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秋丽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宝鸡市分校,陕西宝鸡,721004
【摘要】学校管理者的影响力有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之分,非权力性影响力由品德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情感因素等要素构成。学校管理者非权力性影响力是取得领导效能的重要保证、决定人际沟通是否畅通的重要保证。提高修养,用崇高无私的品格影响人;强化学习,用广博精深的知识引领人;尊重人才,用谦虚谨慎的态度服务人;以人为本,用真诚善良的情感温暖人;更新观念,用开拓创新的思维改变人提高学校管理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非权力性影响力;品德;才能;知识;情感
学校管理者是学校的决策和运行者,对领导学校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领导思想和领导艺术会对群体产生重要的影响。学校管理者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硬”权力,即行政权力;一是“软”权力,即自身的学识、才能、威信、品质和人格魅力等非权力性的因素。在学校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可以利用组织手段、通过规章制度、依托奖惩规定来实施管理,但无数实践表明,权力性影响力绝非万能的、无限度的,仅仅诉诸权力很难提高管理效益。而注重运用非权力性影响力,可以为学校管理者提供强大的工作支撑,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管理者的影响力有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之分。
一、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一)权力性影响力的概念
权力性影响力是管理者利用其在组织中的职务、职位等因素对部属产生的影响力,是由组织赋予的行政力量,是一种法定的职位权力,它以外力的形式发生作用,具有法定性、强制性和不可违抗性,是实现有效领导的必要条件。被管理者的心理和行为主要表现为被动服从,从而产生敬畏感和服从感。但由于这种权力影响力与管理者自身素质没有直接关系,激励作用有限,影响力难以持久。
(二)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概念
非权力性影响力是由管理者的品德修养、知识水平、生活态度、情感魅力、表率作用等素质和行为构成,具有自然性、主动性和不愿违抗性,决定着领导行为能否真正有效。非权力性影响力是在潜移默化中让被管理者心悦诚服,进而激发自觉自愿的内驱力。被管理者具有自愿性和主动性。
(三)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构成要素
1.品德因素。品德因素是由管理者自身的道德、品行、人格、作风、价值观念、人文精神等产生的一种影响力。戴高乐将军曾经说:“那些具有品德的人会放射出磁石般的力量,对于追随者来说,他就是希望的象征。”可见品德对于管理者的重要作用。学校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品德,有无私高尚、正派公道、淳朴廉洁、严于律己、平易近人、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关心部属、团结凝聚等方面。这是一种虽然无形但是很强大的道德力量,具有可靠的威信和极强的感染力,能吸引被管理者自觉认同和服从,从而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被管理者。
2.才能因素。才能因素是学校管理者才干和能力的总称,是成功完成学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内部条件。有才能的学校管理者会给被管理者带来成功和希望,从而使大家对其产生强烈的敬佩感;才能低下的管理者不仅难以搞好工作,而且会使部下灰心失望。一个合格的学校管理者,应该具备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知识因素。知识因素是由学校管理者广博的人文知识和深厚的专业造诣所形成的影响力。知识是科学赋予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不仅表现在学校管理者工作中的实际能力,也表现在改造和完善与被管理者关系活动中。可以说,学校管理者知识越广博,对事物的认识就会越深刻,对规律的把握就会越准确,使被管理者产生由衷的信赖感,从而增强影响力,推动工作落实。
4.情感因素。情感因素是学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心理相通、情感融洽而产生的影响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拥有亲近感的人群之间,彼此的影响力就大。如果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产生了亲密的感情关系,互相愿意说心里话,就会使被管理者产生亲切感,有效地提高影响力。注重情感因素的管理者会使被管理者容易接受影响和指导,而且还能聚合成一种上进的动力。
二、学校管理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重要作用
非权力性影响力来自于管理者在被管理者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它表现为被管理者的尊重、信赖、钦佩、敬仰和心甘情愿的服从。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感召,不带任何强制性,所以效果更加显著、稳定、持久。
(一)非权力性影响力是取得领导效能的重要保证
拥有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管理者,能影响和改变群众的心理与行为,能够顺利取得领导效能,把群众对管理者的尊敬、信服变为一种内驱力,形成团结协作、奋力前进的氛围,使群众对领导更满意。
(二)非权力性影响力决定人际沟通是否畅通
大多数被管理者可以根据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方法等改变自己的策略。因此,建立有效的人际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管理者善于与下级相互沟通,被管理者也乐意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畅所欲言,从而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工作效率也能大大提高。
(三)非权力性影响力与权力性影响力具有互补作用
权力性影响力表现形式通常为命令、指示、要求等,往往显得生硬刻板。非权力性影响力会使被管理者表现为心悦诚服,可以使生硬刻板的命令、指示、要求等变得有人情味,使被管理者变被动接受为自觉行动,工作效率也得到提升,促使决策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非权力性影响力离开了权力性影响力,领导活动将得不到保障;同样,管理者如果缺少非权力性影响力,其权力性影响力将受到限制和削弱。由此可以看出,非权力性影响力与权力性影响力是一个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
三、提高学校管理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方法
学校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是培育人才的圣地净土,如果管理者依赖地位权力颐指气使,动辄就用强制的办法行使权力,就会违背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引起反感和抵触,从而影响工作开展。对于学校管理者而言,培养非权力性影响力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主要有五种途径和方法。
(一)提高修养,用崇高无私的品格影响人
“人无德不立”。品格因素是管理者具备非权力影响力的基础。纵观那些领导有方、成绩显著、影响力大的管理者,无一例外都具备良好的道德品德和人格魅力。这就要抓住五个字,即“德、廉、公、信、诚”。“德”就是思想道德,它要求学校管理者坚持党的宗旨,忠于党和人民事业,这是最基本的德。除此之外,学校管理者还要注重公共道德,成为群众的标杆。“廉”就是廉洁自律。古人云“公生明,廉生威”。廉洁是学校管理者立身之本,也是被管理者最关心的热点问题。管理者清正廉洁,被管理者自然肃然起敬。反之,被管理者便会嗤之以鼻,离心离德。“公”就是公正、公平、公道。工作实践反复启示我们,在许多问题上,被管理者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公则赢得人心,不公则失去人心。“信”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信任,二是信用。信任是建立良好的群体关系、体现人格力量的纽带。学校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给予充分的信任,就会使整个团队保持和谐的进取的精神状态,产生高度的责任感。信用就是不食言,不说空话大话,这是对管理者的基本要求。“诚”就是对人以诚相待,以心换心。管理者若能对人以诚相待,即便是简单的话语,也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强化学习,用广博精深的知识引领人
知识是一名学校管理者的必备条件和起码要求,直接关系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大小优劣。教师群体思想活跃、知识丰富、追求民主,对管理者的知识素养要求很高。如果学校管理者不但精通专业知识,而且有综合厚实的知识储备,就会赢得被管理者钦佩,进而产生强大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在工作实践中,一些学校管理者自认为工作太忙,工作都干不完,哪有时间抓学习?其实,持久刻苦的学习,不但可以提高认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扩充智慧,而且还可以让我们变得富有主见、统领全局、抓住关键,提高工作效率。学校管理者“只有成为教师的教师,才能成为真正的管理者,受到部属的尊重和敬畏。否则就难以产生真正的影响力”。
所以,学校管理者应当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根据工作需要,树立刻苦学习、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方面的学习,只有在思想上保持头脑清醒,自身的影响力才不会出现偏差,从而使自己站得正、站得高、看得远。其次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广泛学习现代管理、法律、科学、人文等方面的知识,提高科学决策和指导实践的能力。同时,还要学习领导艺术,善于营造宽松和谐、向上进取的团队文化。
(三)尊重人才,用谦虚谨慎的态度服务人
学校管理者管理的对象,主要是教师群体。教师群体的鲜明特点,就渴望得到认可和尊敬。作为学校管理者,要深刻认识教师群体是立校之本,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真心服务好,全力保障好。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要把视线转向每名教师,心中时时装有教师,把真正有才华的教师放在合适的岗位,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教师,尽量多欣赏教师的优点,尽量多赞赏教师的成绩。同时,还要充分关心教师的合理需要,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要想方设法地为广大教师提供展示聪明才智的机遇和舞台,承认他们的教学成绩,肯定他们的科研成果,为他们发展进步努力创造条件。
(四)以人为本,用真诚善良的情感温暖人
有研究表明,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促成其成功的80%的因素来自于情感方面,只有20%的因素来自于智力方面。真诚善良的情感,就好像催化剂一样,可以加速人与人、心与心之间的融合反映。学校管理者要获得非权力性影响力,情感是一个重要因素。简单来说,就是要依靠人、关心人、信任人。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学校留不住人才,固然有其他很多原因,但情感不真肯定是一个重要原因。学校被管理者的主体是教师队伍,作为知识分子,教师是很重感情的,你用真挚的感情对待我,我用出色的工作回报你。学校管理者不仅要使自己成为被管理者的上级,更要成为被管理者的朋友。
(五)更新观念,用开拓创新的思维改变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有这样一个特点,要领导它,就必须不断地丰富和更新理念,使自己的头脑今天一定要比昨天更充实。”学校管理者作为学校组织结构政策和策略的设计者和决策者,仅仅依靠以往的教育经验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不断对自己的思维理念进行开拓创新。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早在1993年便建立全国第一个国际部,让优秀的孩子走出国门开眼界、长见识,开创了国内公办学校尝试开设国际课程的先河。他用超前的理念把当时处于历史低谷的上中转变为上海高中“四大名校”之首,高考成绩连续10多年保持上海市总分第一。可见,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必须要解放思想,始终秉持先进的教育理念,当好先进教育思想的实践者和探索者。
参考文献
[1]王若明.论校长的非权力影响力[J].吉林教育科学.1996(07)
[2]李雁方.浅议非权力影响力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4)
[3]石秀印.社会心理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4]霍存福.权力场[M].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2
[5]陈天生.领导科学教程[M]. 气象出版社, 1984
作者简介:侯秋丽,女,1977年生,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宝鸡市分校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