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陈红
[导读] 随着新课标的提出,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教学面向学生的全面化发展,语文老师需要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情境,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彭泽一中   陈红   332700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提出,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教学面向学生的全面化发展,语文老师需要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情境,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但是当前的高中语文学科教学过程当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教师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切实解决这些问题与现象。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全面认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老师角色发生改变,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需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给高中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让学生学习能动性得以发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纵观教育的发展,高中教育在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显著,这就使得人们更加重视培养高中生的学习能力。高中语文教育属于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语文并喜欢学习语文是探索的方向,并在多年语文教学过程中,探究能够有效教学的方法,建立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目标偏离
        在当前的高考形势下,高中教育的目标,在很多教师、家长和学生看来,就是要孩子考一个好大学。在这样的教育目标的引导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基本上都是以学生成绩和高考为重心,这就使得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高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课程,除了具有工具性,还具有人文性,承担着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传承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的重任,但是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这些教育目标都几乎被集体忽视了。而一旦所有的语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高考而展开,学生就很难提起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无从谈起。
        1.2忽视听说读写训练
        考查听、说、读能力的题目高考语文很少涉及,因此,凡是遇到此类教学内容基本上是教师不教,学生不学,集体选择无视。即便课堂上进行少许训练,也完全是围绕高考题目类型进行,针对性、程式化极强,直接造成学生“听不清,道不明,读不准,写不透”的严重后果。“听不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听不懂节目、演讲、谈话,抓不住别人说话的主旨,在课堂上就是整堂课认认真真地地听完教师讲的,课后啥都记不住。
        二、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2.1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科学、明晰的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重心和灵魂。课堂活动能否有效开展,教学目标起着导向和决定作用。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正确理解与把握,能极大地减少课堂教学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目标错了,就会导致一系列南辕北辙的严重后果。因此,还语文教学以本色,把单一的、功利性的、仅仅服务于高考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核心,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也是摆在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教师在思想上明确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后,还要落实在行动上,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履行一个语文教师的应尽职责。课堂教学时,确定语文教学单元总目标后,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现状来制定每课时的教学目标。


在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过程中,还要避免“高考指挥棒”经常跑过来,导致教学只重“知识”,忽视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2.2制定科学的教学内容
        一般来说,大多数课堂教学都是围绕教材来讲,高中语文也不例外。高考压力下,大多数教师更是沿袭传统方法,围绕高考内容,把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一个个费力地“扒”出来、“揪”出来,“分解”后在课堂上再硬塞给学生,让他们死记硬背,很少有人会“费时费力”地去开发课本之外的内容,因为在他们看来,课外知识是“无用”知识,课本内与高考无关的也都是“无用”知识。那么,如何根据教材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首先,教学内容要适应学情。如名著导读《论语》和《大卫?科波菲尔》,一部是中国古代作品,年代久远,另一部是外国作品,有异域特点,多数学生可能是只闻其名,不闻其详,相对于中国现当代作品来说,接受起来相对困难。这就要求教师事先做好学情分析,教学时适当拓展,让学生真正理解作品,而不是单纯地背诵作者简介、时代背景、写作方法、中心思想等。这种学生理解基础上的“记住”远比机械的记忆更可靠。
        其次,教学内容应结合生活实际。无论教材的作者还是内容都来自生活,教师如果能对教材内容合理延伸,引导学生结合自身阅历,将作家、作者的情感体验引入到个人生活体验中,与生活对话、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产生情感共鸣,必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后,“听、说、读、写”训练要重视能力、情感培养,不能只局限于高考知识点.比如,阅读鉴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戴望舒的《雨巷》、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卞之琳的《断章》、芦荻的《风雨》、庞德的《在一个地铁车站》时,既可以训练他们“听、说、读”能力,也可以尝试让他们仿写。另外,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教师应该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课外阅读书目,鼓励学生向校刊或校外正式刊物投稿。学生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那种幸福感、成就感会比教师的说教效果好很多。
        2.3选择多样的教学手段
        如今,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微课”悄悄兴起,国家教育资源平台也有许多可以共享的视频资料,越来越多的教师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但有些年龄大的教师(甚至包括个别曾经获得过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称号的)还是习惯于一本教材、一根粉笔、一块黑板,老和尚念经似的“满堂灌”,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语文教学要求,也越来越不被大多数教师和学生看好。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真正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语文以本色,从教材编写组到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从宏观的课程理念到具体的教学实践,我们要做的事还很多,要走的路还很长。
参考文献:
[1]黄娟娟.高中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策略[J].求知导刊,2019(27):48-49.
[2]郭光芬.浅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J].语文教育,2017(S1):34-35.
[3]徐玥.如何构建高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J].才智,2015(36):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