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探讨手法整复外固定术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 年 1月~ 2019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88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手法整复外固定术治疗,对两组患者骨折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骨折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3.18%和88.64%差异不明显(p>0.05),骨折愈合时间对比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Mazu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踝关节骨折患者行手法整复外固定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均获得明显的疗效,临床可优先考虑手法整复外固定治疗,骨折康复更快,踝关节功能满意,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 ;手法整复外固定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观察;
踝关节骨折是全身最常见的骨折之一。踝关节骨折多数由间接暴力所引起,不仅骨性结构遭受破坏,而且多数是涉及关节面的骨折,因此骨折复位要求高,治疗重点涉及关节面的外踝和胫骨负重关节面,骨折可伴有筋的损伤,极为强调筋骨并重的治疗原则[1]。临床上可用于治疗踝关节骨折的固定术主要包括手法整复外固定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现对我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手法整复外固定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 1月~ 2019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88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患者。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9 例,女性 15例。年龄 31 ~ 65 岁,平均年龄(43.5±5.5 )岁。左侧踝关节骨折者 17 例,右侧踝关节骨折2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 16例。年龄 32 ~ 64 岁,平均年龄(44.5±6.5 )岁。左侧踝关节骨折者 18例,右侧踝关节骨折2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一般采用腰麻或硬膜外阻滞麻醉。内踝骨折取踝关节内侧入路,可用钢板、松质骨螺钉、可吸收螺钉、记忆合金骑缝钉、钢针或张力带内固定;外踝骨折采用踝关节外侧入路,可用钢板、松质骨螺钉、克氏针或钢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后踝骨折可采用后内或后外侧切口,复位后用松质骨螺钉前后方向固定。对于胫骨下端粉碎性骨折,根据骨折类型可采用异行钢板内固定,如内侧钢板,前侧钢板、外侧钢板及相应的锁定钢板等,原则上先整复固定后踝,再固定外踝,最后固定内踝。术后石膏或杉树皮夹板固定4~6周[2]。
观察组患者行手法整复外固定术治疗,手法整复采用①旋转加翻转:在矫正内、外翻转畸形前,一般内翻骨折常有内旋畸形,外翻骨折常有外旋畸形。牵引足部的助手将足内旋或外旋,矫正旋转畸形。旋转矫正后同时改变牵引方向,向畸形的反方向翻转。如由外翻逐渐变为内翻,内翻变为外翻。②扣挤:在矫正翻转的同时,术者在踝关节上、下对抗挤压,促使内、外踝复位,内翻时内侧手掌在踝上,外侧手掌向内推送外踝。反之,外翻时,外侧手掌在踝上,内侧手掌向外推送内踝。对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病例,术者用两手掌紧贴于内、外两踝,嘱助手将足稍稍旋转,术者反复对抗扣挤两踝,直至下胫腓联合分离消失,距骨内、外侧脱位完全整复,腓骨下端回到胫骨下端外侧腓骨切迹内[3]。③推拉:在夹板固定下,术者一手把住小腿下端将胫骨向后推,另一手握足前部向前拉,使向后脱位的距骨回到正常位置。④背伸:在推拉过程中,可将踝关节背伸到90°,此时,向前张口的内踝亦随之复位。如仍有裂口,可用拇指由内踝的后下方向前上推挤,使骨折满意对位,用踝关节活动夹板背伸位固定。 手法复位后,取上至小腿后中、下至足底趾石膏托,按外翻骨折内翻固定,内翻骨折外翻固定,然后,加内、外踝超关节夹板(加纸垫)和胫前内外板固定。注意石膏托不可松脱,以免引起内、外翻骨折移位,可2~3周更换石膏托1次,然后固定4~6周。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骨折部位恢复的优良率、住院的时间、手术前后 Mazur 的评分情况进行对比。患者 Mazur评分的满分为 100 分,患者 Mazur 的评分越高,说明其踝关节的功能越好。疗效评定:①优 :经治疗踝关节的功能完全恢复正常。②良 :经治疗踝关节的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偶尔有酸痛感。③中 :经治疗踝关节的功能得到部分恢复,经常有酸痛感。④差 :经治疗踝关节的功能未能恢复,其行走能力受到严重的影响[4]。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22.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采用%表示, χ2 检验,用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骨折恢复优良率和骨折愈合时间进行对比
观察组患者44例,优24例(54.54%),良17例(38.64%),可2例(4.55%),差1例2.27%),优良率为93.18%;骨折愈合时间平均(9.8±2.4)天;对照组患者44例,优24例(54.54%),良15例(34.09%),可4例(9.09%),差1例2.27%),优良率为88.64%;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8.5±3.2)天;两组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骨折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3.18%和88.64%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对比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azur评分情况;观察组患者,治疗前Mazur评分(60.8±4.2)分,治疗后Mazur评分(95.4±3.5)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Mazur评分(61.2±4.5)分,治疗后Mazur评分(88.9±2.2)分;两组患者治疗前Mazur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Mazu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踝关节骨折治疗,首先要正确对位,其次是稳妥的固定,以保持骨折在整复后位置不变,达到胫骨下端的凹形关节面和距骨的鞍形关节面吻合一致,并要求内、外两踝恢复正常生理斜度,这样就必须保持关节有一定范围的活动,以达到骨折愈合的目的。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行手法整复外固定术治疗同对照组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骨折恢复优良率差异不明显,但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治疗后Mazu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效果更为显著。
总之,对踝关节骨折患者行手法整复外固定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均获得明显的疗效,临床可优先考虑手法整复外固定治疗,骨折康复更快,踝关节功能满意,安全性更高。
参考文献
[1]陈逊文,等.踝关节骨折的治疗选择和疗效分析[J].中国骨伤,2004,17(8):455—457.
[2]曹延广 ,等 . 踝关节骨折手法整复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与分析[J]. 浙江中医杂志 , 2011, 46(11): 792-794.
[3]李大为.闭合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8(3):221.
[4]张嵩图 , 林艺容 , 陈联源 . 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的病例对照研究[J]. 中国骨伤 , 2010, 23(10): 760-761.