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的临床护理要点研究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1期   作者:王娜
[导读]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的临床护理要点。


王娜
   (新沂市中医医院;江苏新沂221400)
【摘要】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我院将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将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各45例。在实验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用临床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疾病知晓率以及护理满意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疾病知晓率以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患者实施临床护理不仅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还能够提高整体临床护理效果。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要点
   心肌梗死伴心衰是临床常见的重症疾病,由于患者急性心肌缺血,导致冠状动脉供血减少或中断,使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若不及时接受治疗,将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1-2]。在传统护理的影响下,大部分患者在护理后普遍存在心脏功能失调、心脏破裂、动脉栓塞等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患者的疾病康复,因此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是十分重要的,对缩短患者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将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各45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24例;年龄43-85岁,平均年龄(64.1±2.01)岁。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62.5±2.89)岁。当P>0.05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信息均无统计学差异。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患者;②均表现强烈胸疼,且无法自行缓解;③本人及家属对实验研究知悉,且患者自愿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通过心电监测密切监控患者的疾病变化,并让患者遵照医嘱进行药物镇痛,而观察组接受临床护理,通过建立临床护理小组、制定临床护理方案以及心理护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临床护理小组
   在护理过程中,首先需要建立小组,其中主要包括科主任、护士长以及高年资护理人员等,并对护理小组成员的理论知识以及临床操作进行培训,使护理成员充分掌握与疾病相关的护理知识,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2)制定护理方案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将患者的基础信息以及疾病情况进行记录总结,并根据患者各项指标评估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同时监测患者的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以及心率等,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此外快速采集患者的血液标本,其中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以及心肌酶等,并让患者舌下含服0.5mg硝酸甘油,通过这样的方式缓解患者胸疼症状,如患者服药后胸疼症状并未减轻,护理人员需要让患者静脉注射硝酸甘油并严格控制输液的速度,待患者的疼痛症状减轻后进一步完善相关基础检查。
(3)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并在护理过程中及时掌握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诉求,稳定患者及家属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进一步强化护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及家属全面讲解心肌梗死伴心衰的相关知识及术后的注意事项,使患者及家属对心肌梗死伴心衰疾病产生新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患者及家属对病情的恐惧、紧张等心理。
1.3观察指标
   针对护理满意率以及疾病知晓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测评,其中护理满意率由患者本人从“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中选择,其中前区剧烈疼痛、烦躁不安等情况完全消失代表患者对护理工作十分满意,前区剧烈疼痛、烦躁不安等情况逐渐改善表示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前区剧烈疼痛、烦躁不安等情况无任何变化表示患者对护理工作不满意,满意率=(十分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疾病知识知晓率由患者及家属通过问卷方式进行测评,共有4个条目,其中包括疾病发病原因、防预措施、注意事项以及影响因素等,各项均20分,总分为80分,分数>70分表示患者全面掌握疾病知识,分数在50-70分之间表示患者基本掌握疾病知识,分数<50分表示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偏低。
1.4统计学分析
   本院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两组患者的疾病知晓率以及护理满意率,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心肌梗死伴心衰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由于该病临床症状急骤且病情发展速度较快,导致患者出现心脏功能衰竭、休克等情况,严重者将会导致死亡[4]。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高效护理模式,并通过掌握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疾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为实施后续治疗方案奠定基础。本院对两组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疾病知晓率以及护理满意率,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疾病知晓率以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心肌梗死伴心衰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模式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为实现系统化、全面化护理服务奠定坚实的基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孟大会.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对比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003(002):39.
[2]汤红.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农村卫生, 2017, 000(006):65-65.
[3]魏立平.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8, 025(002):49-51.
[4]郭耀阳, 苗文武, 王彩丽.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分析[J]. 医药前沿, 2016, 6(008):273-2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