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发生往往会让人们感到恐惧,原因在于癌症会给人的生命构成威胁。本文要说的喉癌是发生于头颈部位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据相关调查显示,喉癌的发病率在全身肿瘤中占1%--2%左右,占耳鼻喉科恶性肿瘤的10%--12%,临床对于根治这种疾病多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但是手术的成功仅仅在治疗疾病中占据一小部分的地位,而其他部分主要包括术后护理。在临床中有很多患者因术后护理不当或是不及时,从而造成手术之后伤口延时愈合的情况发生,甚至会引发感染,由此可以看出喉癌术后护理的重要性,为了帮助病友度过最艰难的时刻,本文特整理了一篇有关于喉癌术后护理方面的文章,希望能够为喉癌患者提供帮助。
1.如果患者需要接受全喉部切除手术,护理人员需要在手术之前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思想工作,务必要向患者解释且清楚手术治疗的目的和重要性,必要时可以邀请以往治疗成功的患者来现身说法,并向其讲解在术后可以通过练习发音或使用人工喉的方式来解决术后语言交流难题,以此来消除患者内心的顾虑。此外,在手术之前护理人员还要叮嘱患者在手术完成的一周内尽量不要做吞咽动作,以免给切口愈合带来影响,如果需要交流可以提前准备好画纸和画笔,也可以通过手势来表达自己的需要。
.png)
2.术后为了避免伤口张力的增加,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在全麻之前需要取平卧位,在清醒之后可以适当抬高十度至三十度,保证头部在前倾的时候颈部不会出现大幅度的转动,以免因张力增加而给伤口愈合带来影响。同时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包括呼吸、体温、脉搏、血压等。如果患者按照气管切开进行护理的话,护理人员则要遵医嘱执行无菌操作技术,UI次来降低伤口受到污染的几率,此外还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能够随时排出气管内的分泌物。患者居住的病房要保证湿度控制在50%至60%之间,必要时应对其实施每日两次或是三次的雾化吸入治疗,也可以在气管套管内滴入一滴或两地1%的碳酸氢钠,有助于化痰,以免痰液淤积堵滞在套管内部,造成窒息的发生。而对于喉切除的患者,则要注意系带一定要结成死扣,以免脱管导致患者呼吸困难,而且气管套管需要定期清洗,每日四次最佳。
3.护理人员在手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一旦发现患者的颈部血管有结扎滑脱或是无名的静脉、动脉有破裂、出血的现象,务必要及时按压出血点,并立即向医生报告配合其抢救,此外还要认真记录患者术后二十四小时的出入液量。
4.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应合理为患者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要做好口腔护理,于早晚各一次,控制探视人数,以此来减少病房内不必要的人员走动,定期做好紫外线消毒,尤其是在探视人员出入前必须要彻底进行紫外线消毒。
5.术后护理人员还要给予患者支持疗法,可以通过静脉途径输入营养液,包括葡萄糖、氨基酸以及脂肪乳等。也可以采用鼻饲的方式补充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但是要注意当患者全麻清醒之后的四小时至六小时之内仅可以食用流质食物,比如牛奶、果汁等,一般来讲喉癌患者需要通过鼻饲管进食七天至十天左右,每天需要进食四次至五次,每次五百毫升,需要护理人员在灌注之后为患者提供二百至三百毫升的温开水饮用,以便于补充水分,同时也可以预防胃管的堵塞或是滑脱,七天至十四天内即可拔出胃管。但是在此之前,为了预防咽瘘以及假道的形成,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尽量减少吞咽动作,如果唾液较多可以帮助其吸出或是吐出,必要时可以在医生的嘱托下注射阿托品药物。如果患者的胃管有脱出迹象切记不可以强行插入,以免形成假道给伤口愈合带来影响。
在拔出胃管之前的一天至两天里,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酌情为其提供少量的糊状食物,以此来明确患者是否达到可以拔出胃管的标准,如果患者进食后无呛咳表现或是呛咳比较少则说明可拔出胃管,这类患者在进食糊状食物的两至四周后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开始进食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叮嘱患者细嚼慢咽的饮食,以此来减少呛咳的发生率。在此期间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取坐位将头部向前倾或是使用手指轻柔按捏其颈前区部位,都能够达到锻炼吞咽功能的效果,从而减少吞咽时呛咳的发生。
.png)
6.如果喉癌患者采用颈淋巴结清扫术进行治疗,术后护理人员在使用引流器连接负压进行吸引的时候,务必要保证引流管的通常,以此来促进伤口愈合。
7.在患者伤口愈合之后,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参加食管发音练习,应指导并协助患者咽下一口气存在食管内,然后慢慢吐出发出“e”的音节,叮嘱其在此过程中要调动腹部、胸部、食管咯气以及口腔的动作,即可发出声音,经常采用此法进行练习既能够满足患者术后的生活所需。
8.在患者出院之前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学会吸痰、喉垫以及套管的处理方法,并叮嘱患者预防便秘,不可进行体力劳动,此外还要做好保暖措施预防感冒的发生,定期回院复查。
以上就是喉癌患者在术后应该做好的护理措施,这对患者来说十分重要,因此希望每一位患者、家属以及护理人员都能够认真学习,给予高度的重视,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携手度过最艰难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