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水务局 青海海东 810699
摘要: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农业建设效果直接与国计民生存在一定的联系。农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保障农业产品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实现循环供给,满足市场发展的根本需求。然而,耕地的数量与质量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力的主要因素,现阶段耕地数量与社会经济发展间的矛盾问题愈发显著,需要探索其问题根源,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我国是拥有十四亿人口的大国,水资源十分紧缺,实现对农田水利灌溉规划,合理应用节水技术,强化农业生产力,保障粮食高产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节水技术
节水灌溉主要针对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借助少量的水,实现农田高产效果,这也是建立在农业生产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条件下,尽可能减少灌溉用水,通过做好农田水利灌溉规划,采用形式有效的节水技术,避免造成水资源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故此,文章将围绕农田水利灌溉规划与节水技术展开分析,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依据。
一、农田水利灌溉规划的基本原则
(一)综合应用原则
综合应用原则主要明确农田水利灌溉以及水田等农业植物功能要求,依据实际要求,对技术实施展开统一规划与整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应用效果的改善,彰显农田水利灌溉规划的系统性、完整性特点。
(二)因地制宜原则
在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前,为了确保其具备可行性与实用性特点,相关部门需要对农田水利灌溉区域农业发展建设目标、水资源具体情况等展开深入调查,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对农田水利灌溉设计展开有效规划,强化规划设计效果,提高农田水利灌溉的整体水平。
(三)应用安全原则
安全性作为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的重要部分,规划设计工作者需要减少在高危位置的规划建设,通过对地形条件展开深入勘察,以便选取最佳的规划建设位置。如若规划设计条件并不十分理想,可采用渠道挖掘等方式,将农田水利灌溉规划的风险系数降低[1]。与此同时,还要对防洪泄洪加以重视,对其进行有效规划部署,充分考量各个要素,譬如自然灾害、认为要素等,保障农田水利灌溉效果。
二、农田水利的节水技术概括
(一)喷灌式节水技术手段
喷灌式节水技术通常运用到范围较广的农田灌溉。具体农田水利灌溉中,只需要在喷灌机设备上方安装相应的喷头,保障农田水利可以在大范围之内接受灌溉。农户在技术指导工作者的耐心教导下,可以自己规划设计农田灌溉线路,使农田灌溉更加多元化[2]。利用此种节水技术手段,操作十分便利,可强化自动化技术控制效果,但是在具体运用中,因耗损过大,需要在农田间进行专用管道铺设,才能提高农田水利灌溉的整体效果。
(二)微灌式节水技术手段
微灌式节水技术手段适用于大棚种植当中,依照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合理应用滴灌技术方式,利用水肥一体化形式,将管路直接与农作物根部相连接,保障水分可以流到农田内部之中[3]。微灌式节水技术手段有着显著的节水作用,避免水分过度蒸发流失,加快植物的吸收效率,达到节约水资源的建设目标。
(三)井灌式节水技术手段
井灌式节水技术手段依托于地下水,通过对农田生态水资源展开合理规划,以此调节农田灌水量与灌水时长,借助干管与直管,构建移动式灌溉系统,对地下室展开合理分配,避免地下水过度或无序开发。
(四)防渗式节水技术手段
防渗式节水技术通常用作水库灌溉农田水利的情况下,因水库需水量较低,需要依托于水库含量,展开农田节水灌溉在具体运用中,利用防渗薄膜,以此避免农田水利灌溉中,水资源渗透至不需要灌溉的区域,达到节约水资源的作用,强化节水能力,实施防渗技术过程中,可借助混凝土展开通水渠道的建造,防渗式节水技术有着良好的可靠性、安全性,可长期应用。
三、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分析
(一)整体规划设计
首部枢纽在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主要以排气阀、水泵、闸阀等为主,首部枢纽可发挥观测控制、给配水量、安全防护等作用。然而灌水定额与灌水周期的规划设计,需要根据农作物的生产要求,依照 的公式,其中m代表设计净灌水定额,γs代表土壤容重,β1与β2代表适宜土壤含水概率上限与下限,然而β1与β2为0.9β、0.6β,β即24%,h代表计划湿润层的深度。灌水周期计算公式即: ,T表示为灌水周期,Ea表示小麦耗水量最高月平均日耗水情况[4]。
(二)取水方式的规划
在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中,需要注重取水方式的规划设计环节,此规划设计需要符合节水的要求,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灌溉难度,才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取水方式主要以提水、直流为主,其中直流可划分为有大坝、无大坝,无大坝通常利用闸道实施灌溉。提水需要农户结合实际需求,选取最佳的取水方式。由于不同的取水方式,有着不尽相同的优势作用,这就要求取水方式规划设计环节,应立足于实际情况,从中选取最佳方式。除此之外,节约水资源也是农田水利灌溉规划首要思考的问题,利用直流取水方式过程中,灌溉会更加方便,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管道流量的规划设计
当前,关于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中,针对管道流量的规划主要采用 的公式,其中Q代表所需流量,A代表农田灌溉面积,Ea代表设计耗水的强度;t代表着水源每日供水时长; 代表着灌溉水利系数,其系数值为0.85[5]。如若此块地面积为2.9公顷、3.7公顷,那么所需流量值为每小时10立方米与每小时13立方米,部分已经配套水泵流量即每小时40立方米,在此种条件下,可以符合要求,不需要重新更换。
(四)引水量的计算规划
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中,还要对饮水量加以注重,由于饮水量等同于灌溉用水和资源浪费之和。在进行引水量计算过程中,需要对农作物类型、附近环境等加以考量,保障引水量设计满足实际状况,并在此条件下,对横断面量加以明确,结合具体状况,进行断面图绘制,使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与实际环境相契合。
(五)渠道防渗的规划设计
现阶段,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中,通常运用土渠输水的形式,这也使渠道在输水中容易出现渗漏问题,导致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影响农田水利灌溉的效果。基于此,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中,需要有效化解渠道渗漏问题,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情况,发挥节水作用。在渠道防渗规划设计时,可以利用衬砌工程方式,完成相应的防渗作业,然而,衬砌材料的选取应结合参考具体的土质状况。除此之外,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中,还要考量季节因素,做好相应的工期部署,并适当增添外加剂等物质,保障渠道防渗透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农业生产建设中,农田水利灌溉规划作为重要环节,灌溉效果是否可行,直接对农作物产量造成影响,降低农业经济效益,限制农业发展。基于国家大力帮扶“三农”的环境下,政府部门应该对农业建设基于高度重视,做好农田水利灌溉规划的监管工作,才能促进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作用的发挥,强化农作物产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波.浅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00(010):189-189.
[2] 樊彩云.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浅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8,638(12):92-94.
[3] 陈成.浅谈农村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00(018):5026-5026.
[4] 常全忠.浅谈农田水利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及其策略[J].水能经济,2017,000(012).14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