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路面裂缝防治措施探讨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斯陈永 赵杭琪
[导读] 摘要:在我国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人们对市政路面工程的要求不断改善的情况下,减少了市政路面工程的反射裂缝,提高了路面的平整度和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已成为市路面管理部门的要求。
        浙江双鹏交通设施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在我国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人们对市政路面工程的要求不断改善的情况下,减少了市政路面工程的反射裂缝,提高了路面的平整度和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已成为市路面管理部门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了我国城市路面工程裂缝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城市路面工程裂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提高我国城市路面工程的裂缝防治水平。
        关键词:市政路面;反射裂缝;问题原因;防治技术
        市政道路的建设以及使用,不仅需要从设计以及建造上下功夫,更重要的还需要进行良好的后期维护。由于市政道路工程路面的结构相对复杂,并且所承受的压力较大,在长时间的使用之后将会容易产生裂缝,并且从我国当前市政路面工程的情况来看,产生裂缝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我们在市政道路工程使用之前,需要对反射裂缝出现的原因进行研究,以此来确定裂缝的类型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提高市政路面施工的质量。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可以从材料的配比、原材料的选择、施工要求等方面入手,通过这些措施来延缓裂缝程序的时间,降低裂缝的数量,提高市政路面的使用年限。
        一、路面裂缝产生机理
        导致市政路面工程出现反射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加强对市政路面工程裂缝的防治,选择合适的防治技术,首先我们需要对裂缝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从我国当前市政路面工程反射裂缝的情况来看,产生裂缝的原因有以下几个:对于新建的市政公路来说由于其路基受到长时间的碾压,此时对于不同区间段的路基来说,他们所承受的碾压强度是不一样的,因此使得不同区间的路基出现裂缝;对于改建的市政路面来说,新的路面铺设材料铺设在老材料上时,如果上下两层材料的结构体膨胀系数不一样,在加上外部温度、天气变化等因素也会产生裂缝;第三如果在施工材料中使用的碎石粒径较小,在没有处理好接缝的情况下也会形成渗水通道,从而造成路面出现裂缝。如果路径所承受的压力与设计标准不一致,那么在长时间车辆载荷的碾压下,也会导致路面出现裂缝。以上这些导致市政路面出现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且随着车辆行驶轨迹以及路面内部结构层的变化,裂缝也会跟着发生变化。
        二、裂缝产生的原因
        市政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在对市政路面反射裂缝进行防治时,需要了解裂缝产生的原因并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一般来说市政路面工程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设计以及施工等方面的原因。
        (一)设计方面的因素
        首先设计方面的原因是导致路面出现裂缝的主要因素,前期的设计对后期的施工具有较大的影响,如果在设计方面出现了问题,比如在材料的使用以及施工方案的选择上如果出现了问题,都会影响到市政路面的使用。我们从设计角度分析可以发现,设计环节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可能会导致裂缝的产生。例如常见的问题有设计的要求与道路的等级不符,或者在材料的选择上没有使用科学的材料配比,以及路面铺设材料的种类和厚度与原来的设计不相符合。
        (二)施工方面的因素
        施工方面的因素也是市政路面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如果设计环节没有问题而施工中出现了瑕疵,也可能会导致市政路面出现反射裂缝。施工中出现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基层开裂。在进行半钢性基层路面的施工时,由于里程数较大且需要使用的材料较多等,容易造成管理上的困难,再加上外部温度以及水分的变化等情况,使得建筑材料出现干缩裂缝或者温缩裂缝;而在地下水较多路面的施工过程中,由于长时间地下水的浸泡会使得路面基层结构遭到破坏,降低了路基结构的不稳定,最终使得路面出现变形甚至是裂缝;
        对于上下基层之间所具有的横向、纵向施工接缝如果位置相同,也会使得路面基层裂开,最终通过发射的形式使得路面出现反射裂缝。
        第二、面层施工不当。在市政路面的施工时不能在中途停止,如果施工中停止了将会产生裂缝;并且路面的摊铺宽度也不能太大,需要随着摊铺机的螺旋不断向两边散开。
        第三、基层材料配比方面。基层材料的配比也是路面工程出现裂缝的原因,在材料配比当中如果水泥剂量变大,将会影响到沙石混合料出现温缩或者干缩。


        第四、从化学性质角度来看,由于水泥的水化热反应较快并且安定性相对较差,从而导致水稳基层由于收缩而发生干裂;从物理角度来看如果水泥的初凝时间较短,硬化固结作用失效将容易导致基层松散并开裂。
        三、市政路面工程反射裂缝的防治措施
        (一)反射裂缝防治措施
        我们可以通过消除裂缝的放射源,不断提高路面的抗弯拉强度,铺设相应的过渡层等方式来消除应力。方法包括对原路面进行碎石化处理,使用土工织物以及加入大碎石的方法,使得上下层的应力能够得到吸收。
        第一、土工织物防治措施。
        原理:在路面底层铺设抗拉强度以及防水性能较好的土工织物,以此来提高路面的抗拉等力学性能。土工织物的选择需要能够固定住路面的施工材料。
        要点:①使用改性材料当做土工织物的粘层油;②一般来说粘层油的用量为 0.7~1.3L/m2;③需要分两次完成洒布过程,以保证洒布油量均匀分布。
        第二、旧混凝土路面碎石化处理
        原理:采取碎石的目的是将原来混凝土板上的应力以及变形进行消除,防止由于新材料的铺设而产生反射裂缝。
        要点:①将原来的路面进行粉碎;②碎石表面、中间以及底部等的长度分别不能超过 7.5cm、22.5cm、37.5cm;③对于不符合标准的碎石,我们需要进行二次粉碎和加工。工艺要素:清理→破碎施工→Z 型压路机压实→光轮压路机压实→路面养护。
        第三、采用沥青大碎石应力吸收层
        原理:通过大块碎石来将路面结构所产生的应力进行吸收,是大碎石的主要丛。通过具有柔性的路面基层可以有效减少路面的裂缝,并且由于大碎石具有较大的孔隙可以对旧混凝土块所产生的集中应力进行有效吸收,防止出现反射裂缝。
        要点:①根据路面施工材料的体积以及厚度等来确定大碎石的设计标准;②使用改性沥青来作为大碎石吸收层的材料;③保证科学的矿料间隙使其能够满足排水的要求;④孔隙率需要保证在 15%以上,并且路面铺设层的厚度需要达标,一般来说不能低于12cm.
        (二)半刚性基层开裂的防治措
        防止反射裂缝产生的控制措施需要从施工原料的选择、材料的配比以及后期的施工养护等环节入手,通过多种方法多管齐下,才能有效降低裂缝的发生几率。
        第一、原材料控制。①材料的配比影响到了混合料的强度,因此为了符合冻融实验的标准以及要求,我们需要使用 2%的水泥,同时结合 5%到6%的天然砂砾。②基层材料的颗粒不能超过 31.5mm,并且颗粒的直径需要保持在 26.5mm 以上。如果颗粒直径过大将会影响到基层表明的离析程度。
        第二、优化施工配合比。①对石屑等碎石料需要进行有效控制,在配合比例上不断优化,在不影响强度的情况下使得钻芯的样品能够完整;②在保证集料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设计的强度,降低对水泥的使用;③上基层中包含的水泥应控制在 5%左右,最大不能大于 5.5%。同时还需要做好相应的防水工作,防止由于路面积水对路基造成影响,最后在行驶车辆的碾压下形成裂缝。
        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路面反射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设计方面的因素也有施工过程的因素,比如外部的温度、水分以及车辆的载荷等。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反射裂缝出现的原因来选择合适的防治技术,针对不同的原因来采取不同的方法,以提高市政路面的使用效果,提高车辆的行车舒适性。
        参考文献:
        [1]钟金启.市政道路白改黑工程反射裂缝防治效果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4,000(001):134-136.
        [2]张德清,李建伟.市政工程中"白改黑"路面反射裂缝的成因与防治[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000(012):17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