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燕
聊城市水城中学 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现阶段,随着新课标课程教育改革政策的不断深化推进,提高高中化学课堂实效性成为当前高中化学课程教育更进一步的主要改革目标。高中化学教学不仅是按照高中教学培养要求而开设的理科课程,更是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塑造良好思维、培养动手能力的关键途径,提高课堂的实效性能够更加深入、全面地帮助学生提升在化学学科方面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引言
化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密切相联的科目,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更要注意方式方法,在实践中优化教学模式,注重教学细节,如课堂提问,从提问环节入手,结合课程标准,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参与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践中转变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化学思维模式,帮助学生提升化学学习质量和效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
1.1只重视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众师生皆奋力追求的教学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条件是要保证高效的教学行为。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也是一个彼此磨合、互相成就的过程,教师在这一阶段主要起到引导作用。在应试教育的前提条件下,教师在教学目标更多的集中在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知识点的完全掌握,如此势必着重要求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应试技巧,忽视了高中化学学科学习的实践内容,切断了化学理论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相联的部分,纯理论的教与学在对应试成绩提高显效甚微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于这门功课学习的逆反心理。
1.2学生缺乏主动性,学习热情不高
从评价学的视角看教育教学,其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必然是学生,而非任何一门功课的教师或其他教育工作者。但是在目前的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中,教学的话语权仍然牢牢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只是这一教学行为的被动接受者,在教师声情并茂的展示自我所事先准备的授课内容时,学生仅仅以观众的身份参与其中,其自我的观点、意见及看法无法得到有效的表达,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遏制,学习热情逐渐被泯灭。
1.3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不高
教与学是一个师生互动、你来我往的轻松愉快的过程,单靠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必然是孤独的、寂寞的,良好的课堂氛围需要学生参与其中,尤其对于化学这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带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日常化学、课堂化学,是学生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化学问题带到课堂,将课堂化学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参与其中,才能确保身临其境,对于教学知识的掌握才能牢不可破、坚不可摧,应用起来才能游刃有余。但是,目前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对于这一方面仍存在欠缺,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中仍仅处于理想状态。
2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2.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要研究转变教学的方式,教师先要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在高中阶段,化学知识过于抽象,学习过程过于枯燥。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容易受到影响,学习质量也难以得到提升。“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教师若是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那么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就能主动地进行探索,最终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教师在转变教学方式的时候可以结合现代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化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更加直观地展示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反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以及遇水以后发生的剧烈反应。教师用这种直观的情境表现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对金属的化学性质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钠、铝、铁等金属暴露在空气中、进行燃烧以及在水中的反应以及种种化学现象背后蕴含的化学性质。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便能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2.2确定合适的教学角色定位
一方面是在高中化学课上,不断强化高中生对问题的分析以及为解决能力。本身在高中化学课上高中生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要告诉高中生探索的重要性。在高中化学课上营造出开放的环境,让高中生可以主动并且自由对化学展开学习,提升高中生在高中化学课上的思维品质,并鼓励高中生自行求知,让高中生在研究能力以及探索精神方面不断进步。在实际的授课中,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让高中生形成自学能力以及意识。一方面自学与被动学习形成对立,要改变以往教师在高中化学课上的做法,将课堂主动权真正交给高中生,高中生就是高中化学课上的自学主体,经过独立分析、探索以及质疑等诸多的过程,达到高中化学课的学习目标。教师在高中化学课上则是引导者,对高中生展开适当的引导。促进高中生思维、学习以及探索能力的提升,组织高中生在高中化学课上参与自学的活动,比如小组合作以及项目化教学,都是对高中化学课的一种革新,让高中生可以展现出自己的主体性以及自学能力。
2.3重视实验教学,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是化学教学重要的一部分,是化学这门学科的基石。然而,在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更多的是以验证性实验和教师的演示实验为主,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跟随教材中的实验步骤一步步学习化学实验。这样不利于学生对实验原理的深入学习,也限制了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在转变化学课堂教学方式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加入创新元素,在实验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实验,帮助学生明确实验原理,打破学生思维的限制,让学生能够在实验中进行自主创新,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学习“探究原电池的反应原理”实验时,教师可先为学生进行实验演示,带领学生明确实验原理: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经过外电路流向正极,从而产生电流,使化学能转变成电能。在学生明确实验原理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将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就“形成原电池正负极金属的性质”进行实验设计,给予学生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不断探索,加深对实验的理解,最终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结语
通过多种教学工具辅助,在老师充足的课堂准备和丰富的课堂互动中,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兴趣,将理论和实验结合起来,又能够更进一步的帮助学生培养专业的化学素养,提高学生在化学学科方面的综合学习能力。在达到以上目标之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才真正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才能不断地推动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彭主瑞.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170.
[2]张瑾.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J].数理化学习,2019(04).80:81.
[3]李国平.高中化学教学怎样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J].学周刊,2018(06).128.
[4]张礼俊.新课改下如何引导学生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
[5]张银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相关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