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常连霞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学科教学开始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课程学习当中应该形成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

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   常连霞  100102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学科教学开始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课程学习当中应该形成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系列核心素养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体育品质。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体育;德育
        引言: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通过体育学科学习,学生所能掌握与形成的终身体育锻炼所需的、全面发展必备的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体育情感与品格是指培养学生对于体育的热情,积极参与其中,并养成良好的体育品格,坚持不懈、勇于拼搏等;运动能力与习惯是指熟练掌握运动的基本技巧,并逐步养成每天运动的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是用理论武装头脑,并且指导实践,科学运动。
        一、根据初中体育教学课程合理融入德育教育
        教师需要根据初中生的实践情况,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及体育教学活动,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开展相关的体育活动。例如,初中体育运动小木中投、跳、跑等体操、篮球运动、田径运动及持器体操运动相关项目。教师应掌握学生们日常的兴趣爱好,安排体育教学内容。在开展体育教学时,教师应合理融人德育教育内容,同时教师应做好活动评价工作。例如,针对下雨天,不能在室外开展体育教学,教师应组织学生在室内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给学生在课堂上讲解体育活动技巧及健康知识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讲解知识内容,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该从集体观念视角出发,规范初中生行为习惯,加强体育知识教育工作,不能只掌握操作技能,需要理论知识作为有力支撑。教师在课堂上应科学应用多媒体技术,多开展内容丰富有趣的体育教学活动。
        二、全面培养初中生学习体育自信心
        教师在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时,需要全面掌握初中体育竞技具备的特点,给学生合理地选择体育比赛项目。根据体育运动比赛具备的特殊环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们意志品质及自我调节能力.教师根据初中生的性格特点,适当练习单双脚跳动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在开展体育活动时,需要教师逐渐引导初中生针对比赛环境进行思索,培养学生的敏捷思维能力,在活动过程中逐渐适当提升难度。引导学生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帮助学生不断克服困难,逐渐提升学生自信心。
        三、全面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积极性
        要使初中生综合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跑步训练内容市时,教师合理应用语音设备,教师在操场上现画出一个棋盘式跑步路线,带领学生随着音乐来到大棋盘位置上。通过背景音乐,逐渐模仿棋子动作,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模仿棋子走法。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合理选择楚河汉界背景故事内容,开展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活动逐渐培养学生的灵敏及快速反应素质。教师将棋盘做成拼图,组织学生开展玩拼图游戏活育动,充分调动学生对跑积极性。教师创新体育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快速跑的技能及技术。此外,个体竞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运动积极性。群体竞赛能加强学生间的团结互助,凝聚集体的智慧,达到互补的目的。两种竞塞以群体竞塞为主,并且个体竟塞必须融合在集体之中。竞塞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跳绳比塞、乒乓球比塞、体育知识竞答、篮球比塞、拔河比赛等各种体育锻炼.由于学生之间具有天生的差异性,教师对学生的分组要趋于合理,让我们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体育锻炼中找到存在感,感觉自己被团队所需要,使每一组之间的实力相差不大,保持良好的竟争关系,同时也能够保证竟争更加激烈和平衡。



        四、丰富形式,注重品格
        在体育竟技中,我们常常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体育品格也是我们在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运动会其实是每个学校都会有的活动,老师可以以此为契机来开展相关的教学.跑步是运动会中最多的项目,100m、4x100m、800m、1500m、3000m,各式各样,800m也是学生体育加试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平时的体育课也应格外注意。100m考验的是爆发力,如何快速出击,就像面临中考这门考试一样,如何在最后的时候顶住压力,迈开步伐,培养学生抗压能力。4x100m是合作项目,需要学生之间的磨合,如何交接棒、如何排兵布阵、如何逆转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努力完成目标,在面对失败时,如何处理,是对队友大呼小叫,斥责队友,推卸责任,还是团结一致,继续努力,学习如何与人相处.3000m是一场耐力比赛,如何坚持不解,学会自己和自己对话,自己给自己加油,拼搏进取,直达终点。这些体育精神和体育运动构成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有面对困难以及挫折的能力。但是要注意,在进行学生的体育品格的培养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正处于年轻气盛的时候,比赛时难免会有一些摩擦,老师一定要正确解决,让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内心坚定。
        五、家校合作,养成习惯
        习惯的养成不能只依靠学校,也需要家长的配合。所以学校要积极地与学生家长联系,与其讲解孩子运动的益处,争取家长的支持,带动家长监督孩子在家里运动,真正做到家校协同努力,共同促进学生良好运动习惯的培养。父母如果可以的话,自己也比较喜欢的运动,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这样也可以促进亲子关系,初中孩子比较容易叛逆,所以加强和孩子的互动,谈谈心,还是很有益处的,既强身健体,又促进感情。
        结论: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时,合理融入德育教育内容,帮助学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及良好人格质。教师在课堂上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做好教学反思工作,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新体育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体育积极性,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从而推动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成博.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与培育的实证研究[J].武术研究,2019,4(12):151-153.
[2]秦景军.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体育差异化教学开展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6):148+150.
[3]孙侃.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求知导刊,2019(51):89-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