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商宏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商宏
[导读] 摘要:新形势下,由于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建筑行业也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蓝绿双城置业发展(杭州)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新形势下,由于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建筑行业也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装配式建筑的遍地开花,代表着建筑工程未来发展的走向。而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当中,要求我们对于工程管理方案也做出相关的调整与变革。事实上,传统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早已经不能满足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需要。想要让建筑工程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够更好地确保工程质量和公众安全,就要对于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案进行必要的改革。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模式
        引言
        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城市化建设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有效推动了我国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项目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每个部件的加工都由工厂完成,以此为基础,将预制部件运送到工地完成装配,使得建筑生产的整个过程具有完整性,形成一个系统。
        1招投标阶段
        现阶段,我国针对装配式建筑项目规定的方式是原则上采用工程总承包的模式。而工程总承包模式又拥有着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其可以针对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包,这就使得这种工程总承包的模式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会涉及到非常多的主体、也会有非常多部门的参与,一旦管理流程需要面临调整需求,那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因此,在招投标阶段必须要进一步优化流程,确保流程的稳定性,减少对多方主体利益的影响程度。关于招投标阶段管理流程的具体优化需求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要协调和解决好当前正在适用的招投标规定与工程总承包管理方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其中最亟待解决的一个矛盾就是在前期参与装配式建筑项目咨询、监理的机构和单位没有资格参加投标的权利,这对于工程总承包方工作的开展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阻碍因素。其次,要增强具备承接工程总承包实力的企业数量和质量。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周期长,对总承包方的实力要求非常之高,对于一些规模较大要求较高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参与招投标的企业数量很少,选择性就会非常少,这是当前招投标阶段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2规划设计
        设计单位是完成规划设计工作的主体,主要体现在六个环节:设计方案、初步设计、设计评审、概算审计、设计施工图纸、设计审查,其中,需要管理部门给予重视的是设计审查、概算审计等各项工作,也就是对比设计单位所提供的设计内容与建筑项目的实际建设情况,从其合理性、经济性以及可行性角度进行分析,从而为设计规划提供保障。在对方案进行设计阶段,应该了解设计方法与内容,从而详细说明与建筑项目相关的建筑面积、装配率以及结构类型。在初步设计环节,应该随时联系预制部件生产单位,允许其从开始介入,使其与设计单位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在设计评审环节,应该从多元化的角度对装配式建筑项目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审。在概算设计环节,以建筑工程的消耗定额作为依据对其进行准确概算审计。在图纸设计环节,设计单位应该对图纸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进行详尽的说明,并召开相关的会议针对图纸的内容进行讨论。在进行施工图纸审查工作时,以国家与行业标准作为依据,应该对装配式建筑技术方案中所罗列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查,了解其是否与规定的要求相符。
        3不断地加强政策上面的完善
        完善的配套政策,是装配式建筑能够取得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我们需要找准的突破口:一方面是,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建立相关的监管机制。首先要把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根据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来将法律法规进行对照,看看还有哪些条文是与之不匹配的。然后再根据完善后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起配套的监管机制。需要注意的是,在完善法律法规和建立监管机制的过程中,都不要盲目照搬国外的经验,而是要充分结合我国的国情来进行。另一方面,对有关工程技术的规范进行完善。

对法律法规的完善和监管机制的建立是一方面,除此之外还要对于有关的工程技术规范进行完善。事实证明,在政策上面的全面支持,是装配式建筑能够取得全面突破的一个重要因素。
        4加强监管
        (1)严格管理现场设备和材料,对于施工材料做好质检工作,确保各零构件质量合格,对于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巡检和维修保养,以免施工设备发生故障问题。(2)做好施工现场监管工作,对于现场的预制构件由专人进行安全管理,并在组合安装过程中对重要的建筑部位组织相关单位人员进行现场旁站监督,根据规范要求对操作过程进行严格把控。(3)构建健全的监管机制,不仅要在工程建设初期规范招投标过程,严格审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相关文件,还应当积极建立信息化施工监管体系,对装配式建筑工程中每一道施工工序进行严密监管,并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确保各项施工质量都能够符合验收质量标准,并且有相关的数据记录可以进行后续追查确认。通过有效地监督检查来完善法律责任制度和专业责任保险,从根本上提高项目管理效率,促进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发展。
        5重视整体管理
        匹配重点管理的内容和重点,有效地分析管理条目是其推行的基础,保障其具有一定的匹配性。因此在实际管理的时候,可以引入评估法,可以对不同条目的管理结果进行直接的表达,借此实现更好的施工组织,确保管理机制趋向于明确,然后对监督机制进行优化。如进行装配施工的时候,实行评分制,满分10分。如果施工合格或者超过标准可得10分,达标得6分,要是装配出现问题,如连接不紧密、损坏结构等情况,根据实际扣除所得分。依托最后的得分结果,对扣分的原因进行分析。假设装配施工得分为5,其最主要的问题为装配缺乏良好的密闭性,这些原因有设计不当,也有施工不当等。不管是什么原因,都可以对其进行很好的调整。要是每一个施工环节都使用这样的措施,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自上而下地分析探索并科学地处理,就能够优化整体施工效果,确保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获得更好的效果。此外,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为了保障管理效率进一步提升,还需要通过多种措施对工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探析。汇总各种问题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在管理之中纳入。在早期设计阶段很好地进行管理,科学地管控质量、进度、安全等,这对项目管理整体性的提升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6施工管理
        在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管理工作中,处于核心环节的是生产和装配施工,具体的优化工作也应该将这个角度作为着手点。要想达到将全过程理念落实到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的各个步骤当中,应该从施工的起点对施工质量与安全实施全面化和严格化的管理与控制。首先,应该对施工许可实施严格的管控,必须将施工审查图纸的结果作为依据办理许可证。在没有取得许可证的情况下,就不能的擅自进行施工;其次,组织相关的行业专家对施工设计内容实施评审,审查的重心是各项施工设计内容的经济性、可行性、安全性、科学性等方面;最后,在进行全面施工的过程中,应该以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具体情况严格建立生产和施工的质量标准,深入到施工现场当中,严格检查施工材料、建筑工艺、施工质量等相关条件。
        结语
        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处于发展势头方兴未艾的阶段。现在,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项目都采用了这种施工技术。但是,它由于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在不少方面还发展地并不理想。所以我们需要对此不断进行学习和转化,早日取得实质性突破。
        参考文献:
        [1]陈玉光.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12(25):90-91.
        [2]杨魁.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及其防范策略[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1(30):102-103.
        [3]邱国林,刘盼.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数字化集成管理的研究[J].四川建材.2018(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