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公证处 江苏 213200
摘要:社会发展带动科技进步,档案管理趋于信息化。电子档案开始取代纸质档案。目前,档案管理人员和管理方式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档案管理的需求,从而导致管理中出现多种问题。为确保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单位需要针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管理方式的创新和管理人员的培养。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创新
引言
事业单位的档案资源对本单位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的记录,涵盖了文字、音像等诸多载体形式。而档案管理则是收集、整理、保管这些多样化载体形式的资料,以便将这些档案资源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在新时期下,传统档案管理模式暴露出诸多问题,亟需进行创新和改革。事业单位要充分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从制度、管理机制、人才建设等多角度着手,不断优化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服务于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
1档案管理中存有的问题
1.1对档案工作缺乏重视,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低
在大数据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长期没有新的开发和利用,基本一直停留在收集档案信息和保存档案信息的状态,档案信息的利用程度低。这种停滞不前的情形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和提升,特别是面对信息化时代,社会与单位人员流动性强,利用率低势必会对其产生影响。另外,对于管理人员和工作本身的不重视也导致岗位上的人才没能得以开发,很多事业单位轻视档案管理,更加注重业务带来的经济效益,对于档案管理来说,在事业单位中的作用得不到发挥,恶性循环下更加容易被时代淘汰。
1.2缺少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在我国事业单位发展初期,很多管理制度都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制定的,因此,档案管理制度同样也是如此。如今,在新时期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社会经济形势在原来的基础上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同时,事业单位因为受到经济以及政治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也在原来的基础上发生了进一步变革。然而,在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很多事业单位仍然还是采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这就导致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在实施中已经无法再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并且在整个档案管理流程上呈现出了非常明显的混乱性。另外,在传统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中,对于档案管理人员职责以及流程等作出了相应的规定,然而,事业单位在对内部结构进行调整时,又重新成立了非常多的部门,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制度体系来开展工作,将会对最终的工作效果带来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导致岗位人员工作职责得不到全面落实。
1.3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比较缺乏
档案管理工作由档案管理人员具体开展,因此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会受到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养、能力水平等因素的直接影响。调研发现,我国很多事业单位缺乏复合型的档案管理人才,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创新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首先,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仅仅是堆砌与存放档案资料,档案管理理念不够先进,没有将这些档案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其次,部分档案管理人员不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水平。受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很多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不符合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要求,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职能的充分发挥。最后,部分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难以高效利用信息化技术与设施设备,导致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遭到延缓。
2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
2.1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档案管理工作水平会对事业单位发展产生直接影响,虽然影响的效果是缓慢的,但长远来看仍然会产生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由于档案管理的作用没有体现在表面,使得大量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都认识不到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积极价值,因此使档案管理流于形式。
对档案工作的创新,必须首先想方设法改变领导认识,使其能够深刻认识到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使其能够将档案管理工作从行政管理部门中分割出来,成立独立工作部门,为单位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并对奖惩措施进行落实,对于表现优秀的管理人员给予奖励,进而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确保档案工作的高效运行。
2.2创新服务模式
档案管理这份工作自诞生起就伴随着服务单位整体的使命,必须不断优化服务模式。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完善单位内部局域网,以数字化图书馆相关技术为基础,开发专门的网页,并逐渐完善这个在线服务体系。利用在线服务系统,访客可以在整个数据库中快速检索有用的档案,并自行下载。在传统的服务模式中,费好大劲整理好的档案实际上很少能得到有效利用。新型服务模式节省了传递过程中消耗的时间,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向单位其他部门的同事同事提供了更好的档案利用体验,最终实现工作自动化,提高单位整体的工作效率。
2.3加强档案管理制度完善工作
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因为涉及的内容非常多,所以在整体上具有非常明显的专业性。这就需要事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出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保证在内容方面可以满足一定的科学化以及规范化等要求。同时,在对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实施时,还应该将相应的监督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落实,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内对档案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对档案管理工作流程进行不断优化与完善,通过构建出完善的制度体系,保证档案信息收集以及整理等工作可以实现顺利开展,制定出科学的档案管理工作考核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有效避免各种档案管理风险问题的产生。事业单位可以将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工作之间进行有效结合,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档案管理工作行为进行合理约束,从而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可以面向规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2.4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要加强档案人员的工作技能培训,杜绝形式主义作风,以提升工作技能和工作效率为出发点,从技能和方法的角度深入学习,改善人员的信息化操作水平,多角度多方面的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同时应当培养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作为事业单位中的一个必要部门,应当转变工作态度,改变工作模式以配合新技术的开展,有意识地增强信息安全意识,从自身出发,以自身力量迎接新的未来。
2.5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通过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优化档案管理效率,还可以显著提高档案服务质量。在具体实践中,要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规范标准进行统一构建。事业单位需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将单位业务情况、发展特征等纳入考虑范围,对内部管理体系科学构建。在档案录入过程中,需结合管理标准统一标识、格式等诸多细节,同时增强档案管理软硬兼的标准化,从而保证可以高效共享档案数据。此外,还可以将计算机、通信、大数据等各项先进技术综合运用其中。
结束语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仍然没有充分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新时代,对内部的控制关乎单位生死存亡。事业单位要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建立规范的制度,引进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才能为自身发展提供保障。档案管理部门要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充分发挥档案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秋菊.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档案,2019(04):85.
[2]田岳海.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管理路径研究[J].记者摇篮,2019(08):76-77.
[3]张新颜.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与创新策略初探[J].办公室业务,2019(14):121.
[4]钟颖.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与创新策略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9(1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