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的优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4期   作者:任攀丞
[导读] 文首先分析了培养高中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任攀丞
        四川希望汽车技师学院,四川资阳,641300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培养高中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性,然后从做好课前准备,分类教学、善于导入,激发学生鉴赏热情、调动和活跃课堂气氛三大方面进行分析,给出了优化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优化策略
        
        音乐能够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对于提高人的审美水平、自我修养以及创新能力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是人的一种基本生存需求。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需要听觉能力和自身的音乐鉴赏水平的配合才能读懂音乐中表达的含义,马克思曾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来说,即使是世界上最美好的音乐都是没有意义的,因此,音乐欣赏需要经过培养和教育。
0培养初中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是一门艺术,高中生正是个人意识觉醒的时期,叛逆和特立独行是他们身上的标签,他们追求个性独立,追求新潮的音乐表现形式,觉得教材上具有年代感的音乐内容是枯燥和乏味的,因此,音乐老师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要学会在学生鉴赏兴趣和教材指定内容之间找到平衡,不拘泥于教材,也不脱离课本,这对高中音乐老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如何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是值得高中音乐教师好好思索的。
        概括起来,高中生在这个阶段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认识能力和感知能力急剧增加。据测定,高中生在视觉和听觉感受灵敏性上显著突出,甚至超过成人,在颜色的区别能力上也比小学生高高60%以上;第二,感性、情感不稳定。高中时期的学生是半幼稚、半成熟的阶段,依赖性和独立性、幼稚性和自觉性常常同时出现,自身矛盾性较大,情绪、情感表现强烈,变化快。第三,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加。
1做好课前准备,分类教学
1.1 创造性地整合音乐鉴赏课程内容
        音乐老师在授课前应做到熟悉全本教材内容,将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和整合,将同类音乐题材的教学内容整合到一起进行对比教学和扩展教学,增加学生对于同类音乐的理解和积累,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1.2 以人为本,分类教学
        任何人都是有个体差异的,高中生更是不例外。高中生受先天遗传、家庭氛围、物质环境水平等的影响,不同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存在巨大差距,音乐老师有责任和义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不同的学生会因各自的经历以及能力不同,在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时解读出不同的看法,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不应提前给定正确答案而否定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音乐本就是见仁见智的艺术表现,从来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高中音乐老师应教会高中生自我鉴赏音乐的方法,而不是告诉学生每首乐曲的标准答案,这是高中音乐老师在高中生接触音乐鉴赏之初就应向学生传达的价值观。音乐鉴赏是素质教育,不是应试教育,音乐老师要给学生表达自我见解的机会,对学生主动创造性的音乐解读给予赞赏和鼓励,引导他们与音乐产生情感交流。
2善于导入,激发学生鉴赏热情
2.1 以“趣”激发兴趣
        据统计,学生对音乐鉴赏是有很高兴趣的,然而,这种兴趣还不足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而且这种兴趣若没有得到及时的引导很快就会消失。因此,高中音乐鉴赏课应从激发学生鉴赏热情入手,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的美。另一方面,音乐作品与学生的生活是有距离的,教师要注重课程导入方式,用多样化、贴近学生生活的授课方式使学生理解音乐作品要表达的含义,提高学生对乐曲的接受能力。


        听觉感知是学生接触音乐的第一课,通过声音的美感和意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在音乐中产生情感共鸣,进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和鉴赏的兴趣。音乐是一种既通俗又高雅的艺术,任何人都能够从起伏变化的节奏变化中感知到音乐的美,而具备音乐鉴赏能力则要求具有辨别音乐基本要素的能力,能够从乐曲的音色、音高、节奏和力度变化当中体会到作曲人心境和情绪的变化,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这种音乐鉴赏能力就是教师要教会高中生的一项重要能力。另外,图像感知和情节引入作为辅助手段,可以帮助高中生快速了解乐曲所处的情景和所要表达的情感。老师在课前可以准备好一些作品相关的图像资料,通过图片、影像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乐曲的相关背景资料,使学生理解当时的创作环境,能够如同作者一般身临其境地感受乐曲要表达的意思[2]。
2.2 以“用”延续兴趣
        任何一种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应用,只有会“用”了,才能让学到的知识起到改变生活的作用,而任何一种艺术都可以通过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和文化展示融入人们的生活。同样的,要想高中学生能够真正地热爱音乐,老师就要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一个音乐文化氛围和音乐交流意境,使学生在情景带入中快速地把握乐曲的作品主题[3]。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应该主动参与进去,甚至在授课时可以适当改变自身的穿着打扮,鉴赏美声唱法音乐时就穿着庄重典雅的服饰,在欣赏民族乐曲时着衣打扮中适当融入一些民族元素,这种带有特色氛围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迅速地进入乐曲所要表达的情境,帮助学生迅速掌握乐曲的主题思想。良好的音乐交流意境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得师生之间多一些交流和互动,这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往往会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鉴赏能力有积极作用,明显增强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效果。
        另外,老师可以根据各班级的情况,在班级里布置一些音乐家们的事迹讲解,或者在班里张贴一些和音乐有关的知识或标语,亦或在课间播放一些音乐作品,让学生们置身一个音乐文化氛围当中,使得学生可以经过每日耳濡目染地积累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调动和活跃课堂气氛
3.1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音乐教学的基础是音乐的欣赏能力,没有好的欣赏能力,学生音乐的学习能力、音乐的创造能力也无从谈起。以实景再现欣赏活动为基点,调动高中生的猎奇心理,以学生为主体,
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动起来,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3.2体验教学,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对于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老师可以让学生尝试以表演的形式将故事再现,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还能帮助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思考和再创作,强化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这种教学形式具有很强的角色代入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的鉴赏感受。或者,学生也可以通过动画制作、绘画等多种表现形式表达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这种体验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作为音乐作品中的主人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是与作者展开的一次超越时空的情感对话,最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5]。
4结语
        本文以教师的角度为切入点,探究高中音乐老师如何能够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以“课前准备-引发学习兴趣-加深音乐理解”的教学思路,分别探讨了高中音乐老师在这三个阶段可以借鉴的教学方法。突出强调了鉴赏兴趣和情感带入的重要性,提出音乐老师不必要固守高中音乐教材中的鉴赏曲目,而应在教材与娱乐、生活中找到平衡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学生容易产生兴趣和容易理解的授课方式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走入音乐作品创作时所处的环境背景,进而感受作品每一个音符变化所要传达的情感内容。本文对高中音乐老师如何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有重要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许亚倩.高中音乐鉴赏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教学策略探讨[J].才智,2020(13):89.
[2]江俊琪.优化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0(04):62-63.
[3]胡新龙.浅议高中音乐鉴赏的“教”与“学”[J].中学课程资源,2019(11):38-39.
[4]孙剑.高中音乐鉴赏课改实践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02):219-2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