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肺癌介入治疗的护理现状与进展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6期   作者:陈静
[导读] 介入放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原发性肺癌的介入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
        摘要:介入放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原发性肺癌的介入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成为中、晚期肺癌的有效治疗手段,当前临床护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是怎样才能让中晚期肺癌患者得到更合理及有效的护理,延长生存时间,减少痛苦,改善其生存质量。因此本文针对原发性肺癌患者临床上介入治疗的护理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肺癌;介入治疗;护理
        原发性肺癌是指发生在支气管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原发性肺癌起病隐匿,就诊时大多数患者已属于晚期,确诊时仅有20%患者能够接受接受手术治疗[1].随着介入放射学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成为中晚期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本文对临床原发性肺癌介入治疗的护理现状与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1血管内介入治疗护理
        1.1  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的护理 治疗原发性肺癌最早应用BAI,其基本原理在于支气管动脉是原发性肺癌的营养血管[2],BAI可以将相关化疗药物直接注射到肿瘤的局部,使肿瘤内部的血药浓度很快达到最高,提高化疗药物的效应。另一方面明显降低患者外周血药浓度,减少全身毒副反应[3][4]。因此,BAI不仅提高了局部的化疗效果,同时也减少了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降低了肿瘤耐药性的形成,据研究,局部动脉灌注可使肿瘤组织的药物浓度达到静脉给药时的8—48倍,同时药代动力学研究亦证明,药物浓度每增加I倍,其杀灭肿瘤细胞的数量增加10倍,两者呈对数关系增加[5]。但是BAI是一种侵袭性手术,患者常难以坚持长期治疗,目前多联合其他介入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BAI是经股动脉穿刺的有创性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毒性、穿刺点出血 和发热等。因此,术前应做好患者和家属的解释工作,腹股沟区备皮,术前禁食6小时,禁水4小时,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有无恶心,呕吐症状,严重者可遵医嘱给予格拉司琼或恩单西酮,并嘱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术后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和渗血情况,用无菌纱布和盐袋加压包扎6小时,局部制动24小时。观察远端肢体皮色、温度、感觉及远端动脉搏动情况。 由于化疗局部肿瘤坏死组织毒物吸收或药物刺激可能导致 发热,术后应嘱其多饮水,物理降温,高热时遵医嘱给予退热药物及抗生素。
        2.2 经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BACE) 的护理   BACE的基本原理主要是通过阻断肺癌的相关血供,使瘤体逐渐缺血、坏死、变性和缩小,同时还可使肿瘤组织内较长时间保持较高浓度的化疗药物,能够有效地杀死癌细胞[6]。由于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时,药物作用时间相对较短,且血流不断冲击使瘤体内药物浓度降低,而栓塞可使肿瘤较彻底坏死,说明BACE优于BAI。文献报道,BACE治疗肺癌后的显效率为54%~90%,总有效率为89%~100% 。发热、胸痛和脊髓损伤为BACE后常见并发症,当患者疼痛时,瞩其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采用移情、音乐、松弛、暗示减轻疼痛,剧烈疼痛时遵医嘱应用止疼药物,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但易造成患者焦虑、痛苦、绝望,良好的语言交谈是进行心理护理的主要手段。由于部分患者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及脊髓动脉共干,栓塞剂和抗肿瘤药物进入脊髓动脉,易造成脊髓细胞损伤或脊髓血供被阻断,从而出现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因此,术后应密切观察有无肢体麻木、无力、感觉障碍、腰背疼痛、尿潴留等早期脊髓损伤的表现,及时发现症状、积极住医嘱给予血管扩张剂和脱水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及肢体恢复情况,帮助患者被动活动肢体,防止患肢出现功能障碍及褥疮的发生。
        1、3肺动脉灌注化疗术(PAl)及经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重灌注化疗术(DAI)的护理  由于部分肺癌可能存在双重供血[7]。必要时应积极采用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联合灌注的双介入疗法进行治疗,基于肺动脉也参与肺癌供血的理论[8],特别是针对周围型、转移型肺癌或晚期肺癌,临床上也采用PAl或与BAI结合给予双介入治疗。由于DAI增加了手术难度,延长了手术时间,也就相应增加了术中及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告知患者及家属DAI治疗的目的方法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配合性,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根据患疗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如胸闷、心慌、气短,等不良反应给予吸氧,放松心情;胃肠道反应应提前预防,遵医嘱给予止吐药物,以降低呕吐等症状。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做好消毒清洁工作,避免发生感染。
2   非血管性介入治疗的护理
         2.1经皮肺穿刺注射无水乙醇(PEI)的护理  PEI作为治疗原发性肺癌的肺血管性介入治疗的方法之一,原理在于无水乙醇可以导致病变的微血管闭塞、细胞脱水、凝固性坏死,同时还可以破坏肿瘤相关血管和肿瘤内蛋白质、核酸等生物活性[9][10]。由于大部分患者和家属对PEI不了解,术前应详细了解病史,完善各项常规检查。术前禁食水4h,咳嗽剧烈者术前30min给予可待因口服,训练规范的呼气、憋气动作,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中摆好相应体位,既方便医师,又使患者感觉舒适;当穿刺针经皮穿刺至皮下时,由于疼痛等原因,刺激迷走神经可引起恶心、呕吐,嘱患者放松,头偏向一侧,握住患者手,并与其交流,询问患者主诉;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神志、面部表情,指导患者配合医师呼气、憋气动作,以缩短治疗时间。术后手术台上保持穿刺部位向下休息30 min,经透视无气胸运用平车护送至病房。妥善安置患者,观察生命体征,有无胸闷、胸痛和呼吸困难,观察痰液的色、质、量,穿刺点有无红肿和皮下气肿,嘱患者3 d内避免沐浴。


         2.2经皮肺穿刺放射性粒子植入的护理  经CT引导下向1-125粒子植入[11]是近年临床开展较多的治疗方法,但是由于植入的粒子持续放出低能量的射线,对肿瘤细胞作用时间长,杀伤力强,因此会出现肿瘤周围组织反应性水肿,使原有的气道阻塞加重,出现相应肺叶或肺段感染及阻塞性肺不张,表现为发热、咳黄脓痰,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等,应遵医嘱给予足量抗生素和雾化吸入,做好口腔护理及协助患者进食半流质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加强心理沟通,减少患者的焦虑,放松心情,以提高治疗效果。
         2.3经皮肺穿射频消融治疗(RFA)的护理 RFA利用热能损毁肿瘤组织,由电极发出射频波使其周围组织中的离子和极性大分子震荡撞击摩擦发热,将肿瘤区加热至有效治疗温度范围并维持一定时间,以杀灭肿瘤细胞[12]。RFA作为治疗肺癌新兴的微创技术,使部分无法耐受手术或无法手术的患者有了新的希望[13]。但由于大部分患者及其家属对RFA不了解,对治疗过程、治疗效果等存在疑虑、恐惧和紧张心理[14]。患者焦虑水平下降,不仅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15]。因此要耐心细致地解释手术目的、过程、基本操作方法;使患者了解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反应、注意事项以及医生采取的应对措施,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并保持心情平静。术中嘱患者保持规定体位,调节呼吸,配合医生穿刺进针,以确保穿刺准确及治疗安全[16]。术后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憋喘等症状,出现异常通知医生,给予吸氧,并做好记录。少量气胸(小于20%)可自行吸收[17]。
3  其他介入治疗的护理
        目前,介入治疗原发性肺癌还有很多方法,如支气管镜介入治疗,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咳血、胸闷等。护理人员需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心理护理,鼓励患者战胜病痛。
4  小结 
        原发性肺癌患者死亡率高,生存时间短,在有限的生存时间内尊求较高的生活质量是医、患和家属共同的希望[18]。介入治疗原发性肺癌对患者损伤小,但并发症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故需要护理人员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密切做好术中配合,严密观察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预见性护理,以减少患者的痛苦。良好的护理配合,可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减少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存寿命。
参考文献:

[1]陈孝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71。
[2]Jackson LD,Polygenis D,Mclvor RA,et a1.Comparative efficacyand safetyof inhaled corticostemids in asthma『J].CanJClin Pharmacol,1999,6(1):26.37.
[3]LiZHY,Dong Y,Jian LW,et al.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in Bronchial Artery Correlative Study on Blood Supply of Centra Lung Cancer and Its Chini-cal Singificance[J] .The Chinese -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05,4(1):40-42.
[4]Guan YS,Liu Y,Zou q,etal.Adenovinus-mediated wild typep53 gene transfer in combination with bronchial arterial infusion for treatment of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one year follow-up[J].J Zhejiang UnivSei B 2009,10(5):331-340
[5]Pahl A,Szelenyi I.Asthma therapy in the new millennium[J].Inflamm Res,2002,51(6):273-282.

[6]曹喜才,贺能树,徐乃勋,等.支气管肺癌介入治疗的I|缶床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21(7):557-560.
[7]Milne EN,Ierhouni EA,Blood supply of pulmonary metastases[J].Thorac Imaging,1987,2(1):15
[8]张永奎,乐涵波,陈志军,等.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肺动脉供血及与肺癌病理学特征相关性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06,9(4)333-336
[9]袁建华,刘子江,杨建勇.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肺癌的动物实验和初步临床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6,15(4):239-241.
[10]方立德.剖胸未切除的肺癌经肺动脉介入治疗后再手术的体会[J].医师进修杂志,1996,19(6):11-12.
[11]Lee W,Daly BD,Dipetrillo TA,et al.Limitd resection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observed local control with implantation of I-125brachytherapy seeds[J].AnnThoracSurg.2003,75(1)237-242,discussion 242-243.
[12]周伟生,陈慕豪.肺癌射频消融治疗[J].医学影像杂志,2006,16(2):199-201.
[13]苏浩,严激,徐健,等.非接触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典型心房扑动[J].安徽医学,2012,32(11):1436-1438.
[14] 胡守紫,徐云侠,陈汝洁,等.CT引导射频消融术治疗肺癌11例的护理[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12):1404-1407.
 [15]周萍.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肺癌患者的护理[J].求医问药,2012,10(3):557-558.
 [16]张春淼,何晶,张艳霞,等.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5,3(24):265-267.
[17] 王春华,殷玉华,刘莉,等.172例原发性肝癌行射频消融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0,17:171-178.
 [18]李莲,李美萍,陈建明.协同护理模式在肺癌经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0,30(19):3148-3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