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目前学校各类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并分析学校卫生管理和健康教育工作对传染病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6期   作者:陈汉奕
[导读] 分析各类传染性疾病在学校中的发生情况
        [摘要]目的:分析各类传染性疾病在学校中的发生情况,并研究卫生管理以及健康教育工作对传染病的预防效果。方法:对2015-2019年传染病事件的资料进行统计,并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选取本县某小学120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均包含60位学生。研究组学生接受卫生管理和健康教育,常规组学生不接受任何方案。分析两组学生的传染病感染率以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结果:2015年有273例学生感染传染病,2016年有413例,2017年有220例,2018年有428例,2019年有304例,2018年的传染病发生率最高,2017年的传染病最低。分析两组学生的健康知识掌握水平以及传染病感染率可知,相对于常规组,研究组学生的健康知识掌握水平更高,传染病感染率更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015年至219年传染病发生率较高,实施卫生管理以及健康教育工作后,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率得到控制,且表现出下降的趋势,由此表明学校进行卫生管理以及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传染病发生率;卫生管理;健康教育;预防;各类传染病;学校
        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极易出现传染疾病,学校便是其中一处[1]。由于学校中有众多学生,因此一旦发生各类传染病,病毒便会迅速传播,危害到学生的身体健康[2]。本研究对目前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健康教育以及卫生管理对学校传染病预防的影响,期望为未来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提供借鉴,现将研究资料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本县某小学的120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均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60位。具体如下:
        常规组有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龄最小者7岁,最大者15岁,平均年龄为(12.6±0.9)岁,研究组有男性45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19岁,平均年龄为(15.2±1.2)岁。资料对比结果,P>0.05,两组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
        观察对象选取标准:①观察对象未存在精神系统疾病或失语症,可与研究人员正常交流;②观察对象及其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与本研究。
        观察对象筛除标准:①语言表达能力存在问题,无法与研究人员进行正常交流;②存在精神系统疾病,且病情较为严重;③患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内科疾病,内脏功能存在异常;④其他可对本研究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
1.2方法
        统计2015年至2019年传染病在学校中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对照实验。常规组学生不接受任何健康教育,研究组学生接受健康教育和卫生管理,具体内容为:学校定期对教室、餐厅等地方进行消毒,定期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对传染病的了解,并指导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如何预防传染病。
1.3观察指标
        ①统计本县2015-2019年学校传染病疫情的发生情况;②观察学生健康知识的掌握水平;③统计健康教育措施实施后学校传染病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针对所有研究数据,利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的表示方式为[n(%)],检验方式为χ2检验;计量资料的表示方式为均数±标准差(x±s),检验方式为t检验。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015-2019传染病疫情个案统计
        本研究对本县学校传染病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2015年至2019年共发生1638起传染疾病,其中,2015年有273例学生感染传染病,2016年有413例,2017年有220例,2018年有428例,2019年有304例,疾病类型有:水痘、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以及流感。其中2018年的发病率最高,2017年的发病率最低,附表1。
表12015-2019传染病疫情个案统计



2.2  两组学生传染病发生率的对比
        对比两组学生的传染病发生率可知,相对于常规组,研究组学生的传染病发生率更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附表2)

注: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学生健康知识掌握水平的对比
        分析两组学生的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可知,相对于常规组,研究组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附表3)

注: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传染病发生前存在潜伏期,学校因人口密集而成为传染病的高发地,其中的学生以及老师均会成为传染病病毒的携带者[3]。在学校传播的传染病类型通常为肠道感染或呼吸道感染疾病[4]。在学校中,因人口流动性较大,所以传染病的传播速度较快、范围较广,学校发生传染病,不仅会对学校中的人口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影响社会中群众的身体健康[5]。因此,有关部门及学校要对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予以重视,采用有效的措施,保护学生及教师的身体健康,降低传染病的发生率[6]。
        本研究对2015年至2019年学校传染病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在学校中流行的传染病主要有:水痘、手足口病、诺如病毒以及流感,2018年的发病率最高。调查期间,本研究选取120位学生进行对照研究,分析卫生管理以及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发现,接受卫生管理以及健康教育的学生,其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更高,传染病的发生率更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积极开展卫生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能够增强学生对传染病的了解,降低传染病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学校是传染病的高发地,积极开展卫生管理工作以及健康教育工作,能够有效降低传染病的发生率,发挥理想的预防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崔方正. 探讨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和健康教育工作对预防各类传染疾病发生的影响[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15(15):152-153.
[2]王德富. 探讨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和健康教育工作对预防各类传染疾病发生的影响[J].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11(7):1375-1376.
[3]金连梅, 荆瑞巍, 罗莉, 等. 我国学校传染病流行/暴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9,15(1):61-62.
[4]郭欣, 王星火, 石坚. 北京市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管理现状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8,15(1):27-29.
[5]白水莲. 分析目前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现状与对策[J].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 2017,15(3):231-232.
[6]刘晶晶, 孙忠贤, 李文杰,等. 张家界市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现状调查分析[J].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8, 16(4):12-14.
作者简介:陈汉奕,男,1967年4月出生,大学本科,民族:汉族;籍贯广东梅州,平远县。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卫生管理(基层);职称:内科副主任医师;职务:疾控中心主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