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中职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6期   作者:王善会
[导读] 思维导图就是心智图,通过这种方式的应用,
       摘要:思维导图就是心智图,通过这种方式的应用,能够充分的对发散性思维加以利用,它是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能够通过综合的对相关的线条符号、词汇,图像等多种工具加以利用,可充分的应用发散式和节点式的结构,这样就能将一些繁琐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层次清晰的图形,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使学习者学习相关知识,并对相关信息加以提取,在中职外科护理教学中使用可以提升效率并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维导图;中职;外科护理教学;应用
        前言:外科护理学是一门以实际操作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外科护理环境趋向复杂化,社会对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意味着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需要外科护理人员具备更高水平的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显然传统的教育模式与方法已经不能完成这一目标。思维导图又称为脑图,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运用文字形式画出学习者脑中的想法,采于联想和图形的方式进行思考,让学习更加形象、直观,帮助学习者加深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1中职外科护理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的可行性
        1.1思维导图的特点
        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工具,具有简单、高效、实用的主要特点。在中职外科护理教学活动中,思维导图的运用,较为注重图文并重的技巧内容,将各种内容的关系按照层级图表现出来,实现重点内容、图像、文字等内容之间的有效链接。思维导图运用至教学活动中,将充分调动学生的左右脑机能,借助记忆、阅读、思维等内容的规律性,提高教学活动的效能,实现逻辑思维与想象思维之间的平衡发展。思维导图的运用,将通过关键词汇引发想象构造,作为一种图像式思维工具,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显著的辅助效果。
        1.2中职外科护理教学的需求
        中职外科护理专业创新发展,将思维导图结合教学活动中,将满足护理专业的改革需求。中职外科护理教学,需要学生掌握医务护理的基本能力,其中包含生命体征测量、医疗技术、静脉输液、输血、冷热疗法、抢救技术共五十多项内容。中职外科护理专业教学,需要学生在校期间熟练掌握各种技能,并根据不同的工作需求准确运用。传统的教学课堂之中,教师较为注重教学内容的精准性及规范性,忽视了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尚未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结合至中职外科护理教学活动中,将有效帮助学生构建出完善的中职外科护理知识结构,实现中职外科护理知识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2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2.1思维导图的落实
        外科护理教学时,教师将学生组织好后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在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思维导图进行,重点讲解外科护理专业知识及相关常识。同时,还应做好实地讲解,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外科进行可视化教育,例如到抢救室内、处置室、病房等进行实地讲解,通过实地讲解让护生更好的了解将来自己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同时,通过思维导图模式将一些外科护理技巧传递给学生并带领学生做好实操演练,让护生可以正确掌握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流程并对重点事项进行讲解,护生也应对不懂的问题进行及时提问并与教师做好互动。
        2.2课前预习
        有效的课前预习对教学非常重要。思维导图呈现的是思维过程,学习者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理清思维脉络,供自己或他人回顾整个思维过程。课前教师将思维导图作为预习材料推送给学生,学生通过完善图中信息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教师查看学生预习时绘制的思维导图,能够客观、全面地了解学情。以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病人的护理为例,教师可以从静脉曲张的病因、护理评估、护理诊断以及护理措施等方面绘制思维导图,使用iMindMap软件制作的思维导图。把病人放在思维导图的中心,引导学生始终关注病人整体,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整体思维能力。


        2.3课中知识运用
        当前护理教育注重知识细节讲授,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只能掌握单个知识点,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思维导图教学法可以促进课堂互动,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课中教师首先展示学生预习时绘制的思维导图,师生共同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在不断完善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系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然后学生结合临床案例分组讨论,对病人的资料进行批判性分析、整合、判断和决策,并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可在原思维导图基础上添加分支,思考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展示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分享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过程。
        2.4课后巩固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阶段是检验思维导图能否有效应用于教学的关键环节。课后,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复习,不断修改完善,将新增内容补充到合适的位置,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发现问题并提供有效指导。为提高复习效率,学生在复习时可快速绘制思维导图简图,因为绘制一幅新的思维导图可以促使学生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检查需要记忆的知识。学生可以将新绘制的思维导图与原图进行对比,寻找错误或遗漏之处。通过课后有效复习,学生归纳能力、反思能力进一步提升。
        3应用效果分析
        3.1思维导图有助于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前备课、课中教学以及课后辅导。通过研究表明融入思维导图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地、清晰地、全面地掌握外科疾病病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以及治疗措施。相关学者将点拨教学运用于外科护理学生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使用思维导图还能使教师在课堂授课中将各知识点融会贯通,将各疾病加以归纳总结及区分,丰富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3.2思维导图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护生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
        外科内容庞杂,学科分支较多,涉及知识面广,而且不同患者症状和表现不同,治疗及护理方案也有所不同。传统外科护理教学仍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听教师讲解,教师往往遇到什么讲什么,学生接受的知识是零碎的,很难形成对某个病症的整体认识,对所学知识容易遗忘。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法,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根据患者病情归纳、整理、总结相关疾病知识点,形成结构清晰、内容丰富的知识体系以便记忆;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以便更好地针对个体进行施教。
        3.3思维导图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使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特别是自我管理能力维度,原因可能是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学习,每学一个新的知识点,就在思维导图上绘制一个新的子主题或将某个子主题的长度进行延伸,在一张图上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不仅完善了知识体系,还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与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似。护生独自或与同伴共同制作思维导图,实现了知识的可视化,增强了自主学习意识,提升了自主学习成效。
        3.4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开拓思维,提高学习质量
        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学习思路,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记忆,将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对重点、难点内容的记忆更加牢固,不仅有利于提升学习效率,也能促进其护理水平的提高。
        4结语:综上所述,在急外科护理专业进行教学时,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使得相关护生更好地掌握外科护理的知识,对其走上工作岗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菲菲.思维导图教学法在乳腺癌手术配合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9,26(11):151-153.
        [2]东尼·博赞.思维导图[M].卜煜婷,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
        [3]李艳芳,谭玉婷,屈群芳,等.思维导图教学法在国内外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2018,25(3):12-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