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对比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中的检验中采用不同免疫检验方法的临床价值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6期   作者:李俏艺,黎子辉,梅紫珺
[导读] 研究对比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荧光免疫测定法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
        【摘要】目的:研究对比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荧光免疫测定法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中的检验的价值。方法:抽取17259例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检验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清检验,例数为4578,观察组使用化学反光法,例数为12581,对比两组患者的检验准确度以及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体、核心抗体检验的阳性率。结果:检测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检验准确度高于对照组,而且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体、核心抗体检验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均存在显著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检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时,要使用化学反光法,提高检验的准确度,临床检验中要重视和推广。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法;荧光免疫;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是乙型肝炎的病原体,属于DNA病毒科,该病毒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大,传染性较强,已经成为危害全球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所以做好病毒的检验工作非常重要,临床检验中,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荧光免疫两种,对该病毒的检验效果较高[1]。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荧光免疫在检验乙型肝炎病毒的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17259例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检验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578例,观察组12581例。资料为:对照组中:男性2278例,女性2300例,年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89岁和8岁,平均年龄(46.8±2.4)岁;观察组:男性6300例,女性6281例,年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90岁和7岁,平均年龄(46.9±2.3)岁。所有患者同意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和对比,家属知情,签订文件。
        1.2方法
        1.2.1空腹时抽取患者的静脉血液4毫升,3000rpm10分钟离心完成后将血清放在冰箱中冷藏;使用同一企业生产(安图生物)的仪器和设备。
        1.2.2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清检验,将血清回温放入加有稀释液的反应板中,进行样本的检验。观察组使用化学发光法对样本进行分析和检验。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规定进行相关的操作。
        1.3指标观察
        检验标准为:对照组按照OD临界值进行测定,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乙肝表面抗体数值大于1.0为阳性;乙肝e抗体、核心抗体小于1.0为阳性。观察组使用定量法判定,乙肝表面抗原大于0.05IU/毫升为阳性;乙肝e抗原、核心抗体、乙肝e抗体使用临界法判定,小于1.0为阳性,乙肝e抗体小于或等于1.0为阳性。
        1.3.1记录和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毒检验准确度,计算符合率,符合率=符合病例数/总例数×100%,数值越大,说明病毒检验的准确度越高。
        1.3.2对比两组血清标志物的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体、核心抗体检验的阳性率。
        1.4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件检验采取X2检验。均由SPSS 20.0医学统计软件对两组数据统计和处理。当P<0.05时,表示两组数据存在统计意义。
        2 结果
        2.1观察组的检验符合率为99.984%,对照组为99.825%,观察组的准确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数据存在统计意义。具体见表一:
      
        2.2观察组标志物的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体、核心抗体检验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见表二:
       
       
        3 讨论
        乙肝病毒的危害非常大,临床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乏力等,会出现肝功能下降等情况,容易导致人们患上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对患者的影响非常负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出现全身性的感染,对患者的而生命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具有传染性[2]。通过血液、性交等方式传染,传染性较高。当身体出现乙肝病毒之后,需要做好诊断方面的工作,如果发现病毒就要及时处理,降低病毒的危害。该病毒在检验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在前三个月中,属于潜伏期,没有明显的症状,一旦发作多是在中晚期,这样就会增加治疗的难度[3]。在临床检验中,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荧光免疫法两种,
        酶联免疫吸附法在临床检验中使用比较频繁,通过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特异性进行结果的分析,该方法的操作过程比较简单,花费较少。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检测的稳定性较低,此外该方法无法进行定量的分析,这样就会降低检验的准确度。随着医学条件的进步和改善,在检验中,出现了荧光免疫法[4]。荧光免疫法是新型的免疫检测方法,借助电化学引起的特异性反应进行结果的判定,电化学的强度能和三氯联吡啶的浓度形成线性的关系,和免疫体重的物质发生反应,在分离之后可以得出检验物的浓度等信息[5]。在临床使用中检验的准确度高,而且范围更广,检测的结果更加清晰,相比于酶联免疫吸附法有很大的优势,在检验中,范围越来越广。
        乙肝病毒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这就要求国家和医院提高对病毒检验的重视程度,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开展研究,研制相关的疫苗,提高病毒的抵抗能力,保障人们的健康[6]。
        本次试验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检验符合率为99.984%,对照组为99.825%,而且观察组标志物的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体、核心抗体检验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这就说明荧光免疫法在乙肝病毒的标志物检验中使用价值高,准确度高,提高了检验的准确度,所以在临床中要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熊海燕, 罗业飞, 刘海燕,等.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孕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结果的比较[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7, 38(11):1537-1540.
[2]郑小华, 赵鹏伟, 贾海琴.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地区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分型、耐药突变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基层医药, 2019, 26(8):956-959.
[3]吴文楠, 曾勇彬, 林锦骠,等. 福建省汉族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胆固醇7α-羟化酶基因的多态性分析[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8, 41(2):155-164..
[4]王贤军, 刘云惠, 孟飞, 等. 不同浓度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J].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18, 32(2):203-207.
[5]张宝芳, 程明亮, 张权,等. 贵州地区HBe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高载量孕妇母婴阻断的临床研究[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8, 26(12):945-950.
[6]张正华, 金红弟, 陆伟, 等. 两种不同方法检测的血清HBsAg水平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的效能评价[J].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8, 21(1):58-63.
作者简介:李俏艺,女,1985年10月生,本科学历,民族:汉族;籍贯:广东茂名;职称:主管检验师; 科室:检验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