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综合思维素养,提高地理有效教学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陈鹏德
[导读] 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地理核心素养,这也是促使学生实现融会贯通的基本技能和品格。

广东省潮州市瓷都中学  陈鹏德   521031

摘要: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地理核心素养,这也是促使学生实现融会贯通的基本技能和品格。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从而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有效方法进行介绍,注重教学方式创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地理学科;综合素养;思维能力
        学习地理知识,学生可以准确把握自然和文化的空间格局,发挥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和综合性,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地理综合素养。以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础,丰富学生的学科内容,针对学科内容,有计划的开展探讨活动,了解学生在地理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地理教学方案,将地理事物的各个部分有效连接起来,给予学生及时指导,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
        1.地理综合思维内涵
        综合思维是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它是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基础,是评价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综合思维涉及三个维度:即地理要素综合思维、时空综合思维、区域(地方)综合思维,地理要素的综合主要是自然地理要素的综合人文地理要素的综合,以及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综合;时空的综合是空间的三个维度与时间维度的综合;区域(地方)的综合则注重地方发展的影响要素和动力机制。
        2.综合思维培养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
        在地理的课堂教学中,要有效进行问题导学法的教学,老师就需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明确问题导学法的核心是问题,问题情境就是导入式教学的基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真正的提高。问题导学法不单单是老师问学生几个问题而已,而是在“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同时,老师也要将问题导学法贯穿于整个课堂,让学生一直保持思维的活跃,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提高地理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比如对于城市学生来说,环境污染、水污染、交通拥堵、就业难等问题是学生熟悉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此问题查阅城市发展的相关资料,分析原因并提出自己的改善建议,对于农村学生而言,教师可以从农作物对土质的要求、农作物的生长习性等方面来引导学生探究,也可以对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产生的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分析其对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教师需要利用一些生活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起到拓展学生综合思维的作用。
        (2)根据学情设计地理活动,发挥自主性
         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过程要遵循有效教学的客观规律,也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情进行深人透彻地分析。


分析学情既包括对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能力的分析,也包括对其已有的知识体系和生活经验的分析。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有限,视野不够开阔,思维深度和广度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其思维方式正迅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也在逐渐提升,逻辑性逐渐增强,思维深度和广度都在迅速发展,是综合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地理学科,打好基础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这里的基础不仅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习得,更重要的是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所以,综合思维培养的起始阶段切人点要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教师的视线要低,要“俯下身子”面向全体学生。以“河流流量大小与季节分配特征”的教学为例,这是地理的教学重难点,学习难度较大,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比较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重难点。在运用比较法比较河流流量大小时,教师要注意选用的河流流量的可比性,也就是说,作比较的两条河流的流量要有明显差别,在比较内容上,可以比较河流的流域面积、河流补给的差别。如在比较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年径流量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思考。以具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高中趣,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并及时引导学生找到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并形成知识体高中系,锻炼学生的地理知识整合串联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3.构建“物物相联、近者为甚”区域认知模型,提升区域综合思维能力
        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指人们对区域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意识和能力区域认知的学科表现是:能够从空间的视角,运用地图等工具与适当的认知方式分析区位条件,抽象概括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特征、结构与功能,比较区域差异,解释地域分异的规律;能够运用区域联系的观点分析区域问联系的内容与方式,区域协作和交流的方式,能够运动态的观点进行区域分析与评价;具有对区域、国家的认同感和一定的全球视野。运用心像地图提升空间认知,心像地图是按照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加以适当整理和概括,在人头脑中编制的一幅“地图”,可以有效地储存和记忆各种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信息。它是一种空间表象,是对地理事象的空间形状、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联系、空间演变和发展的反映,是人们对周围空间认知的工具,利用它可以建构一个人内在的认知世界,同时也可以了解其空间认知能力及发展。
        结束语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需要漫长的教育时间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地理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出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方法,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获取地理学科知识,提升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武万友,徐冬梅.指向综合思维的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的案例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2):26-28.
[2]马玉春.例谈高中地理理论与实践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养[J].中学课程资源,2019(03):43-44.
[3]何晓苑.农村高中生综合思维素养培养探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02):26-28.
[4]施扬喆.高中培育高中地理教学核心素养的路径分析[C].高中.《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九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396-4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