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管理在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中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叶剑
[导读]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为市民出行带来极大便利,其运营安全也得到广泛重视。
        佛山市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为市民出行带来极大便利,其运营安全也得到广泛重视。文章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存在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人员、设备设施、环境和管理因素,并针对四个因素提出相应的运营安全管理优化对策,希望能够为安全运营积累丰富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轨道交通;交通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
        引言: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凭借运量大、速度快、节能、准时等优势成为广大市民出行的最佳选择,但由于综合性强,所处空间特殊,一旦出现事故,就会产生严重后果,所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研究,对预防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概述
        1.1安全风险管理模式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行业内部越来越重视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安全风险把控,从不同的阶段展开较为成熟的风险管控,主要包括规划和可行性研究阶段安全风险把控、勘察设计阶段安全风险把控、施工阶段安全风险把控等。在管理模式上主要突出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分包单位以及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五个层面,形成以建设单位主导、施工单位(分包单位)落实安全风险管理主体责任、监理单位全过程监督、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监管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1.2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在具体的建设当中,通常需要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来对整个工程建设过程进行管理,其主要包括:安全风险评估与方案论证、工程监测管理、现场安全管理、工程预警管理、应急响应管理、安全风险履约考核管理、周边环境保护管理等涵盖多方面、涉及范围较为全面的各项管理制度。
        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存在的风险问题
        2.1人员方面
        人员方面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为生理、心理和技术三个因素。工作人员由生理因素造成的风险主要有列车司机违规驾驶,身体存在缺陷等风险;由心理因素造成的风险主要有安全意识淡薄、纪律性不强、心理素质较差等风险;由技术因素造成的风险主要有员工专业基础较差、操作技能不熟练等造成的风险。非工作人员由生理因素造成的风险主要有乘客身体原因造成的突发事件等;因为心理因素导致的风险,一般包含乘客乘车过程中心理层面的障碍等行为造成的危险事件等;由技术因素产生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乘客缺乏相关安全常识导致的危险行为。
        2.2设施设备方面
        轨道交通系统原本属于较为复杂的系统,涉及到许多的设施设备,包括信号设备、车辆设备、机电设备、环控设备等。安全运营必须以设备的安全运行为前提,任何一个小故障都可能导致不安全后果,造成运营秩序不顺畅,甚至更严重的事故。由此可见,设备质量与性能的好坏,对于轨道交通建设极为重要。
        2.3环境方面
        在轨道交通方面,内部环境通常包括区间、车站公共区域、设备用房和管理用房等区域的空气环境指标。这些指标可能会导致工作人员和乘客致病,也可能会造成设备设施不能正常运转[1]。外部环境包括极端气候灾害等自然环境和涉及极端恐怖组织等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由自然界提供的、人类难以改变的生产环境,如台风、暴雨、暴雪等对轨道交通线路设备的破坏。极端恐怖组织因素主要有人为排放有毒气体、爆炸、纵火等行为。
        2.4管理方面
        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运营风险主要体现在规章制度和安全保障工作的漏洞。

例如规章制度不健全,带来管理职责不明确、工作组织混乱等问题;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领导层责任心不够,监管不严格,员工在工作中违规操作等,这些都会增加安全风险。
        3安全风险管理在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中的应用
        3.1隐患排查管理方法的应用
        在轨道交通建设的过程中,在土建工程、轨道工程、车辆段、机电设备安装等各个环节都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以及工程使用功能受损[2]。因此,需要加强隐患的排查与治理。第一,建设单位应当要在合同中明确各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建立相应的信息平台,对各参建方进行合同履约管理。第二,施工单位应当要落实隐患排查管理主体责任,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配齐责任体系人员,全面展开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第三,监理单位应当要在监理的过程中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要求施工单位及时进行整改,情况严重时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停施工。
        3.2安全标准化的应用
        安全风险管理中,安全标准化是非常重要的。安全标准化主要包括各项管理标准化、质量标准化、文明施工标准化、岗位检查标准化以及教育培训标准化等。第一,各项管理标准化。管理标准化主要是指为各项管理工作提供统一的标准和办法,使各项管理工作能够有章可依,包括安全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设备及材料管理、安全管理各项制度、岗位检查制度、岗位考核管理制度、教育培训制度等方面的内容。第二,质量标准化。质量标准化主要是通过各种技术方案、产品质量标准化控制措施、施工方案和方法等方面的质量进行全面监督与控制。第三,文明施工标准化。文明施工标准化是指在施工的过程中按照相关规定来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保证施工作业环境,降低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第四,岗位检查标准化。岗位检查标准化主要是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标准检查制度和表格,对基层施工岗位人员进行标准化控制。第五,教育培训标准化[3]。参建单位需要定期开展质量安全教育以及技能培训,借助标准化的培训方式和模式来提升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经验和技术。
        3.3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
        信息化管理平台是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其重要的技术支持。在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和使用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系统:第一,安全风险管理系统。该系统结合动态监测信息以及视频监控信息数据等,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以及自动预警技术等,对整个建设过程进行安全风险管理。第二,隐患排查与治理系统。该系统覆盖了各种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监控体系,能够为参建的各个主体提供信息化、全面化以及动态化信息,为各项安全隐患管理与排查工作奠定良好基础。第三,应急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应急组织体系设置、应急预案管理、重大危险源日常监管、应急物资管理以及突发事故评价等内容,通过建立高速信息通道,对安全生产的信息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与分析,做出安全评估[4]。第四,人员定位和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通过网络及监控中心来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施工现场的不安全行为,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保障。第五,远程培训教育系统。该系统主要通过远程在线教育方式来为参建各方人员提供开放式的学习平台,使参建各方人员能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快速学习,及时提升自身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安全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降低安全风险对整个工程建设过程的影响。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安全管理要点,相关管理人员应当要借助信息技术、安全生产标准化等方式方法来加强安全风险的管理,强化隐患排查治理,为整个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睿.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及构建[J].低碳世界,2019,9(05):254-255.
        [2]盛伊琳.基于风险管理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方法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9,22(04):52-55.
        [3]张荣锋,黄鹤华,陈玄斌.南昌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探索与实践[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4):154-155.
        [4]吕培印,刘淼.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风险管理现状与发展建议[J].都市快轨交通,2018,31(06):4-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