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工程项目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因此,如何提高财务管理能力的提高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内容。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阶段,通过采取科学的造价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达到这一目的。动态控制方法作为目前在实际工程实施阶段的一种常用造价管理方法,取得的效果有目共睹。本文将就建筑工程造价特点及动态控制实施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特点;动态控制;实施方法
在建筑工程的实施阶段,工程造价是实现项目有序管理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体现项目价值的重要阶段。在近些年,采用动态工程造价这一方法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因此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对如何实现建筑工程动态造价管理以及对动态控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筑工程造价概述
建筑工程造价主要指建筑工程投入的资金费用。从市场经济发展层面进行分析,建筑工程造价主要包含固定资产投资费用、意向工程价格总额两个方面含义。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费用主要为某项建筑工程项目预期开支涉及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或者建筑工程实际开支涉及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即建筑工程在建设期间涉及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费用资产总和;而意向工程价格总额则是在意向工程建设完毕后,预先估计所得的工程价格总和,或者实际建设阶段各模块价格总额,意向工程价格总额又可称为承发包价格。
二、建筑工程造价特点
(一)动态变化
建筑工程主要包括建筑项目决策、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验收等几个模块。上述模块均存在多种不可预计的施工造价影响因素。如在建筑施工阶段,任意施工模块构件信息变换,均会影响整体工程施工造价。
(二)分项组合
建筑工程项目大多为若干个分项工程组合的模式。如房屋建筑工程主要包括土建施工、混凝土工程、钢筋工程等几个模块。据此,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就需要预先进行各分项工程造价预算及管理。随后将各分项工程造价管理模块进行有机整合,最终进行完整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的核算。
(三)不可复制
不同的建筑项目在施工类型、建设区域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这就导致建筑工程造价具有独特、不可复制的特性。
三、建筑工程造价动态控制实施方法
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沿用的是前苏联的概预算定额管理制度,实行统一的定额管理(但电力、公路、房地产等不同行业又有各自不同的定额),造价师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工程量,套用定额进行静态造价,计价模式繁杂;定额量价合一,难以实时反映劳动力、建筑材料、施工机械的价格变动,最后造成估算低于概算,概算低于预算或预算低于结算。因此,建设单位应当对工程造价实施动态控制。
(一)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动态控制
在项目的决策阶段,投入的资金仅占总投资的0.5%(最多1%),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却高达70%甚至80%。
因此,建设单位必须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拿出多种投资方案进行比较。在选择建筑场地时,建设单位必须综合考虑交通、地价、搬迁成本等多种因素,尽可能降低建设成本;在选择项目施工工艺、施工机械设备时,必须坚持适用性与经济性;此外,建筑单位还须认真研究本单位自身财力、流动资金情况以及银行贷款利息,并运用单位生产能力法、实体尺寸法、朗格系数法进行动态投资估算。
(二)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动态控制
在项目的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超过75%(甚至高达92%)。因此,建设单位应当组织不设标底的公开招标,鼓励多家设计单位竞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允许日本、美国等外国设计师参与竞标),鼓励设计单位拿出更多更好的设计方案。然后,建设单位须运用价值工程理论,根据项目的功能、用途,计算出功能评价系数,从所有设计方案中筛选出性价比最佳的一个方案。再后,建设单位须采取限额控制,对中标的设计方案进行量化、细分(采取限额控制可节省10%~15%的项目投资)。有条件的建设单位必须运用BIM技术,认真审核、研究设计方案中的每一个细节,并进行虚拟施工,以提高效率、保证项目质量,并节省投资。
(三)项目招标阶段的造价动态控制
在项目招标阶段,建设单位应鼓励具有良好资质与信誉、自身资本与实力较强、项目管理水平较高的施工企业参与竞标。建设单位还须根据设计方案编制工程量清单,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标底。施工企业中标后,建设单位须认真起草合同(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详细写明项目的工程质量、项目工期、项目成本等条款,文字必须咬文嚼字,滴水不漏。
(四)施工阶段的造价动态控制
在工程造价中,材料费约占总额的70%。因此,建设单位必须责成施工企业运用价值工程理论,选用价格低、功能好的建筑材料。同时,建设单位还必须要求施工企业与材料供应商保证材料的质量(这一条应当写进合同)。施工企业在采购材料时,必须组织若干批互不相识的技术人员对材料进行质量检测,以确保材料的质量。运输材料时必须选择最短的路线,以尽量减少运输成本;材料进场后实行集中式封闭存放,施工企业必须根据施工方案合理使用材料,严禁浪费。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必须建立绩效考核制度,优化资源配置,采取先进技术方法组织施工,以降低施工成本;若发生偏差,须提出几个不同的技术方案,再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选择最佳方案解决偏差。建设单位则必须实行全过程现场管理,督促施工企业严格施工,保证施工质量。若发生工程变更,双方应查明工程变更发生的原因、范围,尽可能缩小工程变更对工程量造成的影响。
四、结语
在结算阶段在项目结算阶段,建设单位须严格审核施工中每项费用的支出情况,认真研究、总结在本项目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为将来的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积累宝贵的经验。动态控制作为一种有效的工程造价控制方法,通过对其影响因素以及具体措施进行分析,保证了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的有效进行。总之,在进行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依据当前的各种技术要求,依据实际条件对方法进行优化。在保证建筑工程造价科学性的基础上增强效果。
【参考文献】
[1]何海奇.研究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J].建材与装饰,2020,(05):143-144.
[2]吴梅.建筑工程造价动态控制及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27):200-201.
[3]沈长富,程文聘,王丹.关于工程造价动态变化因素及管控措施的探讨[J].工程造价管理,2018,(05):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