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治疗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6期   作者:王中艳
[导读] 探究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探究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医院收治的60例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胰岛素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皮下注射,观察组患者应用胰岛素泵进行持续皮下注射,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的肺结核疾病治疗指标和血糖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和病灶吸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胰岛素泵皮下注射胰岛素对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肺结核治疗效果和改善血糖水平,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并逐渐趋于低龄化,肺结核疾病的发病率仍然居高不下。据统计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也极高,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糖尿病患者具有更高的肺结核发病率,因此在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关键就是控制血糖水平,选用有效的胰岛素给药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医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胰岛素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2.13±2.26)岁,病程3~15年,平均病程(9.12±1.35)年;观察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3.01±1.36)岁,病程为3~15年,平均病程(9.24±2.36)年。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入选患者符合肺结核诊断标准,痰涂片抗酸杆菌呈阳性,空腹血糖水平连续2次≥7.0mmol/L,排除患有严重心肺疾病和器官衰竭以及其他干扰性疾病的患者。本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经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和同意。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查,评估和记录其肺结核病情和血糖水平,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有效的诊疗方案。两组患者均按照常规抗结核治疗方案和糖尿病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依据三餐前后以及睡前肢端末梢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对照组患者在进行胰岛素降糖治疗时采用常规皮下注射的给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进行胰岛素降糖治疗时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持续皮下注射,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肺结核疾病治疗效果和血糖改善水平。
        1.3评价指标
        ①肺结核治疗效果评价指标:采用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进行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两次涂片结果连续呈阴性)和病灶有效吸收率(显效:病灶吸收≥50%,空洞或阻塞闭合;有效:治疗后病灶吸收<50%,空洞直径缩小≥50%;无效:治疗后病灶无明显改变,空洞直径缩小或增大<50%)[4]。②血糖水平改善情况:采用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进行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进行比较,探究两种给药方式降糖效果的差异性。
        1.4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相关数据。计量资料采用()来表示,采用χ2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计量数据使用卡方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痰菌转阴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皮下注射痰菌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病灶有效吸收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病灶有效吸收率远高于采用常规皮下注射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高于正常值(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糖尿病患者的免疫能力较低,极易发生支原体等细菌感染,继而引发肺结核。糖尿病和肺结核合并有一定的治疗难度,这是因为糖尿病会对患者的免疫系统造成破坏,进而加重肺结核的病情,而肺结核是属于高代谢类疾病,对胰岛素需求量比较大,从而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因此,针对糖尿病和肺结核合并患者进行降糖治疗时,采用常规的皮下注射胰岛素并不能达到理想的降糖效果。采取胰岛素泵进行持续皮下注射能够提高降糖效果,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和病灶吸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糖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采用胰岛素泵皮下注射胰岛素对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肺结核治疗效果和改善血糖水平,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岫峥,董丽娜.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7,22(12):2226~2229.
[2]赵军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在2型糖尿病烧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8.
[3]沈益谦.2型糖尿病合并老年肺炎的证候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