。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技术;配网管理;要点
1配网自动化技术
1)SCADA:作为多种先进技术手段的集合配电自动化技术以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为依托予以应用,构成较为完整的配电管控体系,针对配电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管,实现配电管理、配电自动化集成一体技术应用目标,用科学技术为配电系统良性运行赋能。
2)GIS:地理信息系统是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的重要信息共享平台,以地理空间为依托将配电系统监管要素纳入其中,如配网运行信息、设备台账信息、电网设备图形信息、SCADA信息等数据,在此基础上实现跨地域、跨部门、跨系统数据信息共享目标,为配网运营管理、生产管理、规划管理、设计管理、辅助决策给予有利支持,确保配网管理实事求是、科学高效。
3)MIS:管理信息系统囊括IPS(工业控制系统)、DSS(辅助决策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方法库、模型库、数据库、知识库、外界交换信息接口、上级机关信息接口等要素,在应用配网自动化技术基础上针对用户进行监管,继而根据用户需求调配电网资源,以此为由保障配网运行安全稳定,降低供电成本,提高配电服务质量[1]。
4)DSM:需求侧管理技术主要是指在电力政策、法规加持下运用科学措施及适宜手段,在能源服务企业、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电力用户等主体共同努力下提高用电效率的技术,在满足新时代电力市场发展需求基础上减少电量消耗,推动配电系统朝着节能环保方向发展,使社会效益、环保效益、经济效益得以提升,为提供最低成本电能服务夯实技术基石。
2电力自动控制在低压配网中的应用
2.1明确配电管理目标
在因地制宜、节能降耗、高效服务原则加持下设定配电管理目标,理清配电工作思路,找准配网管理要点,继而使新时代配网管理活动得以科学展开。
2.2关注配网管理要点
第一,建立健全配网自动化系统,升级有关技术应用软件、硬件,为统筹配网数据信息、检测设备运行情况、预见配网故障、制定配网管理决策奠定基础,使配网自动化技术得以发挥积极效用,通过配网建设及改造,提高配网管理质量;第二,根据《配电网运行水平和供电能力评估导则》,应用配网自动化技术针对有关电网进行评估,洞悉系统故障隐患,找准配电服务薄弱环节,针对配网进行实时监管,根据监管结果规设更优配网管理决策,解决供电能力欠佳、配网建设改造、迎峰度夏(冬)等问题;第三,做好配网安全管理工作,贯彻《配网安全运行规程》,应用配网自动化技术进行远程监控,规设防雷、防冰、防火等远程自动化监管参数,一旦配网环境触发有关参数将在预警同时面向管理人员发送短信,按照安全监管等级选择关停配网系统,指引技术人员采取配套措施,排除安全故障,保障配网稳定,使安全措施得以贯彻落实,提高配网管理质量;第四,提高配网设备检修质量,应用配网自动化技术通过分析有关设备日常运行数据明晰其状态稳定性,预见其故障隐患,评估其使用寿命,制定针对、可行检修方案,并根据设备工作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进行检修,
同时将检修数据归入配电自动化系统内,为今后开展高效检修工作提供依据。
2.3提高配网管理人才综合素养
首先,配网管理人才需掌握配电自动化技术,在灵活运用有关技术基础上提高其管理能力,为解决配网管理难题奠定基础;其次,配网管理人才需具备创新能力,挖掘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潜力,如针对电能分配情况应用有关技术予以分析,打造层级性、灵活性电网资费标准,加之智能电表等设备的应用,鼓励用户节约用电,提高电能分配管理质量;最后,配网管理人才需具备学习意识,积极学习先进配网自动化技术手段,将其应用在日常工作中,助推配网管理活动科学发展[2]。
3配网自动化技术及配网管理分析价值
3.1 推动配网管控技术手段朝着系统化方向发展
相较于传统技术手段,自动化技术实践经验相对较少,容易出现自动化设备、标准、参数、运行制度不匹配现象,阻滞配网系统发展,徒增配网故障发生几率。基于此,需针对配网自动化技术及配网管理予以分析,通过分析立足管控需求及自动化运转条件打造更具契合性的管理体系,支持配网管理活动顺利开展,使自动化设备运转更为稳定,支持有关技术高效实施。
3.2持续完善配网自动化技术及配网管理体系
不同的电力企业及系统对配网自动化技术与管理的需求存在区别,通过分析研究能够了解有关技术及管理实践环境,以提高电网管控质量为导向妥善运用相关技术及管理手段。例如,有些电力机构信息系统较为滞后,无法支持自动化设备运转,为此通过研究完善该系统,在配网故障易发点设置传感器,根据配网发展需求增加传感器敷设基点,赋予自动化管理体系延展性,用以针对配网内运行数据予以反馈,使远程控制人员能够了解配网运转实况,为及时采取养护运维及故障处理对策给予支持,达到规避配网运行故障目的。
3.3建立完备的维护与运行系统
低压配网电力系统作为一种智能化配电系统,其需要以自动化技术作为依托,对电力系统中的用电节点、各个电力网络进行有效的管控。由于低压配网电力系统中的电力设备较为复杂繁多, 若是其中某个环节发生故障,则会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电力企业则需要借助自动化技术建立完备的维护与运营系统,对低压配网电力系统中的各种元件、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修,防止系统故障的发生。
3.4扩大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
在传统的低压配网电力系统很少涉及到自动化技术的研究, 自动化技术在电力信息通信系统的开发利用并不够充分。因此, 在自动化时代,电力企业则有必要对低压配网电力系统原有的网络系统进行改造,并结合网络结构进行升级,综合利用通信、网络技术与设备的优势,逐步的扩大自动化技术在低压配网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范围,降低电力系统运营的成本,增强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另外,若想有效的将互利网技术应用到低压配网电力系统中,则需要实现设备的融合,实现分布式智能决策与控制,弥补中央调度控制模式的缺陷。
4配网自动化技术及配网管理发展方略
4.1确定发展原则
为提高配网管理水平,节约配网运行成本,保障配网运转安全稳定,推动配网朝着自动化、智慧化方向发展,需明确有关自动化技术及配网管理发展原则,如推行功能类聚、模块层次化、就近配置、通信可控、结构严密原则,考虑自动化技术配网管理体系可持续发展需求,用“填塔”的方式补充该体系,凸显有关体系延展性强发展优势。
4.2优化组成结构
为推动新时代配网自动化技术及管理体系可持续发展,需从自动化子站、主配电子系统及自动化终端三个角度出发优化组成结构。
4.3科学选择设备
为使通信技术、终端设备技术、数据交互等技术得以高效运用,需做好自动化设备的选择,以FEP为例,在自动化设备出现故障后FEP服务器配置群可以充当临时服务器,确保配网运转安全稳定,作为配网自动化技术及管理第一道保障,需FEP服务器具有协调性、稳定性、科学性,与自动化系统自洽,同时还需做好FTU、主站服务器等设备的选择,使自动化系统内配网管理数据得以实时传递、高效运用,继而凸显自动化技术在配网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结束语:
为使新时代配网管理活动良性发展,需基于配网自动化技术明确配电管理目标,关注配网管理要点,提高配网管理人才综合素养,同时积极发展配网自动化技术手段,继而使配网管理质量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寒松.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与配电网安全运行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29):188-189.
[2]王德成.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通信网络安全管理[J].数码设计(上),2019(1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