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学香
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南伞中学 677700
摘要:一节好的课。其功课主要在于备课环节,备好一节好的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所以我们备课就是要精心设计导学案,设计好导学案后再集体备课的环节集中各位老师的智慧来打造适合我们学生的导学案,导学案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模式。导学案要体现“以生为本,以学为出发点”的新理念。
关键词:高效课堂 教学理念 学案
在新教学理念下。一节好的课。其功课主要在于备课环节,备好一节好的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所以我们备课就是要精心设计导学案,设计好导学案后再集体备课的环节集中各位老师的智慧来打造适合我们学生的导学案,导学案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模式。导学案要体现“以生为本,以学为出发点”的新理念。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高效实施导学案“导学案”的实施过程就是创造高效课堂的过程,要遵循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训练是主线,能力是主攻方向;要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导学案。
所谓“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与传统的教案不同,学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发展 ,导学案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探索,由学生直接参与,并主动求知的学习活动的案例,它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它侧重使学生“会学”。学案导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共同编写和使用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以学案为载体,确定了学生知识获得的一般规律即知识不能通过被动灌输和传递获得,而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建构实现,教师的教学实际上就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体系的建构。因此学案导学法的实质是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导学案的设计目标
导学案在物理教学中的主要作用在“导”,所以我们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编制合适的导学案,导学案决不是练习题,也不是定义、定律或知识点的罗列,因此我们在设计导学案时要尽量做到:
1.导学目标力争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
2.设计时一定要结合物理教材,明确目标,符合物理新课标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3.力争做到将物理知识问题化,将探究问题层次化,若缺少这点,一份学案就是一份试卷,一本学案,也就是一本习题集。
二、导学案的设计思路
1.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备好学生是目标 基础和关键。即教给谁学、如何去学的引领;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物理新课标对学习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
2.物理知识要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最好是填空。使学生能通过学案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使学习内容在导学案的引领下,学生知道怎样借助其它方式,在何处去寻求到帮助,完成每一个小问题,还必须要学生知道怎样填、填什么,从而达到整体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
3.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特别是复杂的物理探究过程),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探究活动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是能动的,必须是一目了然的,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各个探究过程或各知识层面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即由此可以及彼,由此能够达彼。一般地讲,要做到依托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了解概念,应用定理,完成典型例题,基本能做目标检测。
三、导学案的设计内容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导学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学习标题及学时;
2.本节学习目标;
3.导学学法(这是导学方案的核心部分);
4.问题引导;
5.知识网络的构建;
6.知识链接(前后知识点的联系);
7.问题探究;
8.分层次的训练或练习。(针对一个班学习成绩不同情况的同学来设计的专项练习题。分三个层次,A 级(基础):要求学生独自当堂完成。B 级(中等)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C 级(拓展):综合性习题(学生是否做可自己决定。)
9.解释疑惑、小结;
10.课后评价反馈。
四、导学案的正确使用
1.突出问题点,增强探究意识
物理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究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在学案中设计一些必要的问题,尤其是突出面向探究过程的学习问题,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全面地掌握知识。物理教学中往往能通过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怀着目的去探究知识,就更具有针对性。如:在学生学习《比热容》这一节时,我紧扣“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呢?”这一问题进行学案设计。让学生通过猜想与假设,自行设计实验,完成后对该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完成学案的学习目标。在围绕问题学习过程中可以分组讨论,通过交流,可以扩大学生的思维,不再有条条框框对学生思维的禁锢。为了让学生有交流的主题,学案中有必要制定交流提纲。提纲主要围绕关键问题,交流的内容可以是教师发现学生自主预习时存在或暴露的问题;教师预计学生还不清楚的问题;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提出的问题;各小组在学习中好的设计思路、好的学习方法等。
2.加强知识的运用,注重培养能力
如:在学习“大气压”中时,学生就围绕沸点表中为什么要注明“在标准大气压下”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这样就把理论上的东西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得跨度大的知识在这一节内容的学习、这一次的讨论而一线牵上,长时间的疑问得以释疑。
3.导学导练,加强学生知识反馈
教师“导”为辅,学生“自主”为主,能更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案并不是直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课本,而是指导学生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在思考的前提下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观点看课本。“学”“练”结合,是完成课堂环节的重要手段。如在学习“物体的运动”中的“直线运动”时,我设计的学案抓住重难点,学练结合来设计物体运动的计算题,让学生围绕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多训练多反馈,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为使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教师可根据学习的重点选择变式或发现式教学。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设问,将知识规律巧隐在练习中,让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不仅仅在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巩固,更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当然在对导学案的使用上,主要还是需要教师再认真钻研,对课标、教材做内化处理,结合学生实际和物理生活实际进行再认识,完成自己个性化的解读与设计,用自己的个性化解读化有形为无形,使课堂教学具有一条个性化的明晰的线路,真正做到“教师导学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