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进农村党建工作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付仲嫄
[导读]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也是推进农村党建工作中首要重视的工作。
        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委党校  河北省衡水市  053000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也是推进农村党建工作中首要重视的工作。加强党建工作,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落实期,更要深刻认识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加强党内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的积淀,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发展特色。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认真汲取其文化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是我们应做的工作,只有正视历史,不搞历史虚无主义,更要反对和制止民粹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才是尊重先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的最好方式。时刻警惕思想意识的流变和外来文化的破坏,始终致力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并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用来武装全党思想。加强中华传统文化与党建工作相结合,要增强党员干部的自觉性,正确地使用传统文化资源,逐渐加深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此外,在党建工作中,要从更高的角度、更深的层次去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将其贯穿于党建工作的具体实践中,最终创造出具有现代气息、能够为我党所用的先进文化,有利于提高我们干部队伍的文化素养,促进我们党建工作的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党的执政理论,促进党建工作布局和开展,更促进党群关系在血脉上顺其自然的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存在乡村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上,以儒家为特点的传统文化存在于农家的各种节日祭礼、庆祝、纪念以及重大的事件活动中。把它与党建工作的结合有助于扩大党建工作在乡村生产生活中的布局空间,不断促进党建工作的开展,加强党员干部的文化素养,加强党员干部间的融合,促进各项工作开展的效率。以优秀文化的传承为契入点,传播主流价值,增强党员干部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开阔了党建理论的视野,为党建工作科学化打开了新大门。也更揭示出党建工作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让党建工作有迹可循,开拓了党建活动的载体,也扩大了研究空间,丰富了执政理论。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传统文化之精华,不断使之贯穿并加强各级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等,提高各方面的建设效果。及时发现农村党建工作中薄弱环节中的问题并严加惩处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增强全体党员的文化自觉,使党建工作引领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推进党建工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之“根”,可以借优秀传统文化凝结党内共识,严明党风党纪,贯行勤政为民。我们需积极探索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内政治文化构建中发挥作用的方式,如探寻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准则、健全优秀传统文化作用机制等,助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促进党建工作。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基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内在一致,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核心价值观决定文化性质和方面的最深层次要素,它不断支撑了传统文化并使之传承发展、发扬光大,充满活力与张力。而传统文化以其各种外在绚丽的形式,存在并活跃于乡村各种祭祖、庆典、纪念等生产和日常活动中,使得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几千年来已经深深扎根于群众心中。核心价值观更注重突出核心要素、凝练表达和强化实践导向。任何情况下,践行核心价值观都离不开实践,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下,乡村级党组织要自觉行动起来,形成自觉的信念、自觉的行为,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做好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组织宣传服务群众,规化生活生产秩序,融合生产生活氛围,不断搞好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给每一个公民指出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标准,是每个中国人应具备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做好创新传承与弘扬,能够积极促进和融合党群关系,推进党建工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要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使其成为涵养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淡化,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要教育群众去认识传统文化中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精神基因、精神标识对我们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性,决不可淡化和丢弃;另一方面还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我国正处在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核心价值观和文化传承的认同如果出现不一致,势必将会产生很多问题。正是如此,我党深刻认识到加强党内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时刻警惕思想意识的流变和外来文化的破坏,始终致力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并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用来武装全党思想。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坚守文化自信,以德修身,切实提升党员干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敬畏与学习,逐渐加深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在实践中,要善于引导民众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对中华自身文化的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党建工作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农村中优秀的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有共通之处,在某些方面可以对接、互动与共生,这更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增强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感与传播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力,更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的实现。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