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患者行手术取石后应用耳穴压豆的临床价值及对患者胃肠功能的改善研究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6期   作者:张传伟 刘凯文(通讯作者)
[导读] 探究胆囊结石患者行手术取石后应用耳穴压豆的临床价值及对患者胃肠
        摘要:目的探究胆囊结石患者行手术取石后应用耳穴压豆的临床价值及对患者胃肠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以胆囊结石患者10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18年12月-2019年12月,50例实施常规护理,视为参照组,50例实施耳穴压豆,视为研究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腹胀、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胆囊结石患者在手术取石以后实施耳穴压豆,有效改善胃肠功能,预防腹胀、恶心呕吐,应用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胆囊结石;手术取石;耳穴压豆的;胃肠功能;
前言
        胆囊结石以成年人为高发人群,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胆囊结石患者不伴随明显症状,往往在体检时确诊疾病。胆囊结石诱发因素较多,如糖尿病、高脂肪饮食、肥胖、妊娠、女性激素、高脂血症、长期肠外营养、肝硬化、胃切除术等[1]。胆囊结石患者多采用手术取石治疗,术后伴随腹胀等胃肠道不适反应,可配合实施耳穴压豆,缩短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时间,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以我院近一年(2018年12月-2019年12月)100例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探究胆囊结石患者行手术取石后应用耳穴压豆的临床价值及对患者胃肠功能的改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胆囊结石患者10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18年12月-2019年12月,50例为参照组,50例为研究组。参照组,男:女=28:22;年龄是37-64岁,平均是(43.78±5.65)岁。研究组,男:女=29:21;年龄是38-61岁,平均是(43.69±5.78)岁。对比分析年龄、性别等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施肠外营养支持、禁食、维持酸碱、水和电解质平衡、胃肠减压等常规治疗。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包括血压和心率等,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关注疼痛等症状,一旦出现疼痛需及时给予有效处理,包括变换体位、药物等;关注患者的伤口渗液情况;指导患者饮食,并做好口腔护理。。
        研究组添加耳穴压豆护理:取穴为三角学、耳穴交感穴、脾、胃、小肠,局部消毒耳穴,取王不留行籽在穴位贴敷,使用拇指按压数次,出现麻、胀、酸感为度,每隔3h按压一次,每次30-60s,交替按压两耳。持续三天。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行对比分析;随后,详细记录两组患者腹胀、恶心呕吐发生率,进行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表示),数据差异为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耳穴压豆,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研究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的腹胀、恶心呕吐发生率对比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耳穴压豆,腹胀、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研究组腹胀、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如表2所示。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医疗技术发展迅猛,胆囊结石手术治疗安全性不断提高,且腹腔镜技术逐渐应用成熟,取得显著效果,受到患者与医护人员的青睐。然而,手术取石后伴随腹胀等并发症,不利于胃肠功能恢复。中医理论认为,胆囊结石手术取石对局部血络产生损伤,肠道津伤蕴热,腑气不通,热邪内结,最终引起腹胀。手术金刃损伤为六腑以通为用,能够引起脏腑生理功能失调,继而造成气机阻滞,最终产生腹胀,当以泻热行气导滞治疗,以便通腹消胀[2]。耳穴压豆的生理学基础是耳者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上结于耳,使用王不留行籽放置于耳穴上,有规律按压,刺激耳穴,可发挥调节脏腑、畅通气血、疏通经络等功效。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术后腹胀患者实施耳穴压豆治疗时,取穴为三焦、小肠、胃脾、交感,刺激交感耳穴可行气止痛,调节胃肠功能;刺激胃耳穴可清热解毒、行气消食;刺激三焦耳穴具通经止痛、行气利水等功效;脾耳穴可健脾和胃、调养阴血。本次研究中,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添加耳穴压豆,结果可见,研究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腹胀、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证实了耳穴压豆有助于胆囊结石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有学者[3]选取胆囊结石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分别实施常规护理、耳穴压豆,研究结果可见,耳穴压豆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次研究结果保持一致,均证实了耳穴压豆可改善手术患者胃肠道功能,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胆囊结石患者在手术取石以后实施耳穴压豆,有效改善胃肠功能,预防腹胀、恶心呕吐,应用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曾春风,郑进福.耳穴压豆对肾结石术后并发症护理效果分析[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0,29(5):150-151.
        [2]沈学香,魏星,周君.疏肝排石方联合耳穴压豆疗法治疗肝胆管结石术后患者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0,52(1):108-111.
        [3]周成艳,徐琳.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对胆囊结石患者术后肠功能、结石复发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9,37(11):197-199.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