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的措施途径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2期   作者: 吴玉红
[导读] 小学时期是学生进入学校生活并适应学校生活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对学生品行道德、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摘要:小学时期是学生进入学校生活并适应学校生活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对学生品行道德、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这些年小学所开设的一门课程,实现生活品德与社会行为中的有机结合,将对以往的传统课程教学方法进行积极改革,将是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素质教育理念在提升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提高;小学;教育质量;措施途径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的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知识目标、素质能力以及情感价值观等进行准确地把握,老师对课程知识的讲解能力将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小学生因为年龄小,性格上还未成熟,好奇心比较强,自制力比较低,这些都会影响到学生听课的效果。因此,采取相应的举措来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水平,将是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力。
  一、深入分析课本内容,要确保对课本分析的透彻性
        1.对课本内容展开分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本中所收录的内容,基本上是以故事型、图文型等主要内容。在课本内容上可以根据不同的章节来进行备课,将根据知识内容的不同来实施针对性的讲解,但是要将课本的主线紧紧把握。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本是在适应小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积极为学生创造快乐的生活。此外,还要培养小学生的判断、选择能力,让学生具有相应的价值意识能力,让学生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本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要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例实施延伸。
  2.道德与法治课本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着眼点主要是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基础,实现对学生良好品德进行培养,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为教学目标,将在别的学科建设中将起到基础性的作用。此外,这也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基础,将是学生学习别的学科的基础。通常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日常学习习惯,将是学生学习课程知识的基础。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是以生活情境的创设,以图片、小故事等来激发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将增强学生对生活的自信和理解,将推动学生生活独立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老师在课程讲解之前,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对课本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要想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讲好,就需要对透彻地分析课本内容,这是关键性的举措。
  二、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讲解方式进行创新
  随着小学课程内容的增多,小学生要不断地接受不同老师的课程讲解方式,这样老师在课程讲解过程中将形成思维定势。但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讲解过程中,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做出改革,应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和智能化的教学手段来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进行讲解,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应用不同课堂教学活动,推动课堂教学有效实现提升和拓展。对以往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要进行重点改变,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注重培养学生自信的性格,要积极开展下面几种课堂教学方式。


1.学生来讲,老师来听
  学生在讲台上来讲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并在上课之前要结合课本内容进行认真准备,及时查阅与课程内容有关的资料。在上节课结束的时候,要向学生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家长配合完成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讲解。学生在具体讲解的时候,老师要对学生的讲解内容进行聆听,并及时指出错误的地方加以改正,这样对以往的课堂教学形式作出重大改变。
        2.学生来写,老师来作答
  可以针对期中或者期末考试来开展课程内容的讲解,学生将课程知识点写到黑板上,学生只需要将题目或者疑问写出来,老师来负责进行解答,学生要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通过这样来完成课程讲解,需要学生课堂注意力高度集中,并进行快速地记忆和记录,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推动学生自主化学习能力的提升。
  3.男生女生一起向前冲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老师在复习课、习题课以及示范课讲解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竞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和内容在一张纸条上进行书写,可以将纸条叠成不同形状,可以是小花、可以是小船等,由一名学生将所有的纸条都收上来,将所收到的纸条打乱搅匀,按照学生的座位号进行重新发放,这样发放后学生将会拿到别人的题目,由学生做出解答,将答题内容写在纸条上,然后收上来发给出题的同学,这样就是为了更好地纠正和改错。在此过程中,进行两次纸条的分发,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答题和进行纠错。纸条最终回到原先写题的同学,将自我判定题目解答的正确性,这样来让学生实现对课堂教学知识的有效巩固。
  三、要扎实开展课程教学的反思
        反思是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反思过程中,要及时梳理课程教学知识,并及时总结一些成效明显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案例,整合课程教学中的各类突发事件,这样就能在后期的课程教学中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课程教学的反思不仅老师在课程教学上的反思,也包括学生在学习上的反思。对于学生来说,要将自己的听课体会及时向老师进行反馈,根据课程教学成效来进行议课。将根据课堂教学中所搜集的问题来展开研究,借助于观课议课,师生之间强化沟通交流,对课程教学中的得失进行总结。第一,课堂教学要注重效率。对课堂教学效率进行反思,课堂教学效率是将课程教学内容要让学生以自己所掌握的内容来呈现出来,如果讲述了课程教学的内容的50%,但是学生学到了25%,这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50%。这样就能对课堂教学的单调性和主体性进行改变,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推动课堂教学效力的提升,让学生真正地做到学有所成,实现教学相长的教学目的。对成绩合格率进行反思,将从期中或者期末考试试卷来分析,这将是老师进行课程教学反思的重要信息。
        四、结语
要想提升小学德育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作为课程老师要做到就要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扎实开展课程教学反思,从而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实现不断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玲.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更好地落实法制教育,提高德育教育[J].速读旬刊,2017(9):78-79.
[2]秦金权.新形势下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89-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