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高年级高效数学课堂构建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周连容
[导读] 我国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以生为本”,坚持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

丁堡镇中心小学   周连容    525300

摘要:我国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以生为本”,坚持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在这种新的教学要求下,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既要着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控能力,也要使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锻炼自身思维,形成数学思维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想;高效教学
       因为小学刚开始接受系统教育,对新的理论知识难以形成兴趣,数学课本知识的理论性又比较强,所以,教师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降低理论知识的学习难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前巧妙引导、在课上开展趣味活动和小组竞赛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重要意义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已经成为教师探讨的重要问题。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也能够保证学生课余时间的丰富,真正的实现劳逸结合。
        二、如今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的现状
        在教育模式不断更新的时代,小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小学数学高效教学要进行教学探究,寻找更高效的教学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对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和考验。
        2.1教师忽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现如今,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教师很容易就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得不到重视。教师的教学方式还停留在机械的教学生知识方面,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能做的只有被动的接受,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低,更没有充分的发挥课堂主体的地位。也有很多的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固有思维影响,把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作为教学的全部内容,就更容易忽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在备课时,将知识的重难点交给学生,不给学生探讨的机会,机械的教学让学生不能真正参与课堂。
        2.2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
        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充当主体部分是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问题的探究讨论,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才能更好的达到教学的效果。但是就目前的教学现状而言,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一是因为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还不能有效的进行自主学习,二是因为学生受到外界种种因素的影响,都不能有效的参与课堂,影响了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
        3.1合作探究,体验创造之美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思考规律,这样才能让数学教学具有针对性,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主要方式。合作探究式学习可以增加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使课堂信息的传递双向进行,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3.2实现教学手段的多元化
        教师要努力实现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对于小学生来说,传统的单一讲授法组织课堂往往会使他们感觉到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身观念,与时俱进,利用自身的知识技能,创造出新的多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教师可以把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入课堂,小学生的同伴意识都是比较强的,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那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也能够实现优势互补,这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是有巨大帮助的。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过程,争取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实践活动,在动手中学会知识,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体验知识学习的过程,进行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事物间的相互联系,体验数学课堂的魅力。
         3.3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教师要努力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通常会以对与错作为评价的标准,但是这种做法限制了学生积极性的培养,也限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优秀,但学习能力却不高,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数学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如果能够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那么学生就敢于并乐于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不仅联想到课堂知识,实现对课堂知识的复习,也能够挖掘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3.4实现知识内容的体系化
        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课堂的高效率,教师一定要注重知识内容的体系化,在小学数学中,许多知识都是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可以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努力的实现知识内容的体系化,把相似的数学概念融入一个思维导图中,在图形的讲解过程中也是如此,通过联想的方式,学生就能够在一堂课上记住更多的概念,记忆效果也会明显增强。
        3.5融入生活,体验学习乐趣
        传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如果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就不能很好地对知识进行理解,学习效果会很差。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更新观念,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意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生活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可以发挥学生的潜力,有利于学生消化、理解、记忆教学知识,构建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从中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
        结语: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他们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因此教师一定要努力的实现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学到最多的知识,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效果的增强作出努力.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通过课前的巧妙引导、课堂上的分组教学活动及趣味性课堂训练等手段,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为促进学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靳改霞.开展快乐教学,打造高效小学数学课堂[J].学周刊,2020(17):147-148.
[2]贺永应.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思考[J].才智,2020(15):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