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勃利县杏树朝鲜族乡人民政府
摘要:随着养殖技术的逐渐成熟,养鱼效益也在逐步提高,养鱼的整体流程即为把部分鱼苗放养入适当的水体环境中并对其进行定期地饲养加以管理,或者是水体环境中的某些鱼类资源进行合理养殖加以保护,最终均以获得高产量的鱼进而最大程度获取经济效益为目的。因此,养鱼方面提高经济效益至关重要,本研究主要通过探讨如何制定科学的养鱼计划以及确定合理的养殖模式,实现养殖方法、技术的改善,提高养鱼效益。
关键词:提高;养鱼;效益
前言: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其对水产品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多。提高养鱼效益,不但可以改善人类对水产品的需求问题,同时又可以为养殖人员提供高额的经济效益。因此,提高养鱼效益是关键,实现低投入高产出,获得高额的经济效益,制定科学的养鱼计划以及确定合理的养殖模式很重要。
1、制定科学的养鱼计划
1.1制定放养计划
在制定科学的养鱼技术之前,需要先制定放养计划。养殖人员在具体进行该项规划时,首先要确立个人的生产目标,任何的工作动力都来源于一个明确的目标。在清晰个人生产目标之后,养殖人员则需结合当地实际的养殖情况进行市场调研,同时还需要统计整理往年的鱼类养殖产品情况,不应仅仅着眼于当下,需做出合理全面的分析。在对以往的养殖经验经历进行笼统的总结的基础之上,对个人的养鱼生产有明确的概况,包括养鱼面积、养鱼类型、产量指标等,以便于合理配置养鱼项目所需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分析往年养鱼的基础数据库获取鱼平均产量,并结合相应鱼产量所给出的养鱼措施进行综合研究,根据预计产量情况,明确养殖人员的养鱼产量,并进行鱼类品种规格以及数量的细化。
1.2制定肥饵计划
肥饵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养鱼鱼饵的投放和鱼类使用肥料的计划总量,可以结合准备措施以及现有条件确定鱼饵和肥料的来源,并参照往年的饲养情况或者邻近养殖人员的经验,根据目前的养殖技术水平进行综合地研究。在大多数情况下,养殖人员的通常做法都是首先计算出一万尾鱼种喂养期间所消耗的鱼饵和肥料的数量,并把饲养鱼类在繁殖过程中所需要的鱼饵和肥料进行统计,当鱼苗发育到成鱼阶段时,则按照放养计划中每一类鱼种的对应产量计划指标,然后再和鱼类体重每增加一斤所消耗的鱼饵和肥料数量相乘,按照这个流程则最终可以计算出在饲养的全年期间养鱼总共消耗的鱼饵和肥料的数量。制定肥饵计划时需要对浮水性的鱼类和吃食性的鱼类进行归类处理,按照它们的饲养习惯进行食物量计算,另外还需要对饲养环境进行考虑,若其所处环境存在肥泥或者是植物型饲料,则应该特殊计算。
1.3制定时间安排
选择正确的养鱼时间是制定科学养鱼计划的关键措施之一,良好的养鱼时机对提高养鱼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对养鱼环境进行消毒的时间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上一轮养鱼捕获之后至下一轮养鱼放养之前,这样择时可以避免消毒药物对所放养的鱼类造成伤害。在合理完成清理并消毒养鱼环境后,则需要对其进行育肥处理,围绕鱼苗所处环境施加基础肥料,这些准备工作完毕之后,则可以进行鱼苗放养,鱼苗放养的时间根据以往的养殖经验多选择冬季,或者在这之前放养,可以在一定程度内延长鱼类的生长期,从而防止过晚放养鱼苗而造成养殖人员鱼类货源短缺,甚至不利于后期鱼苗的生长发育等。时间安排只是一项预计划,具体情况还应该根据当时的温度节气进行适当调整,尤其是当温度升高时更应该仔细掌握,确保放养鱼苗在开口之后即有足够的鱼饵可以进食。
2、采用科学的养殖技术
政府要把现代化的养殖渔业的模式对养殖户进行推广。也就是在原有养殖渔业的基础上,政府通过采取或者颁布一系列政策对养殖户进行鼓励与引导,实行股份合约制的经营模式,与此同时,政府要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的技术,提高养殖的水平,于是整体的经济效益也就随之提高。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先进技术的推广,政府可以大力宣传科学技术,让养殖户们对技术的功能和使用有一定的了解,更好地推动了养殖效益的提高。政府除了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以外,还可以自己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研发团队,与此同时还可以积极开展与周边各所科研机构与高校科研的合作。对养殖、水产品的加工等方面进行技术上的研究。
3、确定合理的养殖模式
3.1实施特种水产工程
实施特种水产工程主要由于人们的食物结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特种水产养殖为一种新型的应用性技术,养殖效益高且技术相对成熟的品种包括一些黄鳝、泥鳅、虾类等。为保证特种水产工程可以正常高效发展,需要对其发展趋势事先预测,结合当地具体的地理环境以及时节气候,分析所选特种水产的可行性,特种水产的养殖需要比较高的成本,其消费顾客也不如大多数鱼类产品,市场弹性相对较小,应以销定产。同时,特种水产的饲养技术与一般的鱼类相差较大,需要较为完善的养殖设备,并且特种水产的饵料供应也是一个关键环节,应特殊注重其饵料的品种以及投放数量。
3.2因地制宜调整布局
养殖的最后流程为将所捕获的水产品投入市场,因此需要先了解市场需求,市场需求为生产之前就应考察的内容,只有对所处区域的周边市场详细探查,才能悉知目前市场存在的养殖品种类别,消费者所倾向的消费品种,并结合实时情况对市场的发展行情进行预测。养鱼所处环境也是一个重要条件,在经过前期准备确定养殖鱼类品种之后,需要对养殖环境进行细心考察。养鱼成败与天时地利人和息息相关,因地制宜发挥自然环境的优势,是最有益的先决条件。结合养殖自然环境进行调整布局,对水源渠道、气候湿度、水温、盐度以及自然鱼饵等予以及时的考察,建设最有利于养殖鱼类生存繁殖的自然环境。
3.3养殖成本收益管理
养殖成本收益管理需要结合前期准备中养鱼计划制定的生产经济指标进行详细分析,对养鱼总收入和总支出做分类处理与准确统计。养鱼在收入方面主要包括未成熟鱼苗和成鱼,这些是养鱼效益的来源,支出方面主要包括饲养鱼类所消耗的鱼饵和肥料,鱼类养殖环境定期消毒试剂和用具,运输鱼类产品和药品的费用以及管理场地费用和租金等。养鱼的支出与收入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应结合市场行情进行精准估计,尽量做到与实际出处不大。养殖成本的收益管理应做到因时而异,在实事求是的同时又要为其他突发事件留有余地,养殖人员需要采取现有的经营手段,结合供求关系分析产品营销理论,提高养殖的抗风险能力。
结语:养鱼是一项综合协调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工程,需要对其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地分析,制定出科学的养鱼计划,进而获得生产的主动权。通过改进养殖技术与方案,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养鱼效益,鱼类产量的增加,有利于促进我国水产经济的增长,加之自然环境因素的优越性,改善养殖现状可以在一定水平上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重视鱼类养殖业的发展,共同为提高养鱼效益而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蒋元方,孙潜.提高养鱼效益的有效途径[J].科学养鱼,2014,8,(1):15-17.
[2]王文彬,徐勤政.浅谈如何提高养鱼效益[J].农林论坛,2010,6,(1):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