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教育视野下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马猛
[导读]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建立学生的大历史观,还要培养学生建立一种公民教育视野下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意识和道德行为标准,以此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的长远稳定发展。

成都市树德中学 马猛   610031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建立学生的大历史观,还要培养学生建立一种公民教育视野下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意识和道德行为标准,以此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的长远稳定发展。本文主要探究了公民教育视野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策略,以期能够提升我国高中历史教学质量。
关键词:公民教育事业;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前言: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实践,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对于高素质、高水平、高涵养的人才需求更加迫切,因此公民就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来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现代高中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现代公民应该具有历史素养和国家历史认同,这也是历史课程所坚持的价值追求。因此历史学科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当中需要承担更多的核心素养教育责任。
        1.通过历史知识的讲授,培养学生的史料素养
        在历史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史料素养,使学生能够通过历史知识当中的资料、时间、背景、发展变化进行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然后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收集、分析、思考、分辨等等一个系统的过程,形成一种史料实证的学习观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对历史资料的求证、质疑、分析及思考等等方面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科学的思维和质疑,提升学生的史料思维,让学生通过对相关资料的解读,提升思考意识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进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教师让学生搜集19世纪的文学作品和音乐作品等等。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运用互联网平台和资料查找的方式完成作业的搜集,让学生通过寻找19世纪世界文化艺术相关的资料,用于学习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内容。在实物史证搜集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收集到了《小夜曲》、《蓝色多瑙河》、《悲怆》等等音乐作品,有的学生找到了《茶花女》、《卡门》等等文学作品。学生通过搜集、分析、讲解这个过程,能够发现19世纪时期当时的写作风格和音乐特点,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深入、更深刻地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内容,从多方面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史料素养。
        2.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以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对历史学科的教育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性教学往往重视程度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积极地推进核心素养教育。首先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地认识到历史学科在核心素养教育当中的必要性和实践性,以学生为教学的根本,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核心内容,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公民。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为教学的基础,努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根据兴趣的驱使来带动学习热情,使其能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素养[2]。



        例如在进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将历史中的传统农业方式与现代的农业发展进行对比,使学生对两者之间形成分析和比较。学生通过对工具、方式、生活状态、工作模式的生活对比,就能够产生思考和分析,从而对历史学生产生认识和分辨,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的重要性,也让学生领悟到现代生活得幸福,通过这种时间、方式、工作状态的对比,学生就能够建立一种历史时空观念,同时提升学生的历史时空素养。
        3.以教材为基础,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
        高中历史教材是最合适,最具有系统性、针对性的核心素养教育资源,因此教师就可以深入地挖掘,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找到历史为教育合格核心素养培育之间的关联点,使学生能够在教材内容的学习当中提升其核心素养[3]。教师利用教材当中的知识内容,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还能够从中进行提取,对学生起到核心素养的培育作用。例如教材当中的“中外历史任务评说”当中,有很多的历史人物介绍和历史名言,教师就可以以此为教学内容开展相关的活动,如收集著名历史人物资料、事件,并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评判,使学生能够以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学生历史解释素养也由此得到锻炼。
        4.延展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
        在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育的过程中,除了针对教材内容开始教学实践以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脱离课本,走出校园,利用第二课堂的途径方式进行核心素养的培育。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五四节日、国庆节、公祭日等等重要的纪念日开展相关的实践教育活动,如图片展览、历史故事讲解、历史人物评价等等活动。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去到就近的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如抗战基地、文化馆、历史纪念堂等等场所,组织学生到实地进行研究性的学习活动,学生经过这种第二课堂的研学,不仅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而且学生在核心素养培育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升华[4]。
        结束语
        想要有效地提升国家文明的程度,为我国培养优秀和合格的现代公民,就要在教育当中加强核心素养的历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其历史学科教育、警醒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创新历史教学观念;以教材为基础,充分挖掘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资源;延展教学,开展核心素养的第二课堂等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育,为我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卉.公民教育视域下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华夏教师,2020(15):29-30.
[2]张紫霞.把握学生素养的转变,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J].中学课程资源,2020(06):62+64.
[3]潘红岩.高中历史教学中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名师在线,2020(17):37-38.
[4]池晓姜.公民教育视域下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6):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