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对小儿手足口病患者采用重症早期预警护理干预后的整体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 研究资料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将所有患儿按照双盲法分成常规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常规组患儿实施普通护理,对实验组患儿实施重症早期预警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重症发生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结果 实验组重症发生率(3.33%)低于常规组(20.00%),组间差异明显(P<0.05);且实验组患儿的皮疹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重症早期预警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重症发生率,在短时间内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帮助患儿尽快恢复。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重症早期预警护理;重症发生率
手足口病是一种临床表现以手、足、口腔部位出现疱疹,发热等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由于主要发病人群集中在5岁以下的儿童,因此又被称为“小儿手足口病”;在临床治疗中如果不能给予及时的治疗和病情控制,将会影响患儿的身心舒适,甚至病情出现持续恶化,最终损伤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危及患儿的生命健康[1]。因此,为了可以有效改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整体预后效果,本次研究中将实施重症早期预警护理进行临床干预,其整体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并将其通过双盲法分为两组患儿,每组30例;常规组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5:15;患者的年龄区间(0.5-5)岁,均值(3.01±1.05)岁;患儿的最短发病时间为3天,最长发病时间为5天,均值(2.1±0.3)天;实验组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8:12;患者的年龄区间(0.5-5)岁,均值(3.20±1.01)岁;患儿的最短发病时间为3天,最长发病时间为5天,均值(2.1±0.2)天;两组患儿及家属均对于此次研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排除已经发展为重型手足口病以及合并其他重症疾病的患儿,本次研究内容均经我院相关伦理委员会进行监督核准,两组患儿的相关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采取普通护理,由护理人员根据患儿的病情进行严密隔离后采取对症治疗的方式为患儿进行生活护理,并对已经出现疱疹的皮肤进行清理,以免出现疤痕现象。实验组则在常规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重症早期预警护理,主要内容为:(1)入院宣教:患儿在入院接受治疗后,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儿的病情评估结果对家长采用宣传单页介绍以及口头的方式进行宣教,主要内容为对手足口病发病原因、治疗方案以及相关护理注意事项的讲解,提高家长对于疾病的认知度和重视性[2]。(2)高度警惕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对于体温持续升高的患儿最长每4小时进行一次体温测量,并采取相关的物理降温措施,观察患儿白细胞计数增高情况并帮助主治医生寻找发热原因,并做好呼吸、血糖、血压等数值的变化情况,一面出现心肌炎并发症状,如果指标出现异常,则需要在第一时间内报告给主治医生采取相关的处理措施[3]。(3)日常基础性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对患儿的临床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并详细观察患儿的排便时间、饮食情况、手足口病的感染情况以及患儿是否出现瞌睡及惊跳的现象等;对于已经出现皮肤疱疹的患儿可对皮肤进行清洁后按照医嘱对其破溃给予药物涂抹,防止皮肤出现感染现象;对于患儿的病房进行消毒处理,并定期对室内进行开窗通风,保持空气的清新和阳关的进入,直接阻断疾病传播的途径,为患儿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在饮食上,由于每位患儿的溃疡程度不一,所以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采取流食、半流食的清淡食物进行喂养,禁止食用过于烫、辣等食物[4]。
1.3指标观察
重症发生率=(心肌炎+脑膜炎+肺水肿)/总例数*100%:参照“重症小儿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针对患儿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心肌炎、脑膜炎、肺水肿等重症并发症进行观察记录。
观察两组患儿的皮疹消失时间、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时间较短的一组患者证明其护理效果显著。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x±s )表示,组间t值检验差异性;计数资料(%)和(n)进行表示, x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重症发生率:实验组中重症发生例数为1例,重症发生率为3.33%;常规组中重症发生例数为6例,重症发生率为20.00%,两组患儿的重症发生率对比,实验组<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png)
2.2 护理效果:相比常规组,实验组患儿的皮疹消失时间、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png)
3 讨论
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发现,手足口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多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其中较为典型的病毒类型分别为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其均可以通过蚊虫叮咬等血液传播进行,由于儿童的年龄尚小,且免疫力薄弱,经常会被病毒侵袭,从而造成手足口病[5]。
临床中通常给予患儿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普通护理干预,但是相关研究结果表示,其整体护理效果不是较为明显,仍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而重症早期预警护理则属于一种预防性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其主要针对患儿疾病会出现的心肌炎、脑膜炎、肺水肿等重症并发症实施护理,时刻关注患儿的体温及高热状态,采取相关的降温处理,同时对于患儿在日常护理中采取相关的环境护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等内容,帮助患儿改善已有的相关临床症状,整体提高患儿的预后效果[6]。
由此可见,临床中对于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采取重症早期预警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既可以有效降低患儿出现的心肌炎、脑膜炎、肺水肿等重症并发症,同时也可以缩短患儿的皮疹消失、退热时间,帮助患儿尽早出院,获取健康。
【参考文献】
[1]刘玲. 重症早期预警的护理策略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12(7):203-204.
[2]杨洋. 重症早期预警护理策略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应用效果[J]. 饮食保健, 2019, 6(15):170-171.
[3]鲜丽. 重症早期预警的护理策略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影响[J]. 饮食保健, 2018, 5(13):237-237.
[4]王玉红. 重症早期预警及并发症护理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J]. 山西医药杂志, 2019, 48(08):121-123.
[5]杨扬. 重症早期预警的护理策略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应用效果[J]. 饮食保健, 2019, 6(15):173-174.
[6]叶丽华, 易纪津, 魏建彬,等. 手足口病患儿中实施早期预警护理干预措施对患儿病情影响[J]. 黑龙江医学, 2018,42(6):626-627.
作者简介:林小霞,女,1978年1月出生,大专学历,民族:汉族;籍贯:广东肇庆;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内科护理学研究;职称:主管护师;职务:科护理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