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造价过程管理剖析与实例研究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5月13期   作者:钱月花
[导读] 在建筑施工企业工程管理过程中,
        摘要:在建筑施工企业工程管理过程中,造价管理是一项贯穿全过程的系统性工作,为切实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本文主要以项目中标后施工过程管理为研究重点,针对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实际难点问题,着重就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思路进行深入梳理剖析,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
一、引言
        施工企业应将工程过程造价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的核心内容,实施价值工程,争取以最小的成本投入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内部的工程造价管理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我们可通过完善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来获取和增加一定的收益,避免出现难以受控的经济损失,推动企业朝着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由此观之,深入剖析企业内部的过程造价管理至关重要,一套有效的管理对策可促进企业内部的整体平衡发展。
二、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激烈竞争下的中标项目“先天不足”
(二)不精准的预算编制和漏洞
(三)不及时的施工现场签证管理
(四)不完善的索赔管理问题
三、实现有效管理的具体举措
        恶劣的市场形势下,如何在逆势中存发展、创效益,建立有效健全的管理机制,强化施工企业过程造价管理思路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核心工作之一。
(一)注重项目商务策划的编制
        策划就是运筹帷幄,项目中标后,企业内部应组织相关人员成立项目商务策划小组,通过熟悉、分析项目各类资料,理清思路,盘点整个工程经济工作。其次,在理清思路的前提下,项目部要制定项目经济管理的各项目标,包括效益、二次经营、产值、成本控制、资金平衡、要素资源控制等目标,各个条线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责任到人。
        策划的优势在于有提前量,只有对项目有利和不利因素都做到心中有数,才不至于在有利的情况下错失良机,在不利事件发生时手忙脚乱。提高工施工企业注重项目的商务策划,对项目的盈亏及风险点分析透彻,为后续项目经济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打好基础。
(二)加强过程中的造价管理
        当前的建筑市场早已从过去计划经济指导下的等、靠、要、不计盈亏、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发展到现在的市场经济指导下的竞争机制,投标项目很多都是低于成本价中标,项目的毛利逐年下降,如何提升施工过程中的造价管理能力,通过节能增效为企业创效益,是施工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归纳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
1、杜绝计量建模错算漏算,扎实计量计价基本功
        计算工程量是造价人员的基本功,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工作环节,传统的手算已经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便捷的软件建模。但建模软件仅仅是一个算量工具,它能精准出量的前提不仅仅是造价人员的操作熟练度,更重要的是考验造价人员对施工工艺、施工流程及计量规范之间的熟练度。以某项目为例,造价人员通过三维立体建模过程中,发现相邻集水坑及承台放坡之间的土方是可以留存不予以开挖的,但根据现场实际施工经验且结合生产部门对于土质及施工工况的现场反馈,此区域根本无法留土。这时造价人员就及时跟技术部门进行反馈,第一时间向设计争取相关放坡节点的修改。同时,造价人员通过优化建模质量,运用布置承台构件来将此区域填满,按实准确计量开挖土方方量。你可不要小看这个三角,仅仅这一个节点就增加挖运方量46立方米,那对于一个大型基坑来说,造成漏算的挖土方量可想而知。如果当时造价人员仅仅是机械式基础性的建模,那么一个建模小节点就给项目上带来了大额的收入损失。

        因此,当今居多以固定综合单价为计价模式的项目,倘若工程量存在漏算错算无疑是给原本中标价较低的“先天不足”项目雪上加霜,企业管理者应持续加强基础培训,提高造价人员的业务基本功,只有在扎实计量计价基本功的基础上,再借助建模软件、BIM技术、智慧建造等信息化平台优势,才能为项目降本增效夯实基础。
2、成本控制与分析工作的提升
        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管控,就是在开工前项目编制商务策划的基础上,造价人员应根据施工图做好成本预算,分析出人工、材料、机械的含量,并与中标预算作好对比,将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及其他费用的目标成本落实到生产、材料、机械等各部门,进行责任考核。要做好项目的成本管控不是某个条线岗位的职责,而是整个项目团队的共同目标,各岗位应各司其职,出谋划策。
3、加强签证索赔意识及熟悉签证索赔程序
        工程索赔就是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因非已原因造成损失后,根据合同文件向业主要求经济补偿或工期延长补偿的过程。索赔首先要建立在合同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施工现场各条线相关人员应对合同基本条款、涵盖内容有较深入的了解,并增强全员的合同意识。诸多索赔成功案例证明,施工企业要获得索赔成果,项目各部门全员参与过程收集完整有效的基础资料是前提。以参建的某国有资金投资项目为例,该工程合同造价8.99亿,合同工期为2013年9月15日至2015年9月30日,工程实施期间因项目功能定位发生巨大变化、建筑材料恰逢大幅上涨、业主资金出现周转缺口等多种原因造成项目工期严重脱期,实际竣工日期为2020年5月30日,项目部借助这些客观因素,通过过程中收集积累的大量设计修改、过程中备忘录和设计交底,上报工期延期和材料调价签证等诉求,在大量基础数据面前,经过无数轮的谈判最终取得了业主与审价单位的认可,同意给予适当工程补贴,同时大量的工程原始资料也为项目最终成功调概提供了有效的基础资料支撑。

        日常的签证索赔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企业应结合国际惯例和国内的法律标准,实现项目内部各条线的有效沟通,部门联动,相互补位,确保签证索赔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尽最大的努力来实现有效的签证工作,为项目扩大收益。同时,提高项目商务团队的业务能力,也为企业培养商务人才做贡献。
(三)各参建单位的无缝对接、合作双赢
        施工过程中,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团队力量,那就是项目各专业参建单位的造价人员,他们在建筑领域有着自身的专业优势,充分发挥专业团队造价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是提升项目造价管理工作的另一重要途径。

        以上是XXX项目地下室底板下防水优化方案后的对比,根据原施工图防水做法不仅造价高、而且高额投入的防水效果未必能有预期的好效果,采纳防水专业团队的建议将底板防水采用优化后的方案做法不仅使造价减少近一半的投入,更提高了底板整体防水效果,确保工程质量、减少堵漏成本是施工企业不容忽视的变向收益。另外,底板防水方案优化后看似利润变小了,但是该工程是一个政府项目,工期节点十分紧张,竣工开张日期锁定,工程均不容许脱期。通过优化防水方案,减少了多道防水施工工序,包括砼保护层养护期,为项目缩短工期提供创造了条件,最终地下室更是超施工计划提前出±0.00,得到了业主的高度肯定,提升了施工企业品牌形象的同时,也达到了参见单位之间合作共赢的目的。
(四)加强造价管理人员的人才培养及梯队建设
        施工企业的造价人员通常投身于项目第一线,工作环境艰苦,接触人员复杂,多数人员再次择业更倾向于选择建设单位及咨询审价单位的造价岗位。一个成熟造价人员的中途流失无疑对项目及企业来说是巨大的损失,企业管理者应做好项目造价人员配备工作,关心条线工作人员的思想动态,特别是做好阜外市场造价人员的稳定工作。通过组织商务技能活动发掘、培养一批具有全面工作能力的骨干,储备、扶植一批青年走上项目管理的工作岗位,提升企业的吸引及凝聚力,做好企业优秀造价管理人员的梯队建设。
四、结束语
        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自始至终贯穿于施工企业整个生产过程中,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工作。不仅需要得到企业负责人的重视,同时也需要企业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协作配合,共同努力完成,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