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地诺孕素治疗复发性巧克力囊肿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作用 方法:将2018年4月到2020年1月内于我院收治的50例复发性巧克力囊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25例,采用低剂量地诺孕素治疗;实验组25例,采用高剂量地诺孕素治疗。分析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在非经期下腹痛、痛经、性交痛评分情况,以及两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高剂量地诺孕素在痛经、性交痛、非经期下腹痛评分降低程度明显优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总有效率高于低剂量组,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改变。结论:高剂量地诺孕素对于治疗复发性巧克力囊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地诺孕素 复发性巧克力囊肿 临床观察疗效
巧克力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的一种疾病,因其周期性出血,陈旧血液聚集形似巧克样而得名。巧克力囊肿虽然是作为一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良性疾病,但其存在增生、浸润、复发等恶性行为。随着近几年的发展,巧克力囊肿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临床上奴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是腹腔镜下卵巢巧克力囊肿剥脱术。虽然目前在临床上在术后联合应用药物来减少复发率,但是出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容易复发的特点,保守性术后其巧克力囊肿的复发性还是很高。目前我院针对50例复发性巧克力囊肿,采用高、低剂量的两组地诺孕素的治疗方案,比较两组之间的治疗效果。为以后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4月到2020年1月内于我院收治的50例复发性巧克力囊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25例,采用低剂量地诺孕素治疗,年龄24-47岁,平均35.5岁,病程6-45个月,平均25.5个月;实验组25例,采用高剂量地诺孕素治疗,年龄26-45岁,平均35.5岁,病程7-43个月,平均25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1.1患者选入标准:①在观察期间被我院收治的复发性巧克力囊肿患者,且其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 ②患者病史资料完整且患者可配合长期的随访和服从医嘱。
1.1.2患者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免疫疾病等患者。②肝、肾功严重障碍以及其他存在严重器质性的病变。
1.1.3患者退出标准:①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出现其他严重的疾病而无法继续进行该研究。②治疗期间因病情恶化导致死亡的视为自动途出。
1.2 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25例,采用低剂量(2mg/次,2次/天)地诺孕素治疗;实验组25例,采用高剂量(10mg/次,2天/次)地诺孕素治疗。两组连续治疗8个月,对其疗效进行评价。
1.3评价指标
本次实验主要观察高、低剂量组治疗前后痛经、性交痛、非经期下腹痛评分情况,以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痛觉评分采用数字评分法(NRS),将疼痛程度用0到10这是十一个数字表示,0表示无痛,10表示剧痛,并请患者自己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高、低剂量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情况
在治疗前,对所有患者进行疼痛评分的统计;经过8个月的治疗后,对所有患者再次进行疼痛评分。结果表明高剂量组的各项评分有对比治疗前后有显著的下降,其下降程度明显优于低剂量组,两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结果如下表所示。
2.2高、低剂量组临床疗效评价
临床疗效评价分为三个方面,无效、好转、基本治愈。经过8个月的治疗,高剂量组治疗无效仅有1例,好转8例,基本治愈16例;低剂量组治疗无效6例,好转10例,基本治愈16例。结果显示高剂量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6%,显著高于低剂量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结果如下图所示。
.png)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高、低剂量组发生临床不良反应情况
研究发现低剂量组在治疗期间出现闭经2例,不规则出血1例,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6%;高剂量组出现闭经2例,呕吐者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2%。结果显示高、低剂量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育龄女性常见的疾病,是与雌、孕激素相关的一种炎症性疾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有手术和药物,常用的治疗药物有避孕药、孕激素以及促性腺激素激动剂。巧克力囊肿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患有巧克力囊肿的病人可能会出现痛经、性交痛、非经期下腹部痛、不孕等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存在转移性,因此术后易复发。复发性巧克力囊肿再次实施手术可能会给患者增加经济上的负担,同时也可能会造成术后出现新的腹腔粘连及其其他一些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地诺孕素的运用,因其具有效果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得到了患者的广泛认可。
地诺孕素是第四代高选择性孕激素受体激动剂,因其在体内代谢影响较小,且具有优异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较小的副作用,广泛用于临床治疗,有望成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线药物。其具体作用机制可能是选择性作用于腹腔内巨噬细胞,产生抗炎、缓解疼痛的作用。
此次研究运用地诺孕素对复发性巧克力囊肿进行为期8个月的治疗,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低剂量地诺孕素治疗,实验组采用高剂量地诺孕素治疗。评价指标包括治疗前后痛经、性交痛、非经期下腹痛评分、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三个方面,从而对不同剂量的地诺孕素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高剂量地诺孕素在痛经、性交痛、非经期下腹痛评分降低程度明显优于低剂量组,总有效率也高于低剂量组,有显著差异(P<0.05)。高、低剂量地诺孕素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改变(P>0.05)。表明高剂量地诺孕素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高剂量地诺孕素对于治疗复发性巧克力囊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裕平,柯琪文,范蕾蕾,马利国.地诺孕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07):196-198.
[2]刘晓娟.高剂量地诺孕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04):33-34+36.
[3]金秋龙,郭建锋,郑凯,顾军,顾华芸,严禹,周轶群.超声引导下注射大剂量无水乙醇治疗复发性卵巢巧克力囊肿的临床价值[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6(05):500-501.
[4]冯翰.无水乙醇配伍曼月乐治疗复发性卵巢巧克力囊肿[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0):130-131+134.
[5]陈卫红,徐晓琴.无水乙醇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复发性“巧克力囊肿”[J].浙江临床医学,2005(07):704.
作者简介:何程炜,女,1969年6月出生,本科学历,民族:汉;籍贯:广西北海;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妇科盆底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职称:妇科副主任医师, 单位资质:三甲,邮编:519000;科室: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