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的施工工艺及新工艺的运用 陈文祺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陈文祺
[导读] 摘要:在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土木工程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在施工中广泛应用新型施工工艺,既能提高工程的建设速度,还能降低土木工程建设成本。
        广西建工集团冶金建设有限公司  广西  530000
        摘要:在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土木工程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在施工中广泛应用新型施工工艺,既能提高工程的建设速度,还能降低土木工程建设成本。本文围绕土木工程的施工工艺及新工艺的运用展开讨论,包括结构施工工艺和基础施工工艺,为土工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工艺;新工艺
        引言:
        与传统施工工艺相比,新工艺应用在土工工程中,如广泛使用的混凝土材料,一方面可以提高结构的强度,另一方面可以产生不同的造型,使建筑结构形式更加丰富。在进行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各个施工环节,包括混凝土制拌、运输以及浇筑等,要求每个环节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施工,可以获得良好的施工效果,并且为土木工程质量提供保障。
        1.土木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1合理选择混凝土原材料
        在土木工程建设的准备阶段,也是混凝土制备的准备阶段,施工企业应根据工程建设要求,选用适合的原材料,包括砂砾、水以及水泥等,并且还应准备粉煤灰和添加剂等物质。在完成材料的选择工作后,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应对选用的材料进行试验,通过试验可以进一步掌握材料的性能,以便选用的材料满足建设要求。
        1.2科学设定配制比例
        将选用的材料进行科学的配比,在配比过程中,施工人员应根据设计要求,包括强度、抗弯、抗拉以及抗震等,对配比的材料进行调整,使混凝土强度符合强度标准。例如在制备强度为C20的混凝土过程中,根据C20混凝土配比标准,在每立方米内,要求石子的重量为1200千克、砂砾重量为621千克、水重量为175千克以及水泥的重量为340千克,最终配合比为3.68:1.81:0.51:1,此外在制备混凝土期间,施工企业应综合考虑自然因素、施工条件等,如施工所处的环境湿度较大,应降低混凝土内的含水率,或者混凝土制备场地与浇筑场地距离较远,应控制搅拌时间等。但是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应保证混凝土强度不受影响,避免混凝土存在质量问题。
        2.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
        2.1水泥水热化降低技术
        水泥是混凝土中重要的材料,但是水泥与水混合后,会出现水化热反应,在出现水化热过程中,混凝土内部温度不断升高,与自然环境的温度产生温度差,进而引发混凝土出现裂缝。为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施工企业应运用水泥水化热降低技术,主要是选用水化热反应较低的水泥,一般水泥为矿渣硅酸盐水泥,此外还应调整骨料、添加剂以及水在混凝土中的配比,进一步降低由于水化热产生的热量,使混凝土内外部温度保持相同状态,降低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概率。
        2.2混凝土浇筑技术
        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是重要的环节,施工企业应重视混凝土浇筑,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浇筑。首先,应确定混凝土浇筑的顺序,按照自然流淌斜向分段的原则,由低到高进行浇筑施工,其次在施工过程中,禁止向混凝土内加入任何材料,防止混凝土的性质发生变化,最后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后,应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2.3混凝土振捣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的同时,还应进行混凝土振捣施工。在振捣施工时,根据混凝土浇筑高度的变化,采用坡脚振捣、坡中和坡顶等振捣技术。

在采用上述振捣技术时,应保证每个位置的混凝土均能进行充分的振捣,并且要求振捣棒的顶部边缘进入到混凝土表层以下的5公分处,在移动振捣棒时,要求移动距离控制在40公分以内,在操作振动棒过程中,还应按照慢拔快插的原则。
        2.4混凝土施工技术标准
        混凝土施工技术标准如下:一,在混凝土施工的准备阶段,应对混凝土性能进行试验,保证混凝土配比更加科学合理;二,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对施工方式进行调整,如在夏季尽量在早晨或者晚上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防止混凝土受到高温,内部出现较多的裂缝;三,严格对混凝土浇筑现场进行管理,避免无关人员进入到浇筑现场,影响混凝土浇筑正常的进行。
        3.土木工程中的基础工程施工
        3.1桩基技术
        土木工程基础工程施工尤为重要,如果基础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土木工程整体结构会处在极不稳定的状态。在基础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到桩基础施工技术,主要为混凝土灌注桩施工。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应对基础工程所处的地质环境进行全面的勘察,根据地质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然后按照顺序进行混凝土施工。在施工期间,应使混凝土与周围土体结构充分的融合,才能提高混凝土与土体间的摩擦力,从而增加混凝土灌注桩的稳定性。
        3.2基坑支护技术
        许多土木工程在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基础工程所处的地质结构内含有较多的软土成分,施工企业对软土成分进行处理,通常会挖掘出较大的基坑,在基坑中使用支护技术,使基坑的边坡更加稳定,为后续的基础施工提供安全保障。在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根据土木工程结构形式以及强度要求,选用不同的支护技术,包括连续墙技术、深基坑搅拌技术等,或者对上述支护技术进行组合,形成组合式支护体系,从而提高基坑的稳定性。
        3.3地基测量技术
        由于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随着挖掘深度不断增加,地质结构更为复杂,施工企业应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以便满足基础工程建设要求。在施工期间,施工企业应运用地基测量技术,随时测量基础工程的高程变化,高程一旦发生变化,会对工程的建设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高程低于设计标准,施工企业需要进行回填,导致工程成本不断提高。通过对基础工程测量,可以实时掌握基础工程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根据变化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保证基础工程正常的施工。
        3.4沉井基础的施工技术
        采用沉井基础施工技术时,需要在基础内设置多个构件,包括刃角、井筒等,同时配合使用内隔墙,在基础中构建圆形等筒装混凝土结构。该技术一般应用在特殊的土木工程中,如桥墩、取水结构以及高层建筑。在沉井基础施工技术应用期间,施工企业画定井筒的位置,在画定的位置进行取土施工,然后将刃角、井筒放入到孔洞中,然后将混凝土灌入到孔洞中,最后借助重力的作用,使混凝土进入到孔洞中,并且与孔洞壁相互摩擦,有助于提高沉井在孔洞中的稳定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根据土木工程建设要求,严格配比混凝土,使混凝土强度符合建设标准,然后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混凝土施工。此外施工企业应重视土木工程基础施工,在基础工程施工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一方面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另一方面保证工程质量符合建设标准,从而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展宏威,吕威.土木工程的施工工艺及新工艺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1):211-211.
        [2]丁开杰.土木工程的施工工艺及新工艺的运用[J].甘肃科技纵横,2013,(10):70-73.
        [3]赵如金,张兆春.土木工程的施工工艺及新工艺的运用[J].门窗,2014,(9):3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