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通河县农田项目服务中心
摘要:由于马铃薯喜好阴凉、低温的环境,为此,相关人员可以选择一些年均降雨量小、气温较低、海拔较高且昼夜温差大的地区进行马铃薯的种植,同时加强现代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应用,提高马铃薯种植的产量,进而促进马铃薯种植及农业种植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马铃薯、栽培、技术
随着马铃薯在我国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它的经济效益也日渐显著,可以说马铃薯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但是其高产栽培管理是关键:
1、选地整地
通常情况下,由于马铃薯在种植过程中无法进行连作,因此,为了保障马铃薯种植的水平与效率,相关人员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土地,同时保障该土地在一定年限内没有进行过马铃薯或其它茄科作物的种植,避免青枯病等病虫害的影响;此外,在选择完地块之后,相关人员还需要加强整地工作的开展,例如,通过旋耕灭茬、重耙耙地、深翻整地及起垄施肥等,以此来保障土壤内部水分、肥料等能够保持均衡,进而强化提高马铃薯自身的产量。
2、种薯选择与处理
种薯要选择健壮无病,新鲜度好,芽眼分布均匀,外观无破损,好的种薯是苗齐苗全的保障。种薯选好后,要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切块,同时要做好催芽。采用锋利的刀片进行切块,切块前要对切刀进行消毒,每个切块至少要有3个芽眼,重量不少于25克,切块后进行催芽,可以自然晾干切口,也可以用粘草木灰进行消毒处理,把切块放在背荫避风处,可以先在地上铺细沙,用水淋湿,把切块排列在上,再铺上湿沙,一层层放置,最后上覆塑料布,温度适宜,发芽后便可播种。一般先发芽、先播种,没发芽的可继续催芽,以等长芽的切块放在一起为宜,确保苗齐。
3、播种
春季气温不稳定,可以在一切就绪后,看好天气变化,确定气温6℃~8℃的时候,并且土壤10cm深处地温稳定到10℃左右时,才可以下种,这时候就是马铃薯最适宜的种播期,一定要掌握好时间量,不能过早下地,避免出现冻伤害。在播种的时候需要按照地块条件进行,一般情况下,无公害马铃薯种植要宽窄行起垄,因为这样能够大垄通风透光,使田间作业管理更加方便适用,在地块内能够自行调节小气候温湿度,避免出现疫病危害。同时通过大垄,可以有效的提升光合作用,产生无限的边际效应,这种情况下,才能保证块茎大、产量高、薯皮光滑、色泽好等优质作物。具体作法有两种:①水肥条件好的地块实行双行起垄种植,具体情况一般为垄高30cm、垄宽80cm~90cm、垄距40cm左右,在旱地可以平浅种,中耕时进行高培土的二铲三趟操作,对地面种薯进行覆土处理,保持到8cm~l0cm。而窄行行距通常是30cm、宽行行距90cm、株距20cm,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块条件,使两小垄培成一大垄,形成宽度一致的地段,便利管理与成长。
4、合理密植
对马铃薯进行科学的密植是提高马铃薯产量的重要环节。所以,在对马铃薯进行合理的密植的过程中,倘若单位面积内的所有马铃薯植株数增加的时候,那么单个马铃薯植株的产量就会受到减产现象,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就是种植密度给植株的产量的影响。因此,在对马铃薯植株进行密植的过程中,必须充分的协调好整体产量和个体产量之间的关系,唯有如此,才能提高马铃薯的种植产量。在对马铃薯进行密植的过程中,只有通过科学的进行密植,才能让每个植株充分的利用光合作用以及土壤的肥力,从而提高马铃薯的整体产量。
5、田间管理
5.1播种与出苗期间是马铃薯生根的重要时期,针对于未来两到三周的管理来讲,主要应集中在除草工作上,可以借助锯齿来整理拢上的土壤,这样不仅可以去除的杂草,同时还可以使的马铃薯快速出苗。另外,还可以根据当地杂草类型,选用相应的除草剂。适时进行播后苗前除草。在播种之后、苗出之前不可进行灌水作业,这样会影响马铃薯的出苗率。
5.2应营养马铃薯生长茎叶,其地下根系与茎的成长都已经逐渐形成,这时应保障土壤含水量为75%左右,以免出现干旱的现象,影响马铃薯正常生长。另外,在除草过程中,耕培土也是关键点,在第一次除草以后,耕培土可以在马铃薯出苗之后的半个月左右开展;而第二次除草是在马铃薯出苗之后的23天左右开展。在除草的过程中,应注意不可伤到马铃薯苗,保障垄形为圆形,厚度在18cm左右。
5.3马铃薯块茎形成。诸多品种的块茎形成都会与花期共同出现,所以,田间持水量需要保持在80%。另外,每周还需要对其进行养分测试,针对于缺少养分的块茎来讲,需要及时补充相应的微量元素,全面加强马铃薯病虫害的调查与预防,以便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5.4杀青能够全面促进马铃薯块茎的成熟度,在过程中不仅可以减少马铃薯收获损伤,同时还能够减少储存的腐烂。杀青基本上都是在收获之前的半个月左右杀青,主要方式为机械杀青或化学杀青等,田间温度切不可低于10℃,避免马铃薯出现低温糖化的现象,这样不仅会影响产出率,还会加快马铃薯的腐烂。
5.5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采用无毒种薯;培育或利用抗病或耐病品种,出苗前后及时防治蚜虫,尤其靠蚜虫进行非持久性传毒的条斑花叶病毒更要防好;改进栽培措施,留种田远离茄科菜地,及早拔除病株,实行精耕细作,高垄栽培,及时培土,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注意中耕除草,控制秋水,严防大水漫灌。
6.适时采收
马铃薯植株枯黄时,地下的块茎进入了休眠期,这是采收马玲薯的最佳时期。采收时,为了方便深翻,要先将植株割掉,将马铃薯深翻出土后,必须在田间稍微晾晒一下再装袋,但不能在烈日下晒。马铃薯的最适宜的贮藏温度是4℃,贮藏初期的低温对延长休眠期十分有利。一般马铃薯在10~15℃下可保持2~3个月不发芽。在4℃以下大部分品种的马铃薯能保持5~8个月不发芽或少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